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画卷美,乡村振兴踏歌来。今年以来,莆田市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为抓手,农业产业化取得明显进展,全域旅游发展稳步推进,生态美农民富,文化新精神足,乡风文明蔚然成风,乡村治理落地见效,多点发力,展现出一幅幅“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美丽新图景。

 


莆田欧中花卉产业园

 

盘活资源,奏响产业兴旺最强音

 

       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曾指出“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莆田,因地制宜,推进“一镇一牌、一县一业”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奏响了农村产业兴旺最强音,也带领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云上枇杷文化节

 

       “中国枇杷看莆田,莆田枇杷‘最’常太。”莆田常太是中国枇杷第一乡,枇杷生产不仅是常太镇的支柱产业,也是常太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推动乡村振兴,擦亮“中国枇杷之乡”金字招牌,常太镇与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在去年近千亩枇杷改良换种的基础上,增加“白雪早”“三月白”“香妃”等多样优质品种,加快常太枇杷品种更新换代,共同将常太创建成枇杷品种优势区域中心。为帮助果农增产增收,促进枇杷产业转型升级,今年,常太镇举办“云端枇杷节”,以网络直播的带货方式,将“基地直采、新鲜直达”的枇杷送到全国各地,通过振兴乡村集团平台直接收购,果农的收入提高20%以上。今年4月,由莆田市农业农村局主办,莆田振兴乡村集团承办“莆田·枇杷”暨现代农业战线招商项目推介活动在北京莆田中心举行,多家在京莆商企业现场签约认购了2022年7500公斤莆田枇杷。“以前我们在村路口吆喝卖枇杷,一天下来,也卖不了多少,现在通过振兴乡村集团,不仅销量猛增,还销得更远。”常太镇莒溪村的村民十分欣喜。

 


 

常太枇杷

 

       常太镇产业振兴实践只是莆田特色村镇的一个代表。近年来,莆田大力推进“一镇一牌、一县一业”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突出水产、水果、畜牧、蔬菜等农业主导产业及主要农产品,形成现代农业生产力布局。以钟山镇、大洋乡为中心,建设高品优质粮米基地、特色蔬菜基地,发展休闲农业;以度尾镇、萩芦镇为中心,加强名优水果经济生态林基地建设,着力推进大棚蔬菜设施化,振兴龙眼、枇杷、荔枝、文旦柚等四大名果,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以黄石镇为中心,依托果蔬、食品加工等龙头企业,形成以粮食蔬菜种植、食品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集约区域,发展具有特色的林下经济;以南日镇为龙头、平海湾为中心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围绕渔业养殖、捕捞、海产品加工等发展蓝色产业。

 


 

壶兰耕读

 

       产业要发展,还需品牌来助力。为了突破莆田农产品无品牌、无差异、无标准的困局,按照莆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由莆田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统筹,依托市属国有企业——莆田市振兴乡村集团搭建全省首个乡村振兴产业服务平台——“壶兰乡村”,以“壶公山”和“木兰溪”等莆系山水耕读文化为品牌灵魂“富集地”,整合本土特色好物及“三品一标”农产品,打造莆田市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壶兰耕读,吸纳区域内更多的农产品生产主体加入,重新唤醒莆田物产之美,带动莆田农特产品品牌发展。集团还同步开发“南日岛”“南北洋”“东西乡”“仙水凤山”“叶中香”等富有莆仙文化特色的子品牌,归集全市特色农产品近百种,实现“产品集群、企业抱团”的品牌强农发展目标。

 


 

壶兰耕读相关产品展示

 

       为了盘活莆田市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壶兰乡村”平台还归集了莆田各县区近3万亩的待流转优质土地,提供乡村闲置土地资源流转服务,由平台对待流转土地进行航拍、测量、土壤性质检测,企业只需在另一头相看,基本能确定是否符合用地需求。莆田市中天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嘉雄在平台上看中了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苏塘村、西柯村和平海镇江堤村近600余亩土地,“我们打算用这块土地种植日本沙卡达胡萝卜,下一步,待蓄水池建好、微喷设备等基础设施进场,便可以开始种植,届时将为当地提供40-50个用工岗位。”

     

