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山村梯田

 

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之一,福建省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把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创新打造“绿盈乡村”品牌,有效推动富有绿化、绿韵、绿态、绿魂的生态振兴乡村建设。八闽大地,一幅“山更好、水更清、林更优、田更洁、天更蓝、海更净、业更兴、村更美”的新时代壮美画卷已然铺开。近日,本刊记者走进周宁坂坑村、安溪洋坑村和政和念山村,深入展现我省对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诠释,进一步挖掘和发现我省各地在绿盈乡村建设中对生态产业、生态修复、生态治理三种不同模式的积极探索。


生态产业:立足生态环境自然禀赋,农旅结合打通产业转型之路

 

念山村有句方言:“念山油菜花,一层层打开春天”。身临其境体验过念山村绿水青山的游客王女士认为,这句话正是念山村最好的写照。“念山村美得像一朵花,每一层都有不一样的趣味。”

 

念山村油菜花开得正旺
 

近几年来,南平市政和县积极响应福建省委、省政府和省生态环境厅建设“绿盈乡村”的号召,立足于念山村特有的梯田、竹林等自然风光,按照“文化立村、生态兴村、旅游强村”思路,以党建为引领,通过盘活村集体资产,整合本地优质生态资源,增强自然生态和农旅产业发展的韧性,为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打造了高级版的“绿盈乡村”样板,探索出一条立足于生态保护的乡村振兴新路。

 

念山村投入项目资金6000余万元大力推进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和户厕改造项目,打出了以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厕所革命、道路改造、村容村貌提升等为重点的环境整治组合拳。如今,污水治理成效初显,建成农村小型污水治理设施2套,饮用水质持续改善提升;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村庄清运覆盖率达100%;厕所革命强力推进,村民卫生户厕改造达100%;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完成7个自然村巷道改造,念山至大岭的道路得到有效拓宽,传统村落正在焕发新颜……其中,湿地公园治理项目成效显著,2020年念山村累计复垦核心区闲置梯田达213亩,自然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梯田整体景观全面升级,湿地公园客服中心、环湖步道、观鸟园和绿化项目正紧锣密鼓推进中。

 

念山湖露营基地
 

在实行生态管护环境治理的同时,星溪乡联合念山村成立政和星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采用“公司+集体+农户”的运营模式,整合流转土地,盘活零散的梯田、茶山等生态资产,并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在进一步巩固原有“茶、竹、锥”等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建立“党小组+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建成油菜花、黄巢菊等种植基地5个,在实现产业发展、村民增收的同时,也为全村里的贫困户提供了创业就业基地。2020年村集体年收入达24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5万元。

 

念山第一湾

 

40岁的赵苏德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妻子患病需长期吃药,子女年幼。为帮助他脱贫,村里聘他为民政协管员,还安排他到村里的森林人家工作。赵苏德感慨地说:“感谢村里的发展,让我有了工作机会,也有了收入,希望以后大家都能越过越好。”

 

念山望星空
 

为推动产业升级,念山村深入落实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绿盈乡村”建设理念,有效盘活生态资源,确立了以梯田景观为核心、以“旅游+”为路径的发展定位,因地制宜发展起现代生态农业、旅游业与休闲服务业完美结合的休闲农业型旅游业态。念山村先后投入7000余万元用于完善旅游公厕、观景台、游步道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结合黄巢驻军历史,依托小、多、长的梯田特色,相继优化念山湖、古树林、黄巢坪等景观,打造了房车基地、露营基地,举办开犁节、开镰节、冬泳、国际自行车爬坡赛,吸引村民开办农家乐、民宿,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以梯田休闲为主,融乡村体验、康养度假、节庆活动、游乐体验、体育健身和研学考察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景区,实现从省定贫困村到生态振兴村的蝶变。2017年旅游运营收入30万元,2018年突破100万元,2019年突破120万元。

 

国际自行车爬坡赛在念山村举办

 

生态修复:毫不动摇坚持“两山论”,废弃矿坑上崛起“世外桃源”

 

