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多肉,发展“庭院经济”(图_闽东日报)

 

今年来,周宁县抢抓被确定为省级“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试点县”契机,按照“试点先行、梯次推进、逐步推广、全面覆盖”的总体思路,全力推动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既有“颜值”更有“价值”的特色之路。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美丽庭院1420户,打造了“花鲤小镇-溪坪-紫云”“七彩后洋-八蒲-苏家山”等4条示范长廊,带动全县文旅康养、高山冷凉花卉等产业蓬勃发展,各类庭院业态年产值超过1.2亿元。主要做法及成效体现在:

 

01

聚焦“谁来做”,试点带动、典型引领

 

一是“局部试点”摸经验。以乡村振兴试点镇(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较重村及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等为重点,选取浦源镇、七步镇、李墩镇、泗桥乡4个乡镇作为示范乡镇;再从示范乡镇中筛选出人居环境较好、产业基础较强、群众意愿较高的15个村作为试点,按照“小规模、大群体、小成本、大思路”的模式,引导群众以家庭为阵地、庭院为载体,高效利用农村家庭院落及周围闲散土地、空闲资源发展庭院经济。

 

二是“量体裁衣”拓思路。立足各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结合周宁文旅康养、高山冷凉花卉等优势产业布局,以及群众意愿和经济实力,差异化选择庭院经济发展业态,探索形成了集体经济补贴、群众自主经营、公司代耕托管和院落承包出租等形式多样的庭院经济发展新模式。三是“以点带面”促发展。为提高群众发展庭院经济的热情,使其从“旁观者”主动变为“参与者”,以“花鲤小镇”“七彩后洋”等项目为依托,打造浦源、后洋等16个庭院经济精品示范村,通过培育示范户,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发展一户、带动一片”,高质量庭院经济正在全县“遍地开花”。

 

02

聚焦“做什么”,分类引导、因户施策

 

一是以“小种植”促增收增绿。立足独特的生态气候,重点栽种大花蕙兰、蝴蝶兰、多肉等高山花卉,以及猕猴桃、铁皮石斛、金线莲等兼具实用性、经济性、观赏性的林瓜果品种,打造“地面有菜、树上有果、空中有景”的“小果园”“采摘园”等种植示范点136个。

 

二是以“小养殖”促增收增产。利用现有院落、闲置房屋和空闲场地,笼养兔、鸡、鸭、鹅等畜禽,并“化粪为肥”投入“小果园”,构建“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体系。

 

三是以“小民宿”促增收增效。大力发展优质特色民宿、农家乐,联合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开发乡村游、红色游、研学游,打造了仙风小居、风谷山居等22家精品旅游民宿。

 

四是以“小加工”促增收增盈。挖掘制硋、铝箔浮雕画等非物质文化,利用闲置庭院,创办非遗工坊、名匠作坊、家庭车间,开展干菜、干果等农产品和藤编、竹编等手工艺品加工,打造了浦源制硋、咸村铝箔浮雕画、李墩蜜薯、泗桥鸳鸯果、浦源竹编等15个特色手工作坊庭院。

 

03

聚焦“做得好”,多方联动、凝聚合力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成立县庭院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县级领导、职能部门、帮扶干部“三级联抓”责任机制。出台《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试点工作方案》,将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细化庭院经济奖励扶持办法,多方筹集资金591多万元,持续激发群众发展庭院经济的内生动力。创新推出“民宿贷”“福卉贷”“乡村振兴贷”等金融产品,发放贷款1100多万元,为庭院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二是注重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村“两委”在庭院经济发展中引领作用,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党员大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邀请农技专家到村进行技术指导,组织群众到试点村观摩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好政策引导、金融贷款和技术培训等服务,对发展意愿不足和年老体弱者,大力开展“送政策上门、送农技上门、送农资上门”行动。

 

三是注重联农带农。由县属国企“周宁有鲤”牵头,精心包装产品,举办开园采摘活动、特色农产品展销会,打响庭院经济产品品牌,提高庭院经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三变改革”为契机,依托农村生产要素流转交易平台,建立“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种植大户+农户”等模式,为群众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采购农资商品,统一对外销售,打通种植、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为发展庭院经济注入“强心针”,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一方庭院,承载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展庭院经济不仅是家庭经济的“小算盘”,也是周宁推进实施乡村振兴中的“大事业”。周宁县将持续深化试点县创建,稳步推进庭院经济向组织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奋力书写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网站首页    乡村振兴    周宁:庭院“小经济”撬动乡村“大振兴”

周宁:庭院“小经济”撬动乡村“大振兴”

2023年11月20日 15:04
浏览量:0
导 航
热 点 推 荐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