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势喜人的杂交水稻。陈震/摄
11月14日,巴基斯坦卡拉奇港,一艘满载着杂交水稻种子的集装箱船进港停靠。很快,它们将被分装上车,运往信德省、旁遮普省等水稻主产区。其中的拳头产品“旱优8200”,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自主选育的节水抗旱品种,产自福建建宁。
今年是中国攻克杂交水稻难关50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杂交水稻助力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解决了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杂交水稻引领的第二次“绿色革命”不仅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这粒神奇的种子还以“东方魔稻”之名,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落地生根,为全球减贫与粮食安全贡献“中国方案”。
建宁是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那些改变世界的种子,多数就在这里孕育,并乘着“一带一路”东风出海远航。
种子出海
水稻是巴基斯坦第三大农作物,也是当地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在当地,水稻一年可以种三季。过去,农民以种植常规稻为主。特色品种“巴斯马蒂香米”在国际市场广受欢迎,但产量极低。“亩产只有100公斤~150公斤,种粮效益差,粮食自给难,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信德省农民米尔扎说。
巴基斯坦地处南亚次大陆,气候炎热干旱,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亟待引进节水抗旱水稻品种,优化种植结构。
节水抗旱稻新品种“旱优8200”。图源: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东方魔稻”显示出了它的“魔力”。“旱优8200”节水、抗旱、耐直播,尤其适合干旱缺水稻区种植。旱作模式改变了传统稻作高温高湿的小环境,极大减少了病虫害发生频率与农药使用量。
“引进节水抗旱稻后,亩产提高到了450公斤~600公斤。在信德省,‘旱优8200’已经成为我们的优势品种。”米尔扎说。
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战略措施。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育种家,根据各国自然条件与耕作传统,量身定制了不同高产优质品种。
丰收的喜悦。陈震/摄
巴基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等亚洲国家,乌干达、肯尼亚、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近年来相继开展节水抗旱稻的试种示范,亩产比当地品种普遍增长30%以上,甚至实现倍增。
截至去年,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杂交水稻试验试种和推广。鲜为人知的是,这些杂交水稻种子,相当一部分来自建宁。
为什么是建宁
建宁地处武夷山脉中段,境内丘陵与河流相互交错,将1.3万公顷耕地划分成高低错落的田块。天然的隔离条件与显著的生态优势,使这里成为杂交水稻制种的沃土。
建宁桂阳村,金灿灿的节水抗旱稻稻种等待收获。图源:建宁县融媒体中心
2004年,世界首例杂交旱稻组合在上海诞生。为实现规模化制种,育种单位找区域、找海拔、找季节、找时段,最终定位到了闽江源头的建宁。彼时,各地育种机构与种子企业纷纷来到建宁,开辟制种基地。今年6月,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领衔的“罗利军节水抗旱稻工作室”,在建宁揭牌。
“5月播种,8月收割,制种的每个环节,罗教授团队都会给予我们专业指导,带领我们攻克了节水抗旱稻制种难关。”建宁县合盛种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长春,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制种经纪人。他手上管理着2000多户制种户,制种面积1300多公顷,其中近200公顷为节水抗旱稻。
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建宁便先后选派了近千名农民和农技人员到海南学习杂交水稻制种。“那年我才18岁,初中刚毕业就被选去海南南繁基地学习杂交水稻制种。”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40多年,但建宁县黄坊乡将上村村民何火明,对当年千人下海南学习制种的历史依然记忆犹新。
经过40多年发展,建宁制种品种从最初的两三个,发展到现在的400多个。过去的10年间,全县制种全程机械化水平从60.1%提升至83.6%,稻种烘干率从0提升至90%以上,信息化服务覆盖面从25%提升至87%。
今年10月底,随着最后一批晚制稻田完成收割,建宁杂交水稻种子再次实现了丰收。今年全县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10.5万公顷、3650万公斤,总产值超20亿元。
全国每10粒杂交水稻种子,就有一粒产自建宁。这些种子遍布中国各大水稻产区,还大量出口到国外。目前,建宁生产的杂交水稻种子已出口至巴基斯坦、越南、缅甸、菲律宾以及非洲地区的10余个国家,年出口量达600多万公斤。
