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林畲  林旭煌 /摄

 

       5月,闽西大地芳菲初尽,山峦叠嶂,郁郁葱葱。早些时候听闻三明清流县的林畲村是个闲暇时候的好去处,恰逢假期,便与友人自驾出行,从三明城区出发,全程走高速,大概45分钟,便来到了这个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名村。

     

       林畲村位于清流县东北部,和明溪县、宁化县及清流县的嵩溪镇接壤,是林畲乡政府所在地,2019年,林畲村被评为福建省金牌旅游村。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440亩,山林面积3160亩,全村土地面积约3.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00多米。主要种植花卉、水稻、烟叶、地瓜等经济作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罗瑞卿等曾在这里指挥战斗,建立苏维埃政权。林畲村境内现存大量革命遗址及文物,具有重大的革命历史意义,是当之无愧的“红军村”。

 


毛泽东旧居

 

       湛蓝色的天空下,斑驳的土灰色墙面,青色的石板阶梯,向上轻轻翘起的檐角……第一站我们来到了毛泽东旧居“诒燕第”。这里的每一处角落都写着历史的记忆,显得沧桑,又带些神秘。踏着古朴的石阶刚走进大厅,第一眼就能看到《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这是1930年1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从闽西转战赣南途中写下的。当时毛泽东率领红四军第二纵队由连城姑田进入清流,并于沙芜洞口、林畬塘堀先后宿营。据说,毛泽东居住的林畲村“诒燕第”是福建省保存最完好的毛泽东旧居,为三厅两进式木构建筑。据清流县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刘光军介绍,该旧居原系林畬邱氏祖厝,堂名“诒燕第”,始建于清光绪三年(1878),属于闽西客家较常见的“五凤楼”式民居建筑。2006年起,清流县用两年时间对旧居进行清理和修缮;2009年初,旧居正式对外开放,如今我们才有幸得以见到。

 


毛泽东旧居“诒燕第”    毛莹莹/摄

 

       沿着大厅的两侧走,可以看到这边分布着好几间装修古香古色的房间,墙上展示了众多毛泽东的诗词。行云流水般的书法显现出一代伟人横溢的才华与非凡的格局。旧居对于清流县乃至整个三明的革命历史意义重大,它不单单是伟人的旧居,更是三明人民不怕牺牲、不怕流血,为中国革命作出重要贡献、重大牺牲的历史见证。据导游介绍,清流县是全国原中央苏区县之一,1930年到1935年间,清流当时有53000人,其中有27000多人参加了革命活动,超过总人口的二分之一;有6000多人参加了红军和各种地方武装,在战斗中牺牲和失踪的人口达4000多人;约2000人参加了长征,到达陕北的只有3个人。家家挂红旗,村村有烈士,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了他们脚下的每寸土地。清流人民不畏牺牲、奋勇拼搏的精神令人动容。

 


林畲红军烈士墓

     

       从“诒燕第”出来,我们又来到了红军工农夜校,这里是当地的邱氏祖屋,原名“润晖第”,始建于清代。1931年6月,第二次反“围剿”斗争胜利之后,红四军十一师在林畲驻扎期间,在此开办了这所工农夜校。走进主体建筑,我们发现夜校以木结构为主,辅以风火砖墙,前有半圆形池塘庭埕,后有围垅,前后二进合院,左右二路横屋,外加围墙环绕,共同组成“天圆地方”的总体平面格局。夜校前墙,至今尚留有落款为“设立工人夜学免费读书,反对军阀压迫革命”的红军标语。据解说员介绍,夜校建筑现存面积997.52平方米,在2009年11月被确定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当年为了更好地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同时也为了帮助地方培养革命斗争力量,红十一师在林畲驻扎期间,在麦园大厝下邱氏祖厝开办了这所工农夜校,选择文化知识和政策水平较高的红军干部授课,帮助普通的红军士兵和地方工农干部识文断字,还讲授革命理论。夜校旧址至今依然保存完好,并已成为清流又一处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看着夜校里的一桌一椅,一草一木,仿佛穿越到当年那个年代,耳边似乎回荡起了教师们激情澎湃的授课声和学生们的琅琅读书声,墙角处的斑驳恰是这段历史印迹的见证。

 


仁寿寺

 

       沿着村中的蜿蜒小路一路往南走,远远就看到了那座映在绿树丛林中的庙宇牌匾——仁寿寺。正值夕阳西下,杏黄色的院墙,青灰色的殿脊,苍绿色的参天古木,全都沐浴在玫瑰红的朝霞之中。从大门踏入大殿,便看见了一座“五谷真仙”金像,与普通金像不同的是,这座金像左手举着谷穗。听当地的百姓说,仁寿寺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是一座佛道共处的庙宇,也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谷真仙庙宇。在仁寿寺旁边有一个险峻的山峰,就名为“仁寿峰”,听导游介绍说,仁寿峰山体内有一“莲峰洞”,冬暖夏凉,南进北出。因其天然的隐蔽性,1933年东方军首次入闽作战时,被用为红军战地医院住院部。这里记载着工农红军在艰苦岁月里实战救护的历史,现已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看着落日的余晖洒在仁寿峰山体上渐渐西移,再联想到当年的红色历史,对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数百年来,这座山峰挺拔于天地,粲然四季,垂范千古,它一直在坚守,也在讲述传承着那个年代的革命故事。

 


腊鸭

 

       林畲村的红色文化令人动容,当地的美食也很有特色。比如客家芋包,粘糯的芋子外皮,让人为之着迷。馅心由爆香过切丁的笋粒香菇和五花肉等混合而成。轻轻咬一口,鲜美的汤汁溢出,馅料和芋头的清香充斥口腔,鲜香软滑、粉嫩可口。还有腊鸭,鸭子直接起开成为板状,所以也被叫做“板鸭”。隔着水蒸十分钟,腊鸭色泽金黄带有红光,香气弥漫整个厨房,品尝一口,肉味鲜美,咸淡适中,香而不腻。还有客家石锅鱼,将新鲜的鱼和各种调料放入石锅精心烹制而成,红白相间,十分诱人。撮一口鱼肉滑嫩爽口,奇香四溢,香辣绵脆,油而不腻,辣而不燥,令人回味无穷,是当地人非常喜欢的一道特色菜,逢年过节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必不可少。

 

 


     

       从曾经的红旗漫卷,万千儿女踏上革命征程,到而今绿意盎然,林畲人民齐心绘就山水画卷。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使命。时代在变,但红色的情怀不变。在林畲,听一听红色故事,走一走红军路,内心仿佛也受到涤荡,变得厚重起来。林畲村不仅仅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村庄,更是承载着珍贵红色记忆和淳朴民风的一片热土,在这里邂逅的一切都令我难以忘怀。

网站首页    清新福建    【金牌旅游村】清流林畲村:红色记忆旧地 风展红旗如画

【金牌旅游村】清流林畲村:红色记忆旧地 风展红旗如画

2021年8月23日 11:50
浏览量:0
导 航
热 点 推 荐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