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乡村振兴齐鲁论坛2020”在青岛举行。本次论坛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主题,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农业农村厅、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青岛市农业农村局、青岛西海岸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在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内容如下。

 

大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在乡村振兴齐鲁论坛2020上的主旨演讲

(2020年12月5日,山东青岛)

 

马建堂

 

非常高兴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出席乡村振兴齐鲁论坛,共议新征程中如何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把消除农村贫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经过8年的精准扶贫、5年的脱贫攻坚,全国832个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9899万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一彪炳千秋的功绩,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广泛的国际意义。

 

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极大地彰显了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彰显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通过举全党全国之力,强力实施这场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我们党的郑重承诺如期实现。

 

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补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筑牢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战略基础。全面小康的成色和含金量,决定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历史地位。而要提高全面小康的成色,必须补齐脱贫攻坚这一突出短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作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决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阶段的奋力一搏。

 

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开创了践行群众路线、锻炼提升干部素质的新途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从中央到地方、从西部到东部进行了广泛社会动员,全国300多万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这是和平年代罕见的党内动员和社会动员,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是一场实实在在的国情党情民情教育,是所有参与者最珍贵的一段人生历练,更是为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乡村振兴积聚和培养了宝贵人才。

 

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有力推动世界减贫事业、为发展中国家消除绝对贫困提供了“中国方案”。我国创造的精准扶贫、社会动员、包容性发展等经验,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巨大成就,为探索解决贫困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我国大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之际,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幅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著的制度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2035年远景目标,强调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全面振兴。在这里,我简要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第一,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看到中华民族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部分脱贫农户和边缘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还不强,一旦遭遇疾病、灾害等变故,就有可能返贫致贫。部分脱贫地区内生发展能力还不足,一旦外部帮扶和特惠性政策急刹车,经济社会发展可能遇到较大困难。因此,有必要扶上马、送一程,设置一个过渡期,在过渡期内保持政策总体稳定,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同时,要根据脱贫地区和脱贫农户的情况变化,对帮扶方式进行调整完善,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谋划、一体实施。要更加重视提高脱贫地区的内生发展能力,促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逐步降低对外部帮扶的依赖程度;更加重视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在“搬得出”的基础上,抓好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融入等配套工作,最终实现“稳得住、能致富”;更加重视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为缺乏劳动能力的脱贫农户和其他低收入农户提供更可靠的兜底保障;更加重视建立健全省市县互通、多部门参与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确保不产生新的绝对贫困。

 

第二,着力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乡村振兴的20字总要求中“产业兴旺”排在第一位。脱贫攻坚期间,贫困地区实施了大量的产业扶贫项目,不少地区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扶贫产业,为接续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奠定了重要基础。但也要看到,一些产业扶贫项目对特殊政策有较强的依赖性,一些地方扶贫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自主发展的持续性不强。因此,脱贫地区今后要把扶贫产业纳入乡村产业振兴框架统筹推进,把提高扶贫产业的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作为关键任务来抓。要尽快完成扶贫资产的全面清产核资,完善运营管护制度,盘活用好各类扶贫资产。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现有扶贫产业的特色优势,进一步立足当地资源条件,合理布局特色产业,加快乡村产业优化升级。在种养业已具备一定规模的地方,要注重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深度和附加值。要推动农业与乡村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挖掘自然生态、乡村文化资源等潜力,释放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促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第三,着力提升脱贫地区乡村治理能力。乡村有效治理是脱贫地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组织保障。脱贫攻坚期间,各地向贫困村派驻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在帮助落实帮扶措施、发展集体经济、加强村“两委”建设、提高乡村治理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个别地方也不同程度出现了过度代替村“两委”工作的问题。一些贫困村的自治能力没有得到切实提高,脱贫攻坚期间的大量扶贫事务由驻村工作队“唱主角”,一些脱贫攻坚期间发展起来的扶贫产业、集体经济项目,主要靠驻村干部经营管理,一旦这些事务和项目移交给村“两委”,不排除出现工作连续性中断和项目运转困难等问题。所以,脱贫地区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对标乡村组织振兴的目标,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一方面,要帮助脱贫村健全村两委组织,帮助村党组织提高战斗力,建立健全村级组织的制度规范。另一方面,要帮助完善村规民约、促进移风易俗,组织动员脱贫户和其他农户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参与公共事务讨论、集体经济组织运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管护,倡导节约节俭新风尚,激发脱贫户自力更生的潜能。

 

第四,着力壮大脱贫地区乡村人才队伍。人才培养和脱贫地区农民素质提高是脱贫地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动能。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积极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要加强对乡村本土人才的挖掘和培育,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使之能够就近服务农村、带动农民。要利用好科技特派员、农技推广员等技术服务力量,鼓励城市教师、医生、文化工作者等各类人才到脱贫地区农村开展服务。要继续坚持把乡村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阵地,对政治过硬、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优秀乡村干部优先提拔使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

 

第五,着力构建对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帮扶机制。脱贫攻坚期间,中央和省级财政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投入,东部地区和社会各界在人财物等各方面倾力支持贫困地区,使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得到全面加强。但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脱贫地区的综合实力仍然偏弱,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仍然需要帮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明确提出,建立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在西部地区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下一步,要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优先支持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要能源资源开发、生态效应补偿、土地管理政策等方面,优先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要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通过投资合作、劳务协作、技术培训等市场化方式,带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建立起高效的领导体系、责任体系、制度体系、政策体系,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在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山东省也必将继往开来,继续大胆探索,积极进取作为,在建立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没有乡村全面脱贫,就无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将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出谋划策,为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我们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来源/中国智库)

 

《海峡乡村》杂志投稿邮箱:hxxczzs@163.com

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马建堂:大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马建堂:大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2020年12月6日 22:05
浏览量:0
导 航
热 点 推 荐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