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由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主办的“文创推进乡村振兴的屏南经验”座谈会在屏南县熙岭乡四坪村举行。本次座谈会由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省乡村振兴研究会屏南调研基地共同承办。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基层工作者针对“文创推进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分析总结“屏南模式”的成功经验,并对今后的改革发展提出展望与建议。中国艺术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博导郑长铃出席并发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博导郑长铃
郑长铃从非遗传承的视角阐述他对屏南经验的认识。他表示,屏南有这么多积淀存续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遗产,不仅是屏南人勤劳的表现,更是在累积的过程中不断再创造。“这种文化的再创造是福建人独有的,我觉得这是传统文化底蕴在起作用”。
他表示,文化最根本的是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体系的总汇。这种总汇是产生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以才具备这样的创造力。
他强调,我们要认真总结屏南经验,主要是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要做成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振兴的“晋江经验”这是需要去特别关注的一项工作。
郑长铃说,他走过很多乡村,在参观调研的同时也不断思索一个问题:乡村振兴的主体是谁?“比如很多人在做的艺术乡建,把追求幸福生活变成了追求艺术的美,然而做出来的老百姓觉得‘根本就不美’。这就是文化与村民产生的间隔距离。”面对这个问题怎么解决?郑长铃认为靠的是根据文化本质。要特别去注意乡村振兴的主体是村民,真正要唤醒的是村民文化的自觉。因此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找到主体,尊重主体的创造力,善于去引导他,然后才能真正实现它的可持续发展。已荒废的村另当别论。
他认为,村庄引进新村民当然很不容易,但是如果没有老村民,如果他们自己没有真正的发展,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如果被遗弃,那么新村民带来的发展可能持续不了多长时间。
针对现在社会物质化,人空心化的现状,郑长铃认为不能回避,要直面问题,直面人心,才能做出有效的探索。今后的乡村振兴工作,应多一点人文关怀,回到人的本体,抓住最本质的东西去推动乡村振兴,推动村民幸福生活和整个区域文化的发展。
郑长铃的发言围绕文化振兴与乡村主体的关系,从根本意义上点明了乡村振兴的目的与追求,他以人为本,以村民为主体的理念得到与会者一致赞赏。
“文创推进乡村振兴的屏南经验”座谈会 | 系列演讲⑪
-
品千年宋韵 论白茶未来 | 第五届中国白茶大会在政和开幕,开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5月18日,以 “三茶统筹 乡村振兴 宋韵风骨 政和白茶” 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白茶大会 政和白茶宣传推广周”在政和举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5年05月19日
-
汇聚智慧 共话竹业未来 ——“专家企业面对面 汇智助力武夷竹”即将在武夷山举行
在“以竹代塑”国家战略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由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南平市林业局主办的“专家企业面对面 汇智助力武夷竹”活动将于2025年5月12日至14日在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隆重举行。
2025年05月12日
-
【金牌旅游村】永春县龙水村:漆篮之乡 慢享生活
漆篮是福建省传统竹漆工艺品,产于泉州市永春县仙夹镇,在那里有一座以漆篮闻名的小乡村,它就是被誉为“漆篮之乡”的龙水村。龙水村具有深厚的漆篮文化底蕴,以传承特色漆篮文化为出发点,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先后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传统村落、高级版“绿盈乡村”,被列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观摩点,并于2021年获评“福建省金牌旅游村”。
2025年05月07日
-
【金牌旅游村】三元区小蕉村:村在景中 景在村中
从喧嚣城市到静谧乡村需要多久?这次目的地给出的答案是“十多分钟”。小蕉村,距离三明市区仅13公里。那里群山环绕,溪水穿村而过,镜湖波光潋滟,村居整洁有序,充满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仿佛世外桃源。近年来,小蕉村持续致力于将农业景观、滨水景观、山林景观营造、保护与乡村人文资源的延续相结合,不断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青山、镜湖、水杉、石桥相映成趣,游客流连忘返,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小蕉村成为三明河湖长卷中的一个焦点,于2021年获评“金牌旅游村”。
2025年05月07日
-
2025“福将杯”八闽旅游美食创新评选大赛在建瓯举行
4月21日上午,2025“福将杯”八闽旅游美食创新评选大赛在建瓯市饕餮广场举行。本次大赛由省旅游协会、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建瓯市人民政府、建瓯市人大常委会指导,省旅游协会旅游美食分会主办。省旅游协会会长李毅強博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5年04月27日
- 2024-03-19
- 2024-01-18
- 2024-01-18
- 2024-01-17
- 2024-01-16
- 2024-01-16
- 2024-01-08
- 2024-01-05
- 202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