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源动力,乡村产业振兴,要构建优质高效,富民强村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福建省浩远水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文平,20年来致力于乡村花蛤育苗养殖产业,现有虾塘面积1000多亩,工厂化育苗,标苗约60000立方水体。在福清、漳浦、诏安海区养殖面积3000多亩,规模逐渐扩大。并在漳浦、云霄、东山、诏安等地设立多个养殖场地,带领着当地村民脱贫致富。他改变了花蛤单季孵化的传统养殖模式,成功将花蛤做到四季孵化育苗,并保持每个月都有花蛤苗出售,大大提升了村民收入。做到小小花蛤苗、带动一个大产业、辐射农村一大片,真正起到示范、引领和带头作用,促进农民增收、乡村产业振兴。


 子承父业,少年郎的振兴梦


       郑文平出生在福清市龙田镇的一个渔村——南山村。那个年代,村里人大都是靠海谋生、靠天吃饭。因此,他从小就深知渔民的不易。早年间,跟着父亲做水产贩卖生意,郑文平就想,什么时候渔民可以摆脱靠天吃饭的日子,能够用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


       越是长大,想要改变渔村现状的这个念头越是坚定。他坚信水产养殖可以给村民带来可观的收入,改变靠天赏饭的穷困日子。因为生在渔村,长在渔村,再加上从小就和父亲从事海产品贩卖的营生,郑文平积累了一些花蛤苗养殖的经验。后来他又选择去大学深造,系统学习水产养殖。在大学期间,他对花蛤养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至于,对他未来从事孵化花蛤苗产业奠定了基础。


       毕业之后,郑文平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在家人的帮助和支持下,他开始自己创业,并为公司起名浩远,希望公司能够秉承浩然正气,让自己的公司乘风致远。由于传统土塘育苗,水体大,可控性差。郑文平当时率先尝试全市首家花蛤人工育苗,开始践行自己的乡村振兴梦。


       然而,创业之初,并不像他想的那么容易。花蛤育苗,需要细之又细,稍微一个细节疏忽,就会影响存活率。有时候,自己没有预估好市场行情,供过于求,造成花蛤苗贱价出售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谈起创业之初的艰辛,郑文平坦言,“当时忙起来的时候,一天都没怎么合眼休息。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亲自去尝试、摸索,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的失败,尝试,再失败,再尝试,才一路走到了今天。曾经因为失败,亏损近两千万,换成一般人可能早就放弃了。”郑文平是一个越挫越勇,从不言败的人。感觉撑不下去的时候,他经常会翻看成功人士的传记,每每读到他们从低谷期重新振作起来的时候,他都会安慰自己,一切只是过程。“毕竟从事花蛤苗行业,是我终生的事业”,他诚恳地说道。


       靠着不断努力,不断总结、创新,如今,郑文平的花蛤苗做到了一年四季都可以孵化,销量倍增,并销往全国沿海地区。一年出苗量几千亿粒。


养殖花蛤苗,带领村民致富


       刚开始的几年,花蛤育苗的效益并不是很明显。当时,郑文平想发动村里的村民共同参与集体育苗,扩大育苗养殖面积。但村民们那时都不相信靠花蛤人工育苗能脱贫致富,还有人担心会亏损。


       面对村民的疑虑,郑文平决定改变思路。首先自己带头尝试花蛤人工育苗,等把自己的产业做大,钱赚到了,自然有村民效仿入股。另外,郑文平无偿提供技术指导,从育苗到出售,都有专业团队指导村民。


       由于花蛤的成长周期短,从孵化到出售仅2个月的时间,而且收益可观,按目前的市场价,2个多月大小的花蛤苗,1斤几十万粒规格,可售100元左右。有专业技术指导,解决了村民的顾虑,大家都很乐意和郑文平合伙,一起做大做强花蛤苗产业。


        如今,在现场经常有来洽谈业务的小轿车和运载花蛤苗的大小型货车。在养殖基地,随处可见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几十名村民有条不紊地将一袋袋花蛤苗进行清洗,并装上来自四面八方的大小型货车。渔船穿梭时的轰鸣声,村民们洗蛤苗时的沙沙声,还有大家相互嬉戏的笑声,混合成一首美妙动人的“致富曲”。


       目前,有上百人加入到浩远公司的队伍,有的村民参与公司管理,有的村民入股投资养殖,有的村民直接在养殖场务工,这样人人都能参与到人工花蛤苗产业中来。


      “一年四季花蛤苗不断采收,村民在育苗场洗苗打工,单单靠洗苗,收入就有好几万元。”郑文平说。


        依靠养殖花蛤苗,村民告别了原来的讨海模式,人工花蛤育苗也成了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带动当地村民创富增收。


 产业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谈及产业融合,郑文平也表示,产业融合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希望依托花蛤苗主导产业,可以向上游再延伸、向下游再拓展,实现“产业+科研”、“产业+旅游”等多业态布局。


      “产业+科研”,郑文平专门打造了一支花蛤育苗的科研队伍,常年驻守在养殖场里。碰到养殖上的问题,研究人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拿出来大家讨论,找出解决方案,不断的发现问题,克服问题,在养殖技术上,不断革新,力争在同行中保持前列。未来,依托既有科研力量,郑文平还将打造“国家级花蛤产学研基地”,加大农村人才培训力度,让更多想要从事花蛤养殖的村民,在基地能够学到技术,做大产业。


      “产业+旅游”,郑文平期望结合现有资源,延伸花蛤产业链,打造集产业、研学、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休闲园。从观光旅游方面,围绕“吃美味花蛤,赏精美贝壳”的主题,完善周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依靠渔村港口狭长的海岸线,建设以花蛤为主题的滨海公园,为游客提供休闲游玩的场所。同时,建设海钓、花蛤捕捞等休闲项目,丰富游客的娱乐方式。再引进民宿,农家乐,购物中心,实现“吃、住、行、游、娱、购”一体化。


       郑文平说:“花蛤育苗产业只有走融合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吸引在外优秀人才、务工群众、大学毕业生回乡发展,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而乡村旅游的发展也有利于进一步满足农民在文化、生态等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生态振兴。所以,小小的花蛤产业,其实大有文章可做。”


       从最初想要改变村民生活现状,到成功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郑文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真正带动了广大渔村的振兴与发展。对于未来,郑文平也充满了信心,他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在乡村振兴上的辐射带动作用,一方面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吸纳有识之士,一同创业,把中国花蛤事业做上新的台阶。

 

网站首页    乡村振兴    郑文平:做大做强“花蛤苗”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郑文平:做大做强“花蛤苗”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2021年5月24日 14:56
浏览量:0
导 航
热 点 推 荐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