       莆田市振兴乡村集团,作为全国率先、全省首家乡村振兴主体国企,也是莆田市推进实施乡村振兴的投资和运营主体,近年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一批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建设,不断提升莆田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其中,欧中花卉产业园,计划总投资3.37亿元,以期建成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集约化高效经营的农业产业园;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综合产业园,旨在打造集农产品交易、加工配送、冷链仓储、食品检测、展示展销、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国际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振兴乡村种养一体化生态产业园,积极响应国家生猪发展规划,计划投资约4.12亿元,年生猪出栏量30万头……

 


 

莆田市振兴乡村种养一体化生态产业园项目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没有产业支撑,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就没有了依托,农民增收只能是一句空话。莆田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深挖资源优势,集聚产业力量,让农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全域旅游,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近年来,莆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作出“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宜居港城,建设美丽莆田,创建美丽中国的示范区”规划,把全域旅游作为建设美丽莆田九大专项行动之一,写入《建设美丽莆田行动纲要》,提出:要通过五年的努力,把莆田打造成为世界妈祖文化旅游中心和滨海生态度假旅游胜地。乘着全域旅游战略的东风,莆田乡村旅游也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乡村振兴有力的助推器和强大的动力源。

     

       莆田北岸经开区是妈祖文化重要发祥地。妈祖诞生地港里村和妈祖阁所在地山柄村,拥有天后祖祠与妈祖阁2个3A级景区,包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后祖祠、天后圣殿、三柱礁等20多个景点,每年吸引着数十万的游客前来朝拜旅游。该区着眼“串点连线成片”,规划推进一批乡村振兴试点示范项目,勾画了“港里—山柄—东乌垞”这一以妈祖文化旅游为核心的生态文旅产业线。在北岸经开区山亭镇西前社区院前新村,29间沿街店铺正整装待“商”,高耸的牌坊上俨然是7个烫金大字——百地特产一条街。这是该区首个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由莆田市振兴乡村集团携手北岸经开区打造,可为四方游客提供“吃、住、娱、购”一站式服务,让北岸人民和全世界的妈祖信众在这里分享购物的乐趣。

 


 

港南九重山景区

     

       九峰重叠的九重山、怪石嶙峋的日月岩……在莆田市秀屿区南日镇港南村,天蓝海碧、阳光明媚,每天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登上港南村九重山顶极目远眺,海域四周500亩海田、千亩虾池、万亩海带养殖区蔚为壮观,起伏的山脉上,抗倭古城墙遗址、西户星月湾沙滩、笔架山、抗倭名将胡守仁雕塑等人文历史景点星罗棋布,远处高耸的风电设备更平添一处靓丽。近年来,莆田市振兴乡村集团计划投资5亿元,以南日镇海岛、鲍鱼为元素,整合村、港、岸、滩、礁、景等,建设集生态养殖、海湾整治、渔事体验、渔业交易、渔业旅游等于一体的渔业特色小镇,助力乡村振兴。“通过渔业小镇的建立,带动了港南村民宿等产业发展,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村民经济收入,也促进了村集体增收。港南村将紧紧抓住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的契机,打造‘港南乡村旅游综合体’特色品牌。”港南村党支部书记魏东荣谈起港南村的变化展露笑颜。

     

       如今在莆田,像这样好看好玩的乡村真不少。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瑞云村,每逢春季,连片的七彩油菜花竞相绽放,成为市民新的赏花打卡地;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后黄村,一栋栋红砖古厝,尽显莆仙风韵;莆田市仙游县度尾镇中岳村,依托李耕故里,唱响文旅融合的靓丽品牌……

 


 

常太镇岭下村“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按照“全域化、一体化、标准化、生态化、景区化”原则,莆田把全市作为一个大景区,积极推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处)和省级全域旅游小镇(四星级休闲集镇)(1处)、金牌旅游村(四星级旅游村)(3处)创建工作。培育后黄村--象峰村--南少林寺(乡村休闲观光游)、美丽岭下--九龙谷景区--马院人家(乡村山水生态游)、贤良港天后祖祠—莆禧古城(乡村传统文化游)等3条乡村精品旅游线路。实现全域之内移步换景、路路通景、处处皆景。

     

       莆田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林超雄强调:“发展乡村旅游是增强造血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以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全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的重要抓手。”

 

扮靓颜值,绘就生态宜居新画卷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乡村生态振兴为莆田广大农村描绘了一幅可望可及的美丽画卷。看着越来越整洁的村庄环境,莆田市仙游县西苑乡凤山村60多岁的村民李大爷不再羡慕城里人的生活,“现在我会邀请城里亲戚来我们村看看。”

