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省坚持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提出的“四个面向”要求,围绕“优平台、强主体、聚人才、活机制”目标,“四轮驱动”扎实推进全省科技创新工作持续突破。
目前,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指数位列全国第4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和科技创新环境指数均居全国第9位,科技创新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了有效支撑。
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奋进力量,推动我省科技自立自强,助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陈秋立。
记者: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我省科技创新工作是如何领悟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陈秋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为我省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科技系统要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部署、再落实”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二次、十三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
要牢牢把握“十四五”科技自立自强总目标,扎实推进福厦泉自创区建设、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健全创新保障机制、改革科技体制机制等重点工作,着力解决群众特别是科技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科技工作者的急难愁盼问题,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建篇章贡献科技力量。
记者: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做好科技工作至关重要。上半年,我省科技创新发展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陈秋立:
今年以来,全省科技系统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和省委十届十二次、十三次全会精神,抓创新不问“出身”,围绕“优平台、强主体、聚人才、活机制”目标要求,促进我省科技自立自强向纵深推进。
一是做优平台,提升创新创业创造载体能级。以福厦泉国家自创区为引领,以建设福州、厦门、泉州科技城为核心,沿福厦泉轴线布局建设科技创新走廊,辐射带动全省创新发展。推动国字号平台落地,高标准建设首批4家省创新实验室。
二是建强主体,充分激发各类主体创新动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和龙头企业“培优扶强”专项行动,培育更多科技小巨人、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等企业。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协同的创新联合体。
三是集聚人才,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智力支撑。实施人才工程,培育和引进一批国内外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体现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
四是搞活机制,筑牢创新生态环境制度保障。实施“揭榜挂帅”“军令状”“赛马”等制度,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经费包干制、信用承诺制。改革财政科技计划形成机制和组织实施机制,推进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
今年8月,福州高新区光电创新型产业集群入选国家试点(培育)名单。省科技厅供图
记者: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强调“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我省如何深化这项首创于福建、推广到全国的“金字招牌”制度?
陈秋立:
全省上下一直将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推力,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拓展领域,助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
一是构筑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体系,打造精准选认新模式,健全科技特派员激励机制,优化和提升科技特派员队伍,使我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二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聚焦传统产业转型需求,积极开展全产业链创业和技术服务,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坚持科技特派员服务产业转型和乡村振兴“双翼齐飞”,为全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三是助力乡村振兴及农民增收致富。实施科技人员专项计划,瞄准并精准对接区域发展的科技需求,积极开展工作,辐射推动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记者:我省正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等新产业,如何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助力高质量发展?
陈秋立:
我省聚焦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生物经济等新产业发展,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
一是发挥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效应,加大支持建设数字福建产业园、泉州芯谷、厦门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重点支持卫星应用、北斗导航等产业发展,推进全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二是积极争取建设海洋国家实验室基地,进一步出台对深海养殖、临海工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等产业系统集成扶持政策,培育“蓝色硅谷”,助力我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重点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聚焦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继续加大对清洁能源、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突破和应用,赋能绿色经济发展。
四是大力支持生命科学领域科技创新,布局或整合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可实现跨越发展技术的研发平台,发展对生命科学大部分领域均具有重要影响的共性技术,推动生物经济创新发展。
福建省自主研制的全国首台新冠病毒防控“紫外光催化复合消杀机”。省科技厅供图
记者:这两年全省在疫情防控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那么我省是如何从科研攻关角度来应对疫情防控的呢?
陈秋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省迅速抽调精锐科研力量,持续展开“战疫”冲锋,聚焦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领域科技前沿加大攻关力度,加快推进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的迭代升级。主要做了三大工作:
一是迅速构建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应急机制。成立科研攻关工作专班和专家咨询组,建立省、市、县三级科技系统科研攻关统筹协调制度,重点围绕疫情防控进行决策咨询和开展相关研究。
二是聚集优势力量打好疫情科研攻坚战。坚持“疫情急需、短期见效”“先研究、后立项”原则,开辟科研“绿色通道”,启动实施一批疫情防控技术与产品应急科研攻关项目。
三是推出一揽子举措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制定出台强化科技支撑服务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等措施,集成政策支持科研攻关和复工复产,倾斜支持生命科学领域基础研究。
目前,我省已研发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疫情防控核心技术,如:开发出全球首个鼻腔喷雾接种疫苗和双抗原夹心法总抗体检测试剂;研发了全国首台紫外光催化消杀机;全球独家生物发光检测技术,实现16分钟检测病毒;“室内循环空气紫外消毒机”,可短时间多次循环高效净化室内空气;“手持式超快深紫外杀毒仪”,可实现瞬间秒级灭毒,安全无毒;全自动检测一体机,可快速精准处理多样本,代替人工核酸检测工作;国肽民安口腔抑菌喷雾,为口腔加戴“隐形口罩”等,这些核心技术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来源:福建日报)
厅局长访谈|陈秋立:“四轮驱动”,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
-
周宁“招牌”,激活振兴“活力密码”
“今年花生依旧很畅销,1个月左右就卖完了,让我们有了扩大种植规模的底气和信心。”近日,在周宁县玛坑乡宝岭村,村两委正精心谋划全村产业发展,计划推进花生扩种。
2024年11月22日
-
第二届乡村振兴鼓岭论坛在福州举行
11月21日上午,由省乡村振兴研究会、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乡村振兴鼓岭论坛在福州举行。来自北京和福建各地从事乡村振兴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相关部门以及乡村振兴的一线带头人齐聚榕城,围绕如何拓展“大食物观”实践路径,推进“大食物观”在福建的实践等内容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2024年11月22日
-
福安市举办湖塘冬泳基地公开水域1000米畅游邀请赛
为丰富市民体育文化生活,倡导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11月7日,福安市文体旅游局、体育总会和冬泳协会举办湖塘冬泳基地公开水域1000米畅游邀请赛。
2024年11月19日
-
福安市潭头镇举办第六届“魅力潭川·醉美西坑”自行车骑游活动
11月17日,潭头镇举办第六届“魅力潭川·醉美西坑”自行车骑游活动,吸引了福安市及周边霞浦、福鼎等地的18支骑行团队、330多名骑行爱好者参与。
2024年11月19日
-
我社收到福安市慈善总会颁发的《捐赠证书》
2024年11月15日
- 2024-03-19
- 2024-01-18
- 2024-01-18
- 2024-01-17
- 2024-01-16
- 2024-01-16
- 2024-01-08
- 2024-01-05
- 202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