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批国字号的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强镇、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涌现,一座座美丽村庄在溪柄大地渐次呈现,一项项改革激荡起农业农村发展的澎湃活力,一场场高层级的乡村振兴现场会、研讨会、培训班在溪柄举行……锵音鼓舞,蓬勃奋发,一幅秀美的乡村新图景正在溪柄这片广袤的热土上徐徐展开。

 


贝牛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园

 

近年来,福安市溪柄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确立以党建为统领,以产业为核心,以生态为支撑,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先导的五大发展战略,按照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紧扣党建引领和产业发展“两大主题”,聚焦“强党建”“高优精”“美宜居”“农文旅”“兴人才”五大板块,以点连线、串珠成链、致力打造乡村振兴的“五大示范长廊”,走出一条具有福安风格溪柄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加强组织振兴,筑牢“红色堡垒”党建长廊

 

从福安市区出发,经104国道,驱车30多公里,穿过一个狭窄的山谷后,便可见一片开阔的谷地——溪柄镇柏柱洋。这里四周群山环抱,峰峦绵延,中间一马平川,良田万顷。

 


柏柱洋全景

 

80多年前,闽东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选举产生了闽东苏维埃政府,后来闽东苏区发展成为中央红军长征前全国八大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战略支点,为当时的中国革命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口村

 

而今,“柏柱洋精神”光芒长驻,溪柄镇的村民依然不忘初心跟党走,把党建引领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打造党建领航聚力赋能“主阵地”。以柏柱洋为轴心,溪柄镇串联斗面、楼下、坑口、曲濑、立峰五个村,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积极探索“村村联盟,村企联建,村民联动”的模式,打造融合式党建新格局;同时,积极创新“双雁齐飞、党员示范”工作模式,促进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双向融合,相互赋能,构建党建链引领产业链,产业链催生经营链,经营链带动致富链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新链条。

 


斗面村

 

为了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驱动筑牢堡垒,以党员示范引导群众,溪柄镇开启了“党建+”机制,以机制创新点燃乡村发展活力引擎。溪柄镇楼下村突出“党建+示范”,围绕“一引领两增收五美丽”目标,激励全村50名党员争做有信仰、有本领、有业绩、有担当、有规矩的“五有党员”,走出一条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互融互促之路;斗面村坚持“党建+阵地”,按照阵地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实施组织“目标管理”和党员“设岗定责”,围绕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环境治理、乡风文明等工作,形成支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立峰村立足“党建+治理”,坚持党支部统领,党员干部带头,让“软约束”成为“硬杠杠”,进一步发挥“党带群建”的优势,有力促进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风文明、村民自治等工作齐头并进;坑口村探索“党建+产业”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采取“支部领办+合作社龙头+农户参与”的模式,走出“特色葡萄+高优茶叶”的产业振兴之路,促进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曲濑村坚持“党建+人才”,通过“内挖+外引”模式,汇集乡村振兴强劲动能……

 

加强组织振兴,筑牢党建长廊,溪柄镇的发展,凝聚着各村党支部创造性的贡献。

 

瞄准“绿特优”,打造“富民增收”产业长廊

 

“去年全年阳光充足、雨水适量,对于绿竹笋的生长非常有利,三亩绿竹一个季度采收了大概有一万多元,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福安市溪柄镇黄兰村的村民薛华光高兴地说,加上茶园改造后的大白茶等收入,家里的经济情况又有了很大的改善。

 


 

溪柄镇是福安市绿竹重镇,镇区有90%以上农户种植绿竹,溪柄镇白沙村、黄兰村等绿竹产区竹农通过种植绿竹笋实现了增收致富。除了绿竹产业外,溪柄镇在“产业示范长廊”坑口、斗面、楼下、立峰、曲濑5个村大力发展新品种茶叶、特色葡萄、紧俏花卉等绿色生态农业,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溪柄镇绿竹笋

 

为了推动全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溪柄镇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效优质农业发展路子。在茜洋溪沿河等地打造特色高效富民增收产业示范走廊,通过实施一批产业园区,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培育一批经营主体“三个一批”战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配套服务措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创新链、产业链、要素链、产销链“四链共生耦合”,实现“一村一品一特色”和产业转型提质增效。

 


溪柄镇绿竹笋

 