从种子输出,到技术输出
从建宁走出去的,不仅仅是种子,还有成熟的种植技术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建宁已成为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高地。”建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主任曾明星说,在逐步探索中,当地逐渐构建起了“企业+经纪人(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模式。
近年来,建宁制种业的影响力正不断向外辐射,本地企业、经纪人、制种大户开始到本省周边县市,以及邻省江西开辟基地,输出技术,传授经验。
“今年,我们制种1333公顷,其中40%都在建宁以外的地区。”建宁县宏盛种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宏说,“省内有宁化、泰宁、长汀,江西省有抚州、赣州、萍乡等地,亩产平均能达到200多公斤。”
走出去的不仅仅是制种大军,还有日臻成熟的制种技术。
“通过企业带动,我们在各地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制种人才队伍。”胡宏说,在产业输出过程中,来自建宁的制种经纪人和制种户,会到当地帮助培训农户,共同管理,引导他们参与到制种行列。
从种子输出到技术输出,再到全产业链合作,来自建宁的制种技术与栽培经验,跟随着种子跨江越海,传递给异国的农民。
“经过中方专家的技术指导,我们已能够熟练掌握水稻种植技术。”米尔扎说,中国种企在出口种子的同时,还派遣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当地改良灌溉渠道、铺设机耕路,告知播种、育苗、插秧、防虫、施肥等关键时间节点,手把手指导农民种植水稻。
为持续提升出海竞争力,建宁种子正不断修炼内功,以硬核实力勇闯国际市场。
眼下,建宁正加快推行种子认证制度。种子认证是好种子的“信用证”、种子企业的“体检证”,同时也是国际上通行的质量管理模式,是国际贸易重要的“通行证”。开展种子认证,有助于打破国际贸易壁垒,加快种子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去年,福建启动农作物种子认证试点,在建宁等4个国家级制种大县共安排5个试点企业10个水稻品种,试行认证管理。有了种子认证加持,建宁种子出海将更加畅通无阻。
一粒小小的种子,承载着现代农业的希望,也承载着来自中国的深情厚谊,助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摆脱贫困、发展现代农业、架起民心相通的桥梁。以种子为媒,中国正与世界共享农业科技成果,深入开展粮食安全和减贫国际合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建设没有饥饿贫困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福建支部生活》2023年第12期)
种子出海记
-
全民反恐 共创平安——福安市公安局潭头派出所多举措开展反恐宣传活动
12月26日,福安市公安局潭头派出所组织警力深入辖区开展反恐宣传。在全国反恐怖公共宣传日即将到来之际开展此项活动,旨在深入推进反恐工作纵深发展,进一步增强辖区群众的反恐、防恐意识。
2024年12月31日
-
全国首个新林人协会在漳州市长泰区成立
12月26日,全国首个“新林人”协会在漳州市长泰区正式成立!来自长泰全区森林康养、林下经济、花卉苗木等领域的精英人士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2024年12月27日
-
福建农职院: 聚力农业新质发展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农科类院校独特作用和优势,不断开辟农业职教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奋力在培育创新人才队伍、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为助力我省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2024年12月27日
-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丰”年好时景 共筑振兴梦
11月11日,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高素质农民学员产品展示活动”在学院福州首山校区举行。现场人潮涌动,省内外近40家企业参展。
2024年12月27日
-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走访百里八闽乡路 擘画乡村振兴蓝图
近日,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协同马克思主义学院、园艺园林学院、相思岭乡村旅游产业学院等共同组建基层服务践行团,紧扣“大思政课”建设要求,聚焦红色文旅,发挥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联合开展为期6天的2024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4年12月27日
- 2024-03-19
- 2024-01-18
- 2024-01-18
- 2024-01-17
- 2024-01-16
- 2024-01-16
- 2024-01-08
- 2024-01-05
- 202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