主持人小乔: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福建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郑志忠接受访谈,围绕“着力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新机制”这一话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互动。欢迎您,郑副厅长!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郑志忠: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W020190409376963309629

 

主持人:

 

  首先,请郑副厅长简要介绍一下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情况。

 

郑副厅长:

 

  好的。我省坚持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靶向,巩固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生态优势,牢牢守住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责任底线。2018年,全省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优,保持全国领先。2018年,在主要江河径流量比多年减少39%的情况下,12条主要河流Ⅰ~Ⅲ类水质比例9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8个百分点;小流域Ⅰ~Ⅲ类水质比例84.7%,基本消除劣V类小流域、“牛奶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九市一区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95.0%(按新标准计算为9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7个百分点。PM2.5年平均浓度26微克/立方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3.3%;厦门、福州空气质量分别位列全国重点城市第7位和第8位;森林覆盖率66.8%,连续40年保持全国首位。

 

郑副厅长:

 

  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绩单,是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久久为功的结果,特别是近年来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机制,从制度上确保了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的有效落实,有力推进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主持人:

 

  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机制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深远影响,这个机制是如何构建的?

 

郑副厅长:

 

  我省创新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机制。2010年,在全国率先推行环保工作“一岗双责”;2015年开始,建立“一季度一通报”机制、差异化考核评价制度,并依托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制定出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2016年,在全国率先将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升格为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2017年,制定出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考核办法、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办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等,建立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形成党委统筹、政府主导、部门落实、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格局。

 

  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机制,得到生态环境部的充分肯定,成为典型经验。经过多年实践,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建设生态文明,“党政同责”是个“牛鼻子”,必须紧紧扭住。

 

主持人:

 

  扭住“党政同责”这个“牛鼻子”很重要,目前我省主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郑副厅长:

 

  “党政同责”是一项系统性的制度设计。有效发挥了党政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作用,扭转了生态环境保护单打独斗、各唱各调的局面,把党的领导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实现了由“政府负责”向“党政同责”转变、“末端治理”向“全程管控”转变、“督企为主”向“督政督企并重”转变、“软要求”向“硬约束”转变等四个历史性转变,真正实现生态环境质量“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实施严格的责任体系。每年度把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进行精炼提升,形成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在每年全省两会期间由省委书记、省长与九市一区党政“一把手”进行签订,各市、县(区)也逐级签订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

 

  二是实施严格的考核体系。每年度对各地落实责任书情况进行严格考核评价,考核结果在次年责任书签订仪式上进行通报,并报送有关部门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通报会议由省委书记亲自部署,分管副省长具体点评各地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三是实施严格的的督察体系。实施与中央环保督察无缝衔接的生态环境责任工作推进机制,整合各类督察通报问题集中开展省级生态环保“三合一”督察,在省委《八闽快讯》上建立生态环境问题“一本账”,在全国率先对重大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实施省委、省政府挂牌督办,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实施约谈,开展百姓身边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攻坚行动,推进民生领域突出环境问题整治等,有效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监察。

 

主持人:

 

  党政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如何通过“党政同责”机制发挥“关键少数”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郑副厅长: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如何发挥好党政领导干部的作用的确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 一岗双责”的不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制度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各级党政“一把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书记、市长们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重视程度大幅度提高,呈现出“一把手”亲自谋划部署、亲力亲为,党政班子分工负责、真抓实干、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好态势,有力推进了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主持人:

 

  中央环保督察力度前所未有,成为全社会密切关注的焦点,环保督察工作在我省取得哪些成效?

 

郑副厅长:

 

  中央环保督察在全社会掀起一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风暴,就我省而言,成效是非常显著的,具体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提升党委政府的责任意识。推动各地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各级党委、政府的思想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党政“一把手”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意识进一步加强。督察期间采取的公开曝光、督办问责等手段,营造了问题整改的浓厚氛围,一些地方和部门深受触动,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有效压紧压实生态环保责任。

 

  二是推动解决突出环境问题。长期以来,一些区域性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由于难度大、投入多,不同程度存在久拖不决的现象。通过督察,各地党委政府认识到,环境问题绕不过、躲不了、拖不掉,早抓则主动、迟抓就被动,必须找出来、晾出来,狠下决心彻底解决。近年来,我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得到补齐,内河黑臭、垃圾随意倾倒等问题有效遏制;一些工业园区厂居混杂现象彻底得到解决;此外,散乱污整治、水源地整治、自然保护区违规清理、矿山生态修复等方面都在加大投入、有序推进,有效提升了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

 

  三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把督察整改当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契机和动力,在加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污染防治,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为绿色产业、环保产业、科技产业腾出发展空间,促进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四是推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借势借力环保督察整改,各级各部门在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上下功夫。仅2018年,省级层面就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制度方案等共41件次,涉及矿山生态修复、水电站绿色发展、海洋生态保护、湿地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快形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有力推进我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主持人: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请您谈谈百姓身边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攻坚行动的具体情况?

