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建设

 

“三库”绿色生态理念既为闽东人民摆脱贫困、“精准”致富指明了具体发展道路,也为闽东人民在致富道路上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35年来,包括黄振芳一家三代在内,闽东人民牢记嘱托、逐绿前行,奋力谱写经济“高质量”与生态“高颜值”相得益彰的宁德篇章。

 

一、三代接力,传承造林护林事业

 

在黄振芳家庭林场的带动下,闽东地区从1989年起就吹响了开荒造林的号角。1989-1991年短短三年间,宁德地区共完成造林更新面积227.9万亩,提前一年完成了消灭荒山任务;1992年,宁德地区完成更新造林319万亩,经省统一考核验收,提前完成“三五七”造林绿化工程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德致力于提升森林质量、推进生态富民、发展森林食品、增强碳汇能力。

 

黄振芳在三棵树下给中小学生宣讲

 

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59.7%,森林蓄积量5968.69万立方米,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绿都”称号,成为中国大陆沿海最绿的城市。花卉苗木种植面积9.65万亩,产业链产值32.88亿元;林下经济经营总面积119.44万亩,产值40.84亿元,带动9.26万户农民增收。作为“三库+碳库”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实践地,周宁县35年来新增林地面5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2.96%,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誉为“中国天然氧吧”,成为践行“三库”绿色生态理念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例证。

 

35年来,黄振芳一家三代先后投身林业,以“绿了荒山白了头”的韧劲,接续传承“三库”绿色生态理念。黄振芳长子黄传融依托家庭林场,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果蔬和中草药种植、蜜蜂养殖等林下经济,年收入达40多万元。黄振芳孙子黄宇斌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成立传媒公司,借助电商平台帮助林场销售农特产品、文创产品。黄振芳孙女黄娟娟作为小学教师,志愿成为一名“新时代宣讲师”,为学生和党员干部群众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宁德实践”“周宁故事”,先后获评宁德市“金牌宣讲员”,并在全省宣讲比赛中获奖。

 

2024年1月7日,95岁的黄振芳同志向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家庭林场发展情况。1月22日,福建省委办公厅有关同志向黄振芳转达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问候,称赞黄振芳种树造林“很好地说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二、理念引领,创新逐绿奋进实践

 

1.坚持系统思维,构建林水共治长效机制

 

注重建章立制,制定周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等多项制度规划,统筹“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完善防治水土流失、土地抛荒整治等工作的责任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严格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鼓励造林绿化、垦荒种粮,优化林分结构,实施林相改造,形成分布合理、景观优美的城乡森林生态系统。注重体系构建,全方位构建县、乡、村三级林长、河长组织体系,创新推行“智慧林长”“智慧河长”“民间河长”“企业河长”等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公安、法院、检察院、林业、水利“五位一体”治理体系,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官民同治、警刑衔接”的工作网络,确保8.4万公顷林地均有专人管护,全域54条河流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主动科技赋能,以列入水源涵养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契机,综合应用全息监控、无人机、巡河APP等智慧监管技术,整合集成全县66路要素全息监控数据,实时掌控流域河流断面水质污染源、河长巡河轨迹等情况,实现绿水青山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管护。

 

浦源花卉产业

 

2.拓展森林价值,打造生态富民的“绿色银行”

 

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开展“跨村联建”工作,建立集聚下派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开展“组团化、片区化”服务,通过组织联建、队伍联管、产业联营、治理联抓、成果联享的“五联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工作镇村联动、村村联动。强化品牌赋值,成立“周宁有鲤”公司,塑造“周宁有鲤”区域公共品牌,对符合生态、绿色标准的高山云雾茶、马铃薯、花卉等一批地方优质农林产品进行冠名,入驻上海、福州等商圈、景区门店6家,搭建“周宁有鲤”微信商城、淘宝企业店2个购买渠道,开通“周宁有鲤”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3个宣传窗口,进一步壮大产业、延伸链条、占领市场,促进生态物质产品向品牌溢价型发展转变。强化农旅融合,开发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项目建设,推进森林与医疗、康养、体育、文化等行业融合形成新业态,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以“绣花功夫”全县域布局花卉园林景观,打造“百亩荷塘”“杜鹃花海”等农旅打卡点,建设连接文心兰、百合基地和鲤鱼溪景区的产业走廊、景观长廊,年吸引游客370多万人次。

 

高山云雾茶茶园

 

3.树立大食物观,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创新耕地整治,推行农田党建“133”模式,动员社会各界开展“千名党员助春耕”“周宁有鲤·邀您来种田”等耕地认领活动,通过政策、金融、科技助力,制定地块、整改、奖惩三张清单,解决土地抛荒整治力量不足、资金短缺、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创新种业发展,深化与福建省农科院、云南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湖北省恩施州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和引进。建设“金种子”保种孵化培育中心,拓展马铃薯、中华鲟、优质种猪等优质“土特产”种业创新项目,培育优质种质资源。创新林下种养,利用林下空间,深入挖掘鸡、牛、猪、兔、蜂等“土特产”资源潜力,推广“果—禽—蔬”“猪—沼—茶”等绿色立体循环产业发展模式,统筹配套生产、加工、销售、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浦源鲤鱼溪灯光秀