“在外‘流浪’那么多年,我终于回来了!”说话时,洋坑村返乡养殖户陈厚博兴奋不已。他的家乡是全省乃至全国最严重的崩岗侵蚀区之一的洋坑村,地势西高东低,花岗岩峥嵘险峻,矿产资源丰富,有崩岗226处,崩岗面积1807亩,区内山体支离破碎、千沟万壑,当地俗语云“洋坑崩岗跌死虎”“晴天张牙舞爪,雨天头破血流”。由于上世纪90年代,石材开采业兴起,当地百姓靠山吃山,众多采石场、石材加工厂兴起,让洋坑村本就脆弱的环境雪上加霜,山上满目疮痍、山下“晴天漫天灰、雨天满地泥”,依仁溪成为“牛奶河”。挖了“金山”,毁了“青山”,矿区内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村民们只能背井离乡出外打工。

 

洋坑村航拍图

 

昔日挖山采矿,富了口袋却毁了青山;今朝治理矿山,修复生态再现绿水青山。“绿盈乡村”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安溪县龙门镇洋坑村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着力推进崩岗侵蚀治理及矿山综合治理,探索出一条创新治理与农业种植结合的生态修复之路。曾经的“跌死虎”矿区变成了集休闲、观光、研学为一体的地质公园,矿山迹地变成了石坎梯田,乱石岗中的“崩岗村”变成了生态振兴的“聚宝盆”,游人行走其间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那时候,每当矿山放炮时,我们总是提心吊胆,害怕院子里飞来崩落来的石头。”居住在矿区附近的一位村民谈起以往的矿山环境心有余悸地说,“房顶院内,到处是厚厚的一层尘土,吃饭都不敢在院子里吃。”

 

2007年,洋坑村全面启动崩岗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建设截(排)水沟、谷坊拦沙坝,削坡开级、边坡植草、条带种果,将崩岗侵蚀地变绿色景观,转为工业用地,发展高新产业园区。2011年,洋坑村全面退出高污染的石材采矿业,关停境内所有石材企业。2015年,推进实施国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建设,开展矿山迹地复绿及土地整理利用工作,对“跌死虎”“狮子寨”等废弃矿区进行综合治理,增绿于山、还绿于民。

 

洋坑村茶云故事馆

 

洋坑村跳出“为治理而治理”的思维,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将生态产业化思路植入生态治理过程,将项目治理融入农业农村整体发展和产业发展中,把崩岗修建成阶式梯田,承包给种养大户种植茶叶、建设生猪养殖基地、沼气池等,形成“草牧沼茶”治理模式,以独创的生态治理+产业开发模式,化地质灾害为土地资源,让治理投入成为开发投入,从根本上恢复崩岗区的生态环境,完成“一灰一绿”的华丽转身。

 

洋坑村建成全省首个集文化旅游、非遗传承等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生态小院”

 

在“绿水青山”良好生态系统的保障下,洋坑村进一步推进以生活污水治理、植被绿化、溪堤步道建设、流域生态景观建设为主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及人居环境整治。同时,充分挖掘村内古厝、民俗等资源并加以继承发展,保护性改建古厝,建成全省首个集文化旅游、非遗传承等文化要素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生态小院”,构筑一条以生态修复助力乡村振兴的产业链条。上一年春节期间,到生态小院参观的人流量达到16000多人次。“以前的环境很糟糕,没办法发展生态种养,现在环境好了,我终于能圆了这个梦。如今,在洋坑,不开矿我们也能致富。”说起村里的变化,陈厚博对未来充满信心,他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带领乡亲们一起奔小康。

 

洋坑村矿山迹地变成了石坎梯田

 

洋坑村以“绿盈乡村”建设为抓手,从初级版“绿盈乡村”入手,在实现村貌焕然一新后,以“生态治理+产业开发”的探索路径,逐步向中级版、高级版“绿盈乡村”迈进,梯次推动富有“绿化、绿韵、绿态、绿魂”的生态振兴乡村建设。曾经处于乱石岗中的洋坑村,已成为全国崩岗治理示范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高级版绿盈乡村。如今的洋坑村环村溪流清澈,房前稻花香、屋后瓜果香,与不远处的高新产业园区、人才公寓、高端小区交相辉映,真正走出了一条生态修复、美丽宜居、产业兴旺的“绿盈乡村”建设道路,逐步实现从“穷山恶水”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蜕变。

 

生态修复、美丽宜居、产业兴旺的洋坑村

 

生态治理:水环境治理改革创新,着力构建智慧型生态治理格局

 