想要农民富起来,单靠传统农业是不够的。溪柄镇一方面在示范长廊内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精品农业,推动产业化、规模化、效益化、品牌化。另一方面跳出农业做农业,给农产品赋予更高的价值,通过抓标准、建基地、办园区、树品牌、强带动、铸链条、促进产业全面提档升级,发展特色农业,将“好品质”转化为“好价格”。溪柄镇在“示范长廊”的5个村先后成立了聚丰、汇农、云之富、恒祥、贝牛、怡春、润农、东正、百卉园等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此为实力主体,创办特色产业示范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以点连线,连线成片大力发展优质特色水果、有机茶叶、太空草莓、园艺花卉、中草药材等新兴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布局规模化,生产技术标准化,农户增收多元化,让农民“粮袋子”“果袋子”“茶篮子”变成了“钱袋子”。特色产业成为“硬支撑”带动村强民富,2021年楼下、斗面、坑口、立峰、曲濑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分别达到51.15万元、51.52万元、20.38万元、20.19万元、20.2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4万元,呈现出特色产业底色愈发鲜亮,农民腰包愈发厚重的良好势态。

 

推动生态立镇,建设“宜居宜业” 生态长廊

 

驱车行驶在福安市溪柄镇,清凌凌的茜洋溪水倒映着蓝莹莹的天,如黛的青山间点缀着星星点点的村落,你或许不敢相信这是那个曾经以生猪养殖为主要产业的小镇,过去恶臭难闻的猪圈“摇身一变”成为“小清新”农业观光园,脏乱差的旱厕也改造成方便整洁的卫生间,一波波的乡村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更是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观光,村民喜笑颜开,吃上了“生态饭”。

 


茜安水利主题公园

 

近年来,溪柄镇以建设“绿色生态、宜居生态、宜业生态、文明生态”美丽家园为目标,创建宜居村庄、绿美村居,特色田园生态示范长廊,多措并举,奏响生态立镇之歌。

 

溪柄镇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村容村貌美,生态环境美,服务设施美,富民产业美,社会和谐美”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美丽底色“增亮工程”。坚持常态化治理与长效化管理相结合,发挥标杆示范村带动效应,以“春夏秋冬四季战役”为抓手,各个村庄实现村洁、街净、道整、灯亮、树绿、花红、人欢、民乐。

 


绿色生态、环境整治、山水路林村一体打造

 

立峰村坚持做绿一条线,做清一条溪,做美一片园,通过建设茜洋溪安全生态水系景观美化,全国四好农村公路提升,行道树绿化和人居环境提升等项目,完成屋顶平改坡45户,房屋立面整治63户,建成马厝新村联排别墅21栋;楼下村坚持治标与治本并重,重点整治与常态化治理并举,落实资金1200多万元对500多栋房屋屋顶及墙体立面进行改造,“动真格”换来“高颜值”呈现一幅“气象新、村庄美、活力足”宜居宜业、和谐安宁新景象。

 


“四好”农村公路

 

惟有生态优势与民生为重相匹配,绿色发展才能释放更多红利。溪柄镇以全国“四好”农村公路为脉络,以立峰、曲濑、楼下、斗面、坑口5个组团为重点,立足“清”,聚焦“保”,着力“改”,促进“美”,通过修一条路、造一线景、惠一方群众,打造绿成线、树成荫、花成景的生态格局,并以沿线整治、沿线美丽、沿线旅游、沿线富民“四部曲”为重点,注重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注重山水路林村一体打造,充分挖掘沿线村落特色亮点与资源优势,打通村与村的联结通道,打造富有柏柱洋特色、承载田园乡愁的乡村生态振兴示范点,让美丽“盆景”变为广阔“风景”,让沿线群众既可“靠山吃山”亦可“靠景吃景”。

 

注入“新活力”,搭建“产业聚才”人才长廊

 

在溪柄镇曲濑村百卉园,村里引进的高级技术人员刘茂梅、杨建斌、陈春森、陈振光等正在园内进行技术攻关。近年来,在他们的指导帮扶下,当地已有30多名村民从事花卉种植产业。百卉园也形成了一座以茶花文化为核心,以生态休闲为导向,以乡土文化为内涵,集花卉博览、休闲娱乐、互动交流及农家体验、绿色餐饮为一体的乡村休闲观光地。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就业,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曲濑村百卉园

 