 

4.绿色经济赋能,开辟生态价值转化通道

 

破解要素流通瓶颈,搭建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平台,整合梳理10个品类生产要素资源,为农户提供线上登记公示、交易撮合、融资对接等服务,形成线上流转交易融资网络平台和线下农村生产要素流转服务中心闭环服务机制,唤醒农村“沉睡资源”。丰富金融产品供给,开辟“森林是碳库”的价值转化通道,周宁国有林场完成宁德市首笔碳汇排放交易,为县域范围内拥有林业资源的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主体、小微企业等打造专属“碳汇贷”,生态资源量化为农民手里的“真金白银”。促进绿色低碳转型,推进辖区农村小水电站清理整治和技改提升,引进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绿色能源项目,放大清洁能源环境效益和节能减排效应,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倡导“零碳会议”模式,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向农村购买碳汇,拓宽绿色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三、牢记嘱托,深化“三库”理念传播

 

1.建基地、扩圈层,以历史思维探寻“逐绿先声”

 

依托黄振芳家庭林场,规划用地600亩,建成“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利用场景模拟、实境体验、现场宣讲等多种方式,生动讲述习近平同志“九到周宁,三赴林场”的故事。突出“碳库”宣传阐释,启动总投资2.06亿元的基地二期建设,进一步讲好森林“涵水、聚财、积粮、汇碳”故事。坚持“就地取材、特色办学”,建立62人的省、市、县授课师资库,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域旅游等8大类78门特色课程,形成高质量“内部课程”体系。注重联结外部供给,以基地为核心辐射9个乡镇N个现场参观点,形成乡村振兴、绿色产业、大思政课、红色文化等系列主题参观线路,构建内、外“双循环”的研学圈层。“三库”生态文明实践基地建成以来,先后被授予“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示范基地”、“2023-2025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称号,挂牌全省首个“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省委党校现场教学点、省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课”研学基地、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科普及基地。目前,基地已接待各级单位1100多批25000余人,开展培训班59期近3000人次。

 

“三库”生态文明实践主题展馆

 

2.重学习,抓研究,以系统思维阐释“真理原味”

 

发挥周宁优势,系统推进“三库+碳库”重要理念学习宣传和研究阐释,持续凝聚“逐绿共识”。主动争取省、市大力支持,成功举办“三库+碳库”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研讨会,筛选65篇高质量论文形成《论文集》,并在《福建日报》《闽东日报》分别刊发论文4篇、35篇,进一步阐明了“三库+碳库”重要理念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理论源头和实践起点的理论地位。将“三库+碳库”重要理念作为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重要内容,围绕森林“四库”价值分专题深入开展交流研讨,邀请中央党校李宏伟等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引导党员干部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组建“福小宣·理响周宁”理论宣讲轻骑兵,下设“非遗说”“文艺说”等宣讲小分队9支330余人,分层分类宣讲460多场,受众近4万人。深入开展“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学习实践、“追寻习爷爷的足迹”研学等活动,打造“八个一”生态文明思政教育品牌。

 

2023年南方(周宁)高山马铃薯种业与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3.拓形式、活载体,以创新思维讲述“周宁故事”

 

广泛收集习近平总书记“九到周宁,三赴林场”历史资料,全面梳理周宁县围绕践行“三库+碳库”重要理念推出的工作制度、典型案例,汇集省内外专家学者论文、专著,形成丰富媒体采访“素材库”。聚焦“生态”特质,精心策划宣传主题,持续邀请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以及知名作家深入周宁采访采风,推动“三库+碳库”重要理念更好、更广传播。《福建周宁抽水蓄能电站投产》等30余篇报道在央视《新闻联播》节目、《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平台播出,《周宁:“凉”经济热起来》等作品获福建新闻奖一等奖和宁德新闻奖一等奖。隆重举办2023年南方(周宁)高山马铃薯种业与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第二届高山土豆美食节活动、“来福建·放心购·满箱福礼满箱情”2023福建旅游后备箱生活季、第五届国际生态康养与健康养老暨中国周宁首届康养旅游季等节事活动,深度推介周宁“绿色”产品,持续提升“三库+碳库”重要理念实践感召力。近年来,成功创建“中国鲤鱼文化之乡”、国家风景名胜区等“国字号”旅游品牌30个、省级旅游品牌45个。先后获评“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

网站首页    乡村振兴    “三库”绿色生态理念在周宁的实践

“三库”绿色生态理念在周宁的实践

2024年12月4日 09:40
浏览量:0
导 航
热 点 推 荐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