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宅村位于翔安区新圩镇中西部地区,北与店仔村毗邻,南与马塘村接壤,东靠面前埔村,西与上埔相连,下辖上宅、后田洋2个自然村。
上宅村叶氏祖祠,始建于明代洪武八年(1375年),清代年间重修。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期,佛岭叶氏始祖叶洙来到福建,住在同安南郊佛子冈岭下,与魏王九世孙家族成了邻居。叶氏八世祖叶益因娶魏王九世孙的女儿赵环娘(宋室皇家之女)被封为“郡马”,成为叶氏家族及地方民间的美谈,因此祖庙正殿牌匾上也写着“郡马府”三个字。
在祖祠中,每年会举办两场较大型的活动。一是冬至祭祖。将本村划分为若干片区,每个片区内的已婚男性轮流在冬至这一天中午设宴,其他男性村民可交1元钱前来赴宴。全村已婚男性村民还会到祖厝祭拜祖先。由村老人协会负责安排每年设宴的人员。过去,每个设宴的人都会宴请整整一个星期,十分热闹。如今为了倡导移风易俗反对铺张浪费,轮到设宴的人只需要给老人协会支付一定的费用,由老人协会统一包办,请外面的厨师购买食材前来本村设宴。二是“装凹”,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早上,祖厝开始点灯祭祖。一年内添了新丁的家庭会制作一种特别的“灯”,是一种由猪肉、鸡、鸭等做成的三角肉塔,放置于桌面上,塔顶几乎可以碰到屋顶。这一天,村里不仅有歌舞戏剧表演,燃放鞭炮烟花,还会设宴邀请乡亲们喝酒吃肉。
上宅村是曾经的百里龙眼集散地,传承有百年龙眼古法烘焙工艺,由13道工序纯手工制作,烘焙出的龙眼干壳薄肉嫩,闻名遐迩。上宅的地理落差较大,水田较少,旱地、坡地占大部分。居住在这里的祖先,经过多年摸索,认为这样的土地条件适合栽种龙眼。于是在成片的旱地、坡地上种上龙眼,使全村形成了规模性的连片种植。上宅人凝神聚力于龙眼果树管理、桂圆干的烤制技术,在周边的十里八乡中,上宅村的这两项技术堪称精湛。
20世纪90年代,是龙眼鲜果和桂圆干价格的鼎盛时期。当年,上宅村一个农户单凭龙眼鲜果和桂圆干的收益,一年挣2-3万元不在话下。跨入新世纪后,随着市场不断开放,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桂圆干如潮水般地涌进国内市场,上宅村的桂圆干风光不再,价格一路下跌,最低谷时的价位甚至不够本钱。此后,果园疏于管理,龙眼树处于枯黄、甚至濒临死亡的状态,全村龙眼的收成不及巅峰时的十分之一。
上宅村为挽救这一百年传统的产业,在农技部门的帮助下,对村里的龙眼进行品种更新,新品种“凤梨穗”不但坐果率高、果实颗粒饱满,而且含有更加丰富的营养物质,口感极佳,蕴含着“凤梨”的香气。用上宅村的传统桂圆干烘焙技艺烘焙出来的桂圆干壳薄肉嫩,细密紧实,甜而不腻,入口松软,口碑极好。除此之外,上宅村还改造提升道路,为龙眼种植、采摘、运输提供便利条件,也为发展农业旅游、研学等项目打下坚实基础。如今,上宅村注入了年轻、新鲜的血液。在上宅村党总支的鼓励和引导下发展特色农业,发挥“一村一品”龙眼产业特色,加快水果种植园形成规模效应,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来到上宅村,不仅可以体验火龙果、芭乐、百香果等应季水果采摘的乐趣,还能品尝到地道的美食,例如大锅肉,精选农家土猪肉,用农家大锅炖煮,猪皮厚实充满胶原蛋白,酱汁充分浸透肉块,香气扑鼻;鼎鼎有名的炖鹅肉,采用传统的沙石、柴火慢炖农家鹅,利用古老的技艺激发食物更深层次的味道;还有手工馒头、炒豆干、碗仔糕等经典美食且待八方宾客品尝。
(来源:海峡乡村杂志社)
厦门新圩镇:和美乡村 尚美上宅
-
福安潭头东昆村:“梅”好正当时 路畅业更兴
6月13日,在福安市潭头镇东昆村杨梅种植基地,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一颗颗红得发紫、带着晶莹露珠的东魁杨梅坠满枝头,格外诱人。果农们正忙着采摘、装篮,准备运到周边市场销售。
2025年06月17日
-
【金牌旅游村】诏安县司下村:古韵新生 硒香四溢
在闽粤交界处的诏安县,坐落着一个如诗如画的村庄——司下村。这里青山环抱,绿水萦绕,古韵悠长的土楼与漫山遍野的茶田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田园画卷。近年来,司下村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功打造了“富硒农业观光、土楼文化体验、研学教育基地”三大特色产业,并塑造了“茶山”“月亮桥”“星光大道”、黄花风铃木花海、朱顶红花海、特色客家土楼等乡村特色旅游景点,先后获得“省美丽休闲乡村”“省级绿色村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于2022年获评“福建省金牌旅游村”,成为闽粤边界一颗璀璨的旅游明珠。
2025年06月17日
-
我社执行社长吴振宇的政协提案得到福安市关工委的书面答复
日前,第十四届福安市政协委员、《海峡乡村》杂志社执行社长兼总编吴振宇在福安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上的提案:《关于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几点建议》(第139号),收到福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书面答复函(安关委函〔2025〕1号 答复类别:D类)。
2025年06月13日
-
【金牌旅游村】平潭青观顶村:山海交响 石厝成韵
在东海之滨的平潭岛上,隐藏着一处被时光温柔以待的秘境——青观顶村。这里山海相拥,石厝成韵,既镌刻着千年渔村的沧桑印记,又焕发着乡村振兴的蓬勃朝气。近年来,这个曾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先后荣获“国家森林乡村”“中国传统村落”“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等称号,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展开一幅山海交融的诗意画卷。
2025年06月13日
-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三)| 系列报道㉒涓涓细流汇成无疆大爱
埕边村位于南安市水头镇区附近的五里桥(安平桥)畔,是一座美丽的侨村。因为埕边村有一位喜欢文学的小学校长高志良,我以前多次做客埕边,并曾经用文字记录过观感。虽然离别三年,但我对于这座侨村依然充满感情。有一天,高志良在电话里说,他已退休,但村里各方面变化非常明显。他的话引起我的兴趣,于是便有了五四青年节的这一次重访。
2025年06月12日
- 2025-06-11
- 2025-06-10
- 2025-04-07
- 2024-03-19
- 2024-01-18
- 2024-01-18
- 2024-01-17
- 2024-01-16
- 202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