 


 

凤山新村(张力/摄)

     

       在阳光下的凤山新村,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小洋楼,一条条宽敞整洁的道路,再加上点缀其中的篮球场、健身区、儿童游乐场……恍惚间,仿佛置身于城市中的某个高档别墅区。这是农房体系构建和风貌提升在莆田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生动缩影。乡村要美,农房先美。莆田把农房体系构建和风貌提升作为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全市自去年农房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截止去年12月底,已完成129个村庄农房整治,整治率达95.36%。

     

       除了在农房上做文章,为了提升村容村貌,莆田市还大力推进村庄“四旁”(路旁、水旁、宅旁、村旁)绿化,利用坡地、边角地建设村庄片林,提升村庄—重山绿化水平,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绿色景观。推进铁路公路沿线两侧绿化带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特色景观廊道。按照“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要求,建设富有莆田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

 


 

岭下村垃圾清理

     

       立谷听涛,登山观瀑……如今,走在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岭下村,只见山清水秀,景色怡人。殊不知,这里曾经是畜禽养殖污染的重灾区,畜禽的排泄物天长日久淤积后逐渐堵塞了村里房前屋后的河道沟渠,生态环境十分恶劣。近年来,岭下村开展村庄环境清理整治行动,全面取缔户外露天厕所、露天粪缸,拆除鸡鸭猪舍3200平方米;清淤整治池塘,清运边角陈年积压垃圾。经过多年持续治理,岭下村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与此同时,岭下村还通过清理沟渠、新建公厕、绿化美化村道,栽植乡土乔木、建设文化长廊,大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如今这里已成为福建省级库区移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幸福家园”建设试点村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实现美丽蜕变。

 


 

岭下村垃圾分类

     

       岭下村的蝶变是莆田市推进生态振兴的一个缩影。莆田市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持之以恒推进木兰溪沿岸乡村流域治理,今年更是将“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真正转化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战略实践。建立生活污水处理厂、改造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县域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实现所有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转运系统设施全覆盖;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市所有行政村均已完成改厕任务……

 


 

岭下村一角

     

       好生态,才能有好生活。从“低散乱”到“绿富美”,纵观今日莆田,更多有乡土味、烟火味、人情味的美丽乡村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一座座村庄,成为了布局精善、环境精美的“花园式”乡村客厅,百姓收获满满幸福感和获得感。

 

文化振兴,塑造乡风文明新载体

     

       开展“天下妈祖回娘家活动”、打造“郑樵故里文化教育基地”、共建乡村文化传习所……这些例子的背后,蕴藏着莆田市推进乡村文化发展的各种探索,也塑造着乡村群众的“生活之美”。

 


 

妈祖海祭

     

       201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既是乡土文化也是重要旅游资源的妈祖文化,是凝聚两岸同胞的一条纽带,要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莆田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湄洲岛的重要嘱托,成立领导小组,出台实施方案,市委常委会定期研究,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妈祖文化。在妈祖故里港里村,每年妈祖诞辰日,世界各地的妈祖庙都会派代表来到贤良港,举行祭拜妈祖的民俗活动。这种活动已经演变成一种古老的传统习俗,即“天下妈祖回娘家”。目前,天后祖祠至少与台湾地区300家妈祖庙进行文化交流,促进了港里村文化的发展。为了弘扬妈祖文化,港里村妈祖小学,还开设妈祖校本课程,学习妈祖家风家训,弘扬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从小培育学生向上向善品德,该校还被评选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之一。

     

       “郑樵文化”为后人留下了一座精神丰碑,同时也是莆田珍贵的文化遗产。今年,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广山村积极打造“郑樵故里文化教育基地”,以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广山村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推动“郑樵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将广山村、郑樵文化、美丽乡村、红色文化及著名景区景点等融为一体,打造一个集地方特色、历史人文、农业自然生态观光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发展好了,村里进一步挖掘郑樵文化内涵,将广业书院当作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文明家风的生动课堂,打造研学教育基地,以文铸魂,引领乡村振兴之路。如今,腰包鼓、文化丰,精神足,就是广山村农民的真实写照。

 


 

妈祖民俗活动

     

