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山海灵气的地方,从来不缺风景。穿行闽东沃野乡村,从早春,崇儒乡亭头村绿树成荫,到盛夏,下浒镇石湖村海带成群,到入秋,柏洋乡董墩村的葡萄如海……流转的季节,变幻的风景,让人真切感受到霞浦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的蓬勃脉动。

 

 

村治理 美化生态宜居环境

 

霞浦县崇儒乡亭头村,屋舍整齐、村道通畅、沟渠清澈,到处一派清新整洁的景象。

 

“以前村里可不是这样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房前屋后的水沟里,天气一热不但臭,而且蚊虫乱飞……”,亭头村村民想起以前村里污水横流的样子,皱起了眉头。

 


崇儒乡现场会

 

自从村里采取厕所改造措施,改厕改水工程使村庄变得干净整洁,大家积极参与改厕改水的行动,村民的生活方便了,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截止2017年底,村里已完成行政村的户厕改厕14户,结合霞浦县里的5万元旅游公厕改造项目资金,完成了公厕改造。与改厕同步的还有村里的污水治理,铺设1200多米的污水管网,并在村口修建了一个污水处理池,村民的日常生活污水以及化粪池出水经过处理后用于灌溉农田。

 


干净整洁的溪西村

 

亭头村的新变化是霞浦县委、县政府实施农村改厕改水工程的一个缩影。被誉为“中国观日地标”的霞浦县三沙镇花竹村也在村容村貌提升上下了大功夫。实施村组道路、旅游公厕等项目,建设村内及景区绿化美化工程,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花竹村游客日益增加,村庄人气也愈发旺了。崇儒乡溪坪村如今是崇儒乡的“颜值担当”。通过推行村民公约养成了村民好习惯,强化对村民的正向引领,使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

 


焕然一新的花竹村

 

为切实做好农村改厕改水工作,霞浦县专门制定了《霞浦县关于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及污水处理专项行动》,把改厕改水工作纳入全县民生工程,作为乡镇街道年度绩效考评重要指标。同时加大督查,对乡镇在检查中落后、不认真改造的采取发放整改通知书进行通报,并对主要领导进行约谈,推进了责任落实。2018年,霞浦县安排4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补农村厕所改造及污水治理,全面完成剩余219个行政村改水任务,以及100座公厕、1230户户厕改造。

 


牙城镇溪坪溪焕新颜

 

特色农业 发挥产业引领效应

 

伴海而生、因海而兴。霞浦县立足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带、紫菜、鲍鱼等特色养殖,通过提质增效,水产品养殖面积不断扩大,总产量连续稳定增长,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

 


 

下浒镇石湖村位于东冲半岛中部外海,全村800多户人家几乎每家都有养殖海带,总面积达4500多亩。眼下,正值海带采收期,家家户户都忙碌着。

 

“乡村振兴,第一个就是要有产业,有稳定增收的产品。”见证着石湖村海带产业发展壮大的养殖户感慨良多。石湖村数十年来一路崛起,海带产业不断刷新着历史:从肩挑手拉到机械助力,从零星养殖到连片规模发展,从粗加工到精深加工……石湖村海带生产逐渐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就业。2019年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15万元。

 


溪尾村海域工人在采收海参

 

石湖村的变化,只是霞浦县众多村子的一个剪影。霞浦依托地域特点,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海洋养殖作为“富民产业”,做大做强一根海带、一卷紫菜、一尾黄瓜鱼等“十个一”特色产业,打造霞浦特有的食用海带苗产业。2021年,海带苗年产量2.5万吨,产值3亿元。

 


董墩村的葡萄产业

 

在霞浦县,带来致富希望的不只是海上的“聚宝盆”,还有山间的“摇钱树”。柏洋乡董墩村的葡萄产业为当地群众带来每年7000多万元的收益;而作为霞浦蜜柚主产区的沙江,全镇蜜柚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霞浦沙江晚熟蜜柚”已成为极具地域性的“金字招牌”;四门桥村以当地优质地瓜为原料,成立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基地”模式,开启了酒香弥漫的特色产业致富之路……

 


沙江晚熟蜜柚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霞浦县坚持念好“山海经”,始终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围绕不同特色产业展开建设布局,有效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

 

文化创新 赋予乡村文明内涵

 

溪南镇半月里村是霞浦县著名的畲族聚居村,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也是全国唯一的畲族“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半月里村有着深厚的畲族文化、浓郁的畲族风情,畲族婚俗、畲族小说歌、畲族手剪、畲族武术等8项先后被列入国家、省、市级非遗传承项目。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半月里村

 

为推动畲族文化与旅游开发融合发展,并结合半月里村畲族文化背景,多渠道发展畲族文化旅游产业,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变成村域经济发展优势,立足保护和开发自身独特的畲族传统文化,以文旅产业助推乡村振兴。2020年,半月里村通过旅游带动、产业增收,村民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半月里村的文化振兴实践,是霞浦县推进乡村振兴事业的建设成果和未来预设的生动缩影。一直以来霞浦县始终坚持把夯实农村文化建设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建设文化底蕴深厚的魅力乡村。

 


革命老区柏洋乡

 

乘着乡村文化建设的东风,霞浦县大力发展文化创新新模式。柏洋乡是革命老区,底蕴丰富,在红色文化的滋养下,红色旅游在这片土地蓬勃兴起,据统计,截止2021年5月,柏洋乡共接待前来观光学习的单位或团体2185人,红色文化促进红红火火的红色旅游,打通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松山街道的长沙村积极探索“文艺+文旅+文创”发展模式,让越来越多的村民放下锄头,拿起笔头,画出彩头,赚到票头。村里组织村民进行油画培训创作和销售,在文化建设工程的带动下,村民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乡村文化建设充满勃勃生机。水门畲族乡茶岗村以文化振兴为依托,注重传承传统文化,组织退休老干部、离任老村干以及老党员建立畲族文化宣传队,引导他们发挥余热,到茶岗村民族小学教唱畲歌、畲语,传承畲族文化。2018年以来,宣传队已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5场次,民族小学的师生基本上人人都会说畲语、唱畲歌了。

 


长沙村绘画工作室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振兴。霞浦县立足丰富的文化资源,挖掘、保护、传承、发展多措并举,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增动力、展魅力。

 


畲族茶岗村

 

乡村振兴,号角声声。一批农村画家正在转变,一批传统古村正在蜕变,一批特色产业正在兴起。美丽如画的乡村已破茧化蝶,广袤的田野正升腾起新的希望。一条具有霞浦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正款款而来。

网站首页    乡村振兴    霞浦: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霞浦: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7月22日 09:04
浏览量:0
导 航
热 点 推 荐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