曲濑村以“产业引进人才,以人才反哺产业”的模式,是溪柄镇实施人才振兴战略的缩影。近年来,溪柄镇以坑口、斗面、楼下、立峰、曲濑5个村为试点,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归巢行动”,让有知识、有能力、爱农村、既懂农业生产又善于借智借力的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乡贤能人等各类人才回得来留得住,使“返乡大军”队伍越来越壮大,依靠人才振兴乡村的道路越来越宽广。返乡创业人才既带来人气与活力,同时也给乡村新型业态发展带来更多新希望,2021年该示范长廊的5个村共有25支创业团队260多人从事各种新型业态,年创收600多万元。

 

同时,溪柄镇也加大本土人才的培育力度,为当地“人才长廊”建设增添活力。为了更好地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溪柄镇充分激励乡镇的种殖养殖大户,合作社带头人,生产致富能手等发挥资金、技术、经营优势,通过“能人+农户”“能人+合作社”“能人+基地”的模式,引导和鼓励他们携手帮扶群众共同创业,让农村实用型人才真正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电商物流产业发展,促进示范长廊多种新型业态不断涌现。

 


摄影
沙龙基地

 

人才资源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溪柄镇锚定乡村振兴人才优先的战略定位,一方面引导各类人才聚拢乡村振兴第一线,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能人在乡村振兴中的带动作用,助力乡村实现人才振兴。

 

留住“乡土味”, 构筑“农文旅相融”旅游长廊

 

溪柄镇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战略,以红色文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为主导,打造田园风光秀丽、红色文化深厚、民俗风情淳朴、人居环境优美的农文旅示范长廊。

 


闽东苏区纪念馆

 

溪柄镇柏柱洋斗面村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现有保留闽东苏区革命旧址10余处。为了盘活革命旧址、红色资源,斗面村打造了多个红色旅游点,还设置了红色文化纪念馆,大批中小学生和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红色旅游的发展,带动了斗面村村财增收、村民致富。溪柄镇以斗面村为试点,重点打造“红斗面”的品牌,充分挖掘利用各村红色文化资源,带动全镇红色旅游景点串点成线,培育了一批具有溪柄特色的红色文创产品、红色研学基地,红色主题博物馆等,开发了多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举办开蒙礼活动

 

溪柄镇按照“一村一品”旅游开发思路,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特色文化+乡村文旅”结合的模式,实现了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旅游附加产业的联动发展,促进了村民致富增收。楼下村充分挖掘利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狮峰寺”和32座古民宅,创办“五云书屋”“乡村私塾”“摄影沙龙”“篆刻艺术室”,开办“汉服秀”“开蒙礼”等传承活动,注入“文化灵魂”,开辟“历史体验”“休闲观光”“生态文旅”三条旅游精品线路。曲濑村以茶叶文化为核心,积极打造一座“茶旅融合”的乡村休闲观光地。立峰村以优质葡萄产业为特色农业主导产业,通过建设精细化种植基地、延伸葡萄产业链条、弘扬葡萄农耕文化,联动田园休闲观光、特色蔬果采摘等重点项目,打造新型农文旅观光综合体。溪柄镇充分发挥各村的自然景观、农特产品、民俗风情优势,打造农耕文化体验、乐享田园生活、体验休闲劳作、品赏精美小食的“1+3+4”农文旅融合新路。推出了自然风光观光游,民俗美食体验游,自驾徒步健康游,康养休闲度假游,文创科普趣味游五类产品,使该农文旅示范长廊充满“农味、原味、戏味、书味、禅味”。

 


狮峰寺

 

在溪柄镇政府和村民的努力下,2021年溪柄镇农文旅示范长廊旅游人数突破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800多万元,实现乡村从“富起来”“美起来”到“强起来”的转变。

 


“烟云供养”书法训练志愿服务点

 

以党建创新为引领,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产业融合为路径,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乡村振兴的溪柄“样板”已足音铿锵,轮廓可见。而“三产融合”“村企联动”“人才驱动”“文旅融合”等多种乡村振兴的“溪柄模式”,正让这片热土焕发出乡村文明新气象,推动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来源:《海峡乡村》杂志2022年4月刊)

网站首页    乡村振兴    福安溪柄镇:“五大长廊”的溪柄实践 奏响乡村振兴的时代“号角”

福安溪柄镇:“五大长廊”的溪柄实践 奏响乡村振兴的时代“号角”

2022年5月24日 08:20
浏览量:0
导 航
热 点 推 荐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