 

郑副厅长:

 

  从2017年7月开始,针对近年来群众反映集中、整改易回潮、重复举报多的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对中央环保督察期间群众信访件仍未整改到位或出现反复的问题,组织开展了百姓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攻坚行动。主要做法包括:


  一是高位谋划、建章立制,凝聚攻坚合力。六部门联合印发攻坚行动方案,配套制定整治工作办法。实行投诉受理专接专办、专人负责,按职责分工统一受理举报、统一编号登记、统一交办问题、统一信息公开、统一督查督办,属地有关部门统一承办、统一整改、统一反馈。

 

  二是多措并举、攻坚克难,推动问题解决。缩短办理时间,实行快查快处,明确投诉办理反馈标准,每月反馈并向群众公开整改进展情况,让群众看到不断取得的整改成效;建立系统化的联合会商及转办督核制度,推动形成“见人见事见责任,立查立改见实效”的整治攻坚氛围。


  三是立足平台,活用数据,致力精细监管。充分运用生态云平台,打通各个环境监管系统。在保留12369环境保护举报热线的基础上,开通邮箱、官方微信及微博举报等多种方式,拓宽问题反映渠道。完善一企一档、在线监控、智能分析、自动预警、靶向监管,将环境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百姓身边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攻坚行动打破以往处理群众举报问题“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局面,大幅提高环境问题处理效率,把解决群众身边“小事”作为实现民生福祉的“大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主持人:

 

  我省的生态云平台目前建设情况如何,发挥什么作用?

 

郑副厅长:

 

  我省按照“生态省”战略构思和建设“数字福建”的重要决策,陆续建成一批生态环保信息应用系统,特别是2015年以来,坚持全省“一盘棋”,按照“大平台、大整合、高共享”的集约化建设思路,建成全国首个省级生态环境大数据云平台。平台的建设和应用经验得到生态环境部的充分肯定,获得改革开放40周年“福建影响力”生态文明类优秀案例;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和“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作为成果项目进行展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平台建设的高标准。打造“一中心、一平台、两支撑、三大应用体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等12位专家组成项目专家组,由数字福建、清华大学专家全程技术把关,确保平台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二是注重数据的高集成汇聚。纵向向上打通国家部委、向下穿透至市县及相关企业;横向汇聚相关部门业务数据,以及物联网、互联网等数据,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数据集成汇聚共享。


  三是实现数据的智慧高效。打造全省生态环境大数据管理应用平台,促进数据高效流动、信息形象直观、业务深度融合。

 

  四是致力于强化平台的实用性。建立集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科学决策、公众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智能化、多维度平台。精准发现变化情况和原因,建立全省生态环境问题清单,实现可靠溯源、有效预测、精准治污、智慧监管。


  可以说,生态云平台的建立与完善,是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应用的一大创举,成为精准实施污染防治攻坚的“指挥棒”、环境治理快速响应的“顺风耳”和生态环境执法的“千里眼”,初步实现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的现代化和管理的智慧化。

 

主持人:

 

  下面我们来看网络平台上的网友问题。

 

网友小陈: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除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也不可忽视,目前相关职能部门在其中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郑副厅长:

 

  这个问题很重要,过去一讲环保,就是环保部门一家“单打独斗,小马拉大车”,现在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已经逐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一是部门各负其责。2017年,我省制定出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明确52个部门130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生态环保责任体系。生态环境部门承担统一监管职责,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领域进行行业性监管,发挥监管的统一性与专业性优势,形成监管合力。

 

  二是部门协同发力。部门协调配合日趋紧密,联合督查、联合约谈、联合会商等机制不断得到深化推进,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强化横向联合、上下联动,常态化开展针对性分析研究和督促指导,有力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形成上下同欲、同向发力、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网友小婉: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永远在路上,今后我们如何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郑副厅长:

 

  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经进入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我们要继续坚持新发展理念,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始终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多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推动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一是进一步压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地方党政领导和相关各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结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省级生态环保“三合一”督察,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


  二是进一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并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三是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强化湿地保护与恢复,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抓好三都澳、闽江口、厦门湾等重点海域生态环境治理,增强生态保护修复的针对性、系统性、长效性。

 

  四是进一步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坚决治理“散乱污”企业,充分发挥生态云平台作用,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五是进一步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和制度成果,加快构建起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主持人:

 

  好的,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再次感谢郑副厅长做客我们的访谈,我们下期再见!

 

郑副厅长:

 

  谢谢,再见!

 

(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网站)

 

《海峡乡村》杂志投稿邮箱:hxxczzs@163.com

网站首页    人物专访    专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郑志忠

专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郑志忠

2019年4月12日 11:25
浏览量:0
导 航
热 点 推 荐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