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提活生、旦、净、丑千般态,一口唱妙喜、怒、哀、乐百样声”。偶戏起源于汉代,盛于唐宋,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的产生和发展是民间传统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其品种繁多、技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学和科学价值。客家木偶戏,也称提线木偶戏、“吊线戏”、“线吊戏”,古称“傀儡戏”。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近日,在福建土楼永定洪坑景区木偶文化传承中心,一个个提线木偶粉墨登场,手持乐器的木偶艺人在传统鼓乐声的伴奏下,客家传统木偶剧《永乐皇帝观灯》《舞狮》等节目轮番上演。艺人们在幕后通过提线操纵木偶的四肢,扮演不同角色,他们的动作娴熟明快,唱腔抑扬顿挫,演起来细腻传神、形象逼真,达到“以形传神”的表演效果,让前来观看的游客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客家人崇文重教的历史典故。如今,家门口的土楼内早已熟知了这门艺术,千里迢迢赶来一睹提线木偶风采的游客也逐渐多了起来,上至庞眉白发的老人,下至牙牙学语的幼儿,从一张张绽放的笑脸上,你不难看出人们对提线木偶戏的喜爱。
“看这个木偶戏我看得特别开心,它表演得栩栩如生特别生动,很有当地的特色,特别是那个提线木偶,它每个关节都能动,虽然他们唱的很多话我没听懂,但它的那个表演我能看懂,特别有意思。”三明市尤溪一中(文公)学生李晨说。
“有时候音乐一响起,观众们就围了过来,看得很认真。表演结束谢幕时,现场掌声十分热烈,甚至有些观众迟迟不愿散场,那时候我们心里特别感动和自豪,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有意义。”永定区土楼木偶文化传承中心提线木偶艺人李芬芳说。
“现在我们表演的节目主要是像有“珍珠塔、双槐树、蓝继子”这些,都是显示出我们客家人孝敬父母、忠义报国,与客家家规、祖训息息相关,对于我们下一代都非常有教育意义的节目。”永定区土楼木偶文化传承中心负责人魏荣康说。
魏荣康家是木偶世家,从小他就跟随父亲在广东大浦、漳州、平和等地进行提线木偶巡回展演,他继承了父辈传统提线木偶技艺。改革开放后,魏荣康陆续接收多名学徒下乡进村进行公益性展演,使得这一古老的传统技艺能够得以延续传承,他默默坚守着这个传了五代的木偶剧团。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现代化的工艺艺术产品影响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原有的观众群体逐渐离去、老艺人相继辞世,木偶戏这一传统戏剧后继传承及生命力岌岌可危,因此,加强对提线木偶传统戏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人队伍建设,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会演木偶戏的师傅都在50岁以上,会的人也很少,长久下去,剧团和戏曲都会失传的,我自己一生的心血都花在提线木偶上了,再困难,我也要坚持下去,不能让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在我们手里成为遥远的绝响。”魏荣康说。
近年来,永定区保护地方戏曲的力度不断加大,2016年,魏荣康在原黄竹烟新连升木偶剧团的基础上,成立了永定区土楼木偶文化传承中心,并受聘于福建省客家土楼旅游公司成为专业的演艺团队。在景区内,魏荣康和他的队员们有了固定的演出地点,他们每天在世界文化遗产地永定区洪坑土楼景区为中外游客展示客家土楼提线木偶文化,通过对婆媳、父子等民间故事的讲述,宣扬“忠、孝、礼、义、廉、耻”等客家祖训家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正能量,传承传统文化与技艺,吸引了不少中外木偶文化爱好者和各地游客的高度肯定和赞赏。
“每年土楼旅游公司都会给我们一定的经费,意在把客家木偶戏展现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看。有了政策扶持,今后传承,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力度、更有保障。接下来,我想在土楼景区中 建成一座‘木偶城’,创新出更多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在文旅融合中讲好我们木偶故事。”魏荣康说。
几百年不间断的传承历史,对于任何一门技艺而言都是极其难能可贵的。魏荣康认为,艺术的完整性是客家提线木偶戏能够保有这份可贵的关键所在。至今,他们中心的提线木偶戏仍保存50多出传统剧目构成的独有剧种音乐“傀儡调”,同时,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操线功夫,以及独具特色的偶像造型艺术与制作工艺,全新的表演形式给木偶戏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剧团从成立到现在,创作演出很多戏,新的剧目从造型上就有很多造型的变化,让它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一个团,你就要让它有更多的表现形式和表演手段,这样你才能不断地发展。”魏荣康说。(通讯员/黄秋萍)
《海峡乡村》杂志投稿邮箱:hxxczzs@163.com
魏荣康:指尖上的木偶 舞出百态人生
-
福建省省长赵龙赴省乡村振兴研究会调研指导工作
2月18日,福建省省长赵龙带领省直相关部门负责人赴省乡村振兴研究会调研,指导工作。
2022年02月21日
-
第五届中国・闽台休闲渔业论坛在福州举行
2023年6月2日,第五届中国・闽台休闲渔业论坛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以“休闲渔业+海洋牧场为主题,邀请了台湾及省内外专家学者、省内海洋与渔业行业相关部门的领导、院校师生、休闲渔业企业代表等150多人出席论坛,共同就两岸融合发展休闲渔业产业等方面进行研讨,共商休闲渔业管理、开发、经营、推广等方面问题,助力我省渔业渔村振兴发展。
2023年06月03日
-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26) | 平潭68小镇·乡村振兴
2010年,两岸通航,海峡号从平潭观音澳再度起航;丽娜号由台北翩然而至。澳前港华丽转型。渔人码头,灯火辉煌。沿海大道建成,沿路绿化,村居立面改造,灯光布置,民宿改造,雨后春笋。小渔村旧貌变新颜,景观观景,为老渔村披上盛装。猴研岛景区升级,设施完善、旅行规划进一步深化,游客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诗和远方”的看海福地。肩负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两岸共同家园建设,方兴未艾。一个崭新的地名,赫然诞生:68小镇。
2023年05月29日
-
第五届中国・闽台休闲渔业论坛即将在福州举行
近日,记者从2023海峡(福州)渔业周·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获悉,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中国休闲垂钓协会、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省海洋与渔业局、集美大学指导,省渔业行业协会、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集美大学水产学院、中华海峡两岸交流协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闽台休闲渔业论坛将于6月2日在福州举行。
2023年05月26日
-
【金牌旅游村】德化潘祠村:富美乡村 田园仙境
近年来,雷峰镇潘祠村充分利用区位、生态、人文等优势,着力打造一条以“浪漫家园”为主题的具有德化特色的乡村游精品线路。先后获得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金牌旅游村、高级版绿盈乡村等称号。
2023年05月26日
- 2023-02-14
- 2022-12-30
- 2022-09-27
- 2022-08-11
- 2022-02-22
- 2021-11-17
- 2021-09-29
- 2021-09-25
- 2021-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