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由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主办的“文创推进乡村振兴的屏南经验”座谈会在屏南县熙岭乡四坪村举行。本次座谈会由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省乡村振兴研究会屏南调研基地共同承办。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基层工作者针对“文创推进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分析总结“屏南模式”的成功经验,并对今后的改革发展提出展望与建议。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县政协原主席周芬芳出席并作专家发言。
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县政协原主席周芬芳
周芬芳说,屏南县古村保护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对村庄风貌、整体机理、水系环境(包括廊桥等)、田园的保护;二是非常注重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打造了很多文化品牌,如廊桥、戏曲、民俗、药膳、红曲、黄酒、本草养生,以及名人、红色文化等文化遗产全部承载在村庄里;三是创新机制,活态保护村庄,这便是“三引”“三创”中的三创:创新古民居租赁模式,创设古厝流转机制,全面推行“老屋认租15年”机制;创新古村修缮模式,创设古厝修缮机制“工料法”;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在我省率先为外来人口发放《居住证》,选举“新村民” 为“新村官”等,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周芬芳强调,屏南县在古村保护活化上不搞同质化,让各个村百花齐放,八仙过海,“每个村的做法都不一样,合作体制也都不一样”。比如漈下村是“无中生有”,用艺术唤醒乡土,用文创激活古村;双溪村是“艺”想天开,搞了一个像发动机似的艺术城;龙潭片区则是兴起文创新风潮等等。
总结屏南成功经验,周芬芳认为:屏南只是抓住了时代的脉搏,在探索中前进,利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契机,重新定义古村,重新定义边远山村的价值。她说,“‘弱鸟先飞’,更要‘敢飞’。在工业文明时代屏南确实是一只‘弱鸟’,但是在生态文明时代我们秉持滴水穿石的精神,敢试敢为,证明了一个小县城也可以有大作为”。
周芬芳结合屏南乡村活化保护的实践经验,推心置腹地谈了她的所思所想,令大家受到很大的触动和鼓舞。
“文创推进乡村振兴的屏南经验”座谈会 | 系列演讲⑦
-
福安潭头东昆村:“梅”好正当时 路畅业更兴
6月13日,在福安市潭头镇东昆村杨梅种植基地,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一颗颗红得发紫、带着晶莹露珠的东魁杨梅坠满枝头,格外诱人。果农们正忙着采摘、装篮,准备运到周边市场销售。
2025年06月17日
-
【金牌旅游村】诏安县司下村:古韵新生 硒香四溢
在闽粤交界处的诏安县,坐落着一个如诗如画的村庄——司下村。这里青山环抱,绿水萦绕,古韵悠长的土楼与漫山遍野的茶田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田园画卷。近年来,司下村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功打造了“富硒农业观光、土楼文化体验、研学教育基地”三大特色产业,并塑造了“茶山”“月亮桥”“星光大道”、黄花风铃木花海、朱顶红花海、特色客家土楼等乡村特色旅游景点,先后获得“省美丽休闲乡村”“省级绿色村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于2022年获评“福建省金牌旅游村”,成为闽粤边界一颗璀璨的旅游明珠。
2025年06月17日
-
我社执行社长吴振宇的政协提案得到福安市关工委的书面答复
日前,第十四届福安市政协委员、《海峡乡村》杂志社执行社长兼总编吴振宇在福安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上的提案:《关于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几点建议》(第139号),收到福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书面答复函(安关委函〔2025〕1号 答复类别:D类)。
2025年06月13日
-
【金牌旅游村】平潭青观顶村:山海交响 石厝成韵
在东海之滨的平潭岛上,隐藏着一处被时光温柔以待的秘境——青观顶村。这里山海相拥,石厝成韵,既镌刻着千年渔村的沧桑印记,又焕发着乡村振兴的蓬勃朝气。近年来,这个曾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先后荣获“国家森林乡村”“中国传统村落”“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等称号,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展开一幅山海交融的诗意画卷。
2025年06月13日
-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三)| 系列报道㉒涓涓细流汇成无疆大爱
埕边村位于南安市水头镇区附近的五里桥(安平桥)畔,是一座美丽的侨村。因为埕边村有一位喜欢文学的小学校长高志良,我以前多次做客埕边,并曾经用文字记录过观感。虽然离别三年,但我对于这座侨村依然充满感情。有一天,高志良在电话里说,他已退休,但村里各方面变化非常明显。他的话引起我的兴趣,于是便有了五四青年节的这一次重访。
2025年06月12日
- 2025-06-11
- 2025-06-10
- 2025-04-07
- 2024-03-19
- 2024-01-18
- 2024-01-18
- 2024-01-17
- 2024-01-16
- 202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