       港里村和广山村的实践只是莆田农村文化振兴的一个侧面。莆田市鼓励农村自办文化,增强基层文化自我发展能力。成立并扶持发展农村广场舞队、莆仙戏剧团等民间文艺社团和业余文化队伍,加大对农村文体团队的投入,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开展文化能人、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等培训辅导,增强农村基层文化的自我发展能力。发挥莆田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等地方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开展农村文化传承和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精准化“三下乡”服务,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乡村文化传习所建设,组织开展文化传讲、文化传承、文化传播、文化传习等活动,使其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文化载体。

     

       如今,行走在莆田农村,乡风文明蔚然成风。丰富的文艺演出,乡贤出力建设数字影院,共建乡村文化传习所弘扬传统文化等一系列举措轮番上阵,化作一股沁人心田的力量引领着文明风尚,也丰润着村民的生活和心灵。

 

创新治理,打造乡村振兴 “生力军”

       

       乡村振兴不仅是一道生态命题、经济命题,也是一道治理命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立更加民主高效、精细精准的治理方式势在必行。为此,莆田市不断推动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建强建优班子队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乡村·邻里服务中心东潘站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要把最强力量汇聚在一线,把战斗堡垒筑牢在一线。莆田市结合2018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打好“选、育、引、派”组合拳,优选455名懂经营、善管理、懂发展的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下派59名专业化干部到弱村、乱村、复杂村任职,971个村(社区)均有1名35周岁以下的年轻干部,684个村(社区)至少有1名大专以上文化的高学历干部。选派184名“第一书记”全覆盖帮扶贫困村,招聘130多名大学生村务管家,切实选优配强村级干部队伍。同时,莆田全面推行“五个一”工作模式,由1名县处级领导挂钩联系、1名乡镇班子成员全程负责、1个机关部门定点挂钩、1名驻村第一书记一线帮扶、1个整顿工作组包村指导,全面推进农村整顿转化。

     

       村企联手,是莆田市乡村夯实治理基础的一项重要措施。去年6月,莆田首个“党建+”乡村邻里中心在秀屿区月塘镇东潘社区正式投入运营。作为振兴乡村集团“壶兰乡村”平台的线下服务站点,邻里中心依托村(居)单元,突出党建引领,配置教育、医疗、助老、兴业、商贸、文体等6类便民利民惠民服务功能,拓展X个其他特色服务功能,努力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病有所医、业有所兴、居有所乐、事有所办”。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句话如今成为月塘镇探索民生服务的口头语。乡村资源分布闲散,不能与城市比,但如今在月塘镇东潘社区,养老、就医、托教、购物、快递上门,甚至就业培训、上兴趣班等,在家门口就可轻松搞定。

     

       为了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带得动的“永久牌”乡村振兴队伍带头人,更好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东潘乡村邻里中心还特别打造了乡村后备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青年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向上争取政策支持,畅通各类人才下乡渠道,为乡村后备干部量身打造成长计划等方式,鼓励大学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回农村干事创业。孵化中心也为青年创业提供免场地租金、免水电费、免宽带网络费“三免”政策,吸引人才入驻乡村。

 


 

乡村·邻里服务中心东潘站点

     

       “东潘乡村邻里中心只是莆田市创新乡村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以此模式,莆田振兴乡村集团预计将实现全市每个乡镇都建设一家‘党建+’乡村邻里中心的目标,在各乡镇选择有产业基础、人口相对集中、交通比较便利、村集体组织较有战斗力的中心村建设乡村邻里服务中心,计划重点打造10个乡村·邻里服务中心示范点,力争到2022年前,在全市打造200个乡村邻里中心,激发乡村治理活力,提升基层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莆田市振兴乡村集团执行董事、总经理李新洪为邻里服务中心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郁郁葱葱的麦田,连绵起伏的蔬菜大棚,错落有致的鱼池蟹塘,干净整洁的新型农村社区……近年来,莆田围绕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产业兴旺到生态宜居,从乡风文明到乡村治理,五位一体,四级书记同框共抓,三年乡村振兴路,结出累累硕果,一幅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锦绣画卷正在莆田大地徐徐展开。下一步,莆田市将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奋力谱写“三农”发展的新篇章。

网站首页    乡村振兴    莆田:多点发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莆田:多点发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1年8月17日 16:09
浏览量:0
导 航
热 点 推 荐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