“几年前的坂坑村,街面上垃圾随处可见,路旁的水沟臭气熏天,村民门前乱搭乱围。现在我们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空气新鲜了,蚊子少了,大家的笑容都比以前多了。建设绿盈乡村,可真是个好事情。”作为周宁县泗桥乡坂坑村的党支部书记宋玉春,每次谈起村里的变化笑得很开心。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的坂坑村

 

坂坑村的变化,起源于2017年坂坑村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因地制宜做好厕所下水道管网建设和农村污水处理的号召。坂坑村先后投入项目资金320余万元,大刀阔斧地开展治水改厕、房屋外立面改造、主街道改造提升等项目,全村铺设污水管网1343米,改厕46户,全村污水接入率达97%。在污水治理过程中,板坑村以污水净化、粪污资源化、管理常态化的为治理原则,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以“农户标准三格化粪池+村大型玻璃钢三格净化池+下游农田生态净化池”为主的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模式。村里新建检查井33座,采用AO厌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建设日处理30t/d的AO污水处理设施1座,使污水净化后的水质达到二级A甚至一级排放标准,在农田灌溉区,实现尾水再利用,惠及105户380人。

 

坂坑村全村铺设污水管

 

为了解决污水处理设施监管分割、建而不管的问题,周宁县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村污水治理建管一体化的“EPC+O”模式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坂坑村有幸成为第一批实施的村庄。从建到管,从源头保证工程质量,对项目建设和后期运维进行集中监督管理。坂坑村将污水处理设施接入周宁县农村生活污水智能化监管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打造“互联网+运维”模式,将智慧管控平台实时监测与人工巡查相结合。污水处理终端一旦出现异常,系统便可第一时间发现,并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相关部门按照权限进行处理,让“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腿”,提高行政效能。群众也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反应问题,形成社会共治共管的良好格局。建管一体化(EPC+O)的运维模式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实现数据“一张网”,分析“一张图”,监管“一平台”,提升了建设和运维的专业化、规范化和智能化水平,为全省探索实践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提供了优秀样板。

 

坂坑村铺设污水管

 

生态环境治理只是坂坑村实现生态富民目标的第一步。通过回引能人王永光回村创办天蓝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高山冷凉花卉,村企联合开辟“微拍堂”线上销售平台,带动村财增收15万元以上。支部领办云中山合作社,种植茶叶600亩,打造了宋师傅高山茶品牌,有效带动群众增收。以土地资源入股福建龙翔渔业开发有限公司,养殖鲟鱼、加州鲈鱼、军鱼等高山淡水鱼5万余尾。与福安市虎头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高山水蜜桃种植实现年产值约50万元。坂坑村充分利用当地海拔高、水质好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四大“高山”产业,建立起“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力促“村民、村企、村财”三增收。目前,坂坑村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万元,村财近期收入有望达到50万元,真正让村民共享生态红利。

 

坂坑村污水处理设施现场

 

村民代表吴贵金谈起村里的生态治理,有感而发,“以前没做污水处理的时候,河道是很脏的,村里鸡鸭满处跑。生态治理之后,河水干净了,村里环境好了,很多人也回乡办企业,我们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不用再往外地跑了。”

 

坂坑村溪水治理(前)

 

坂坑村的生态治理实践是福建省建设绿盈乡村的一个剪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治理好了,产业才有生存发展的根基。近年来,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坚持以生态环境打基础,全力推进绿盈乡村建设,以生态云平台为引擎,着力推动精准治污,引领环境管理转型,为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科学助力,因地制宜对生态治理进行积极探索,科学规划生态产业发展布局,用大数据守护绿水青山,以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不仅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更让美丽生态变成乡村发展致富的“摇钱树”。

 

坂坑村溪水治理(后)

 

福建省作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始终恪守为民谋福祉的治理宗旨,深入探索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创新,以绿盈乡村建设为抓手,为乡村生态振兴谋篇布局,持续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把生活、生产、生态融为一体,建立起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截至2020年,福建已形成8000多个生态浓郁、布局科学、特色鲜明、错落有致的“绿盈乡村”,打造了许多“福建经验”“福建模式”,在全国走出了一条可借鉴推广的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生态经济发展道路。

网站首页    乡村振兴    福建以绿盈乡村建设构建高质量普惠生态:经济与生态齐飞 碧水共蓝天一色

福建以绿盈乡村建设构建高质量普惠生态:经济与生态齐飞 碧水共蓝天一色

2021年11月3日 14:12
浏览量:0
导 航
热 点 推 荐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