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环绕的观山村
观山村位于南安市眉山乡东南部,距离南安市区20公里左右,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小村落。自建设“美丽乡村”的号角吹响后,观山村利用其独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秀美的自然风光,以“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为建设目标,深入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先后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福建省首批传统村落、福建省第二批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福建省级生态村等荣誉,并于2023年获评“福建省金牌旅游村”。“古厝村”的美丽旋律自此唱响。
百年以来,南安便有俗语云:有观山富,没观山厝;有观山厝,没观山富。建于宋元时期的观山古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四面青山为屏,中间绿水为带”的山水格局滋养了这片古老的土地,2000多名村民依山傍水而居。作为南安第一侨乡,观山85%的村民家中都有旅居南洋的亲人,当年远走他乡谋生的观山人在赚得第一桶金后,纷纷衣锦还乡“起大厝”。
放眼观山,闽南传统红砖厝随处可见,南洋风情建筑格外醒目,前苏联风格的“石印厝”独树一帜……20多幢形态风格各异的百年古厝像一颗颗红宝石镶嵌在绿腰带上,让这座藏在深山中的“闽南侨乡古厝大观园”熠熠生辉。
观山李氏民居由番仔楼、功藏厝、成器厝等3座建筑组合而成。功藏楼和番仔楼的建造者李功藏,讳耀垣,字稳成,一字功藏,别号紫亭,南安县二十四五都山腰乡(今观山村)池塘湖人,是杰出的商界领袖、慈善家、政治家、实业家,清光绪年间因“输财急公”获清廷“中宪大夫”封号。李功藏常施药救灾,曾捐资修建泉州顺济桥、南安澳江大桥,修筑漳厦铁路;大力捐建学堂,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泉州、厦门共捐建创办的就有40多所中小学校。他重视文物史迹保护,独资重修泉州府文庙、开元寺东西塔,修筑泮宫等。他被誉为“崇文尚礼,济世惠乡”的典范。其故居及番仔楼更是成为华侨们爱国精神的象征。
观山村的山路两侧草木茂盛、繁花似锦,蜿蜒而上,一幢红色番仔楼映入眼帘。番仔楼,又名“池塘湖番仔楼”,位于功藏厝右前方。这座由清中宪大夫、印尼商界领袖李功藏回乡所建的两层洋楼,占地800平方米,工期历时10年,耗资10万两白银。除了主楼,一侧还建有供佣人居住的护厝,一条石桥连接了两座建筑,56个西式拱形门廊让线条硬朗的房屋更加别致。
番仔楼坐西北向东南,依山而建,为防止山体滑坡摧毁房屋,主人就地取材,在周边垒了四层挡土石墙。洋楼四四方方,上下两层,带单侧护厝,类似歇山式屋顶,屋坡柔和流畅,角翘简洁平缓。建筑整体外墙线条硬朗,南洋风格浓郁,给大厝增添了舒展大度的气魄。主屋上下两层四面出廊,廊柱为西式拱形,用料为闽南红砖,是中西结合的典范,上下两层共有56个拱,光线充足,视野开阔。屋里为穿斗式木构架,木构架雕刻精美,柱础饰以简单的波浪纹,地面铺着南洋特色瓷砖,花岗石梁铺就的二楼走廊百余年来任水浇淋,总是滴心不穿。外墙红砖精心的雕饰团花,与外墙硬朗的线条刚柔并济,形成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大厅中,明艳的六角红砖专程从香港运送而来,随着年月流逝愈加光亮。房间则铺着来自菲律宾的花砖,蕴藏在细节中的年代感让古建筑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番仔楼侧后方有一棵百年桂花树,每到秋季,便静静吐露芬芳。如今,桂花依旧飘香,但大宅仅剩一名年近90岁的李功藏后人独居其中。
不同于番仔楼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一旁的功藏厝与成器厝则是典型的闽南传统风格古厝,虽已历经百余年,门廊上的彩绘仍十分鲜艳。精美的石雕、描着金漆的房梁、镌花刻鸟的窗棱……残留的老构件都在诉说着古宅当年的富丽堂皇。
功藏厝,又称“池塘湖大厝”,是印尼爱国华侨李功藏故居。建筑坐西北向东南,为单进二落五开间带双护厝布局,硬山式屋顶,燕尾脊,屋脊高翘。主建筑自东南往西北依次为门厅、天井、大厅。下落,面阔五间,进深七檁,拾梁、穿斗式混合木构架,硬山顶。前、上落中为天井,天井两侧带廊榉头。后落面阔五间,进深九檩,前廊后轩,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主厝两侧连护厝。护厝进深七檁,穿斗式木构架,卷棚项。建筑面积530平方米,建筑坐西北向东南。功藏厝为传统的闽南“皇宫起”式大厝,但是在装饰等方面融入了南洋元素。大厝外墙辉绿岩和花岗岩再加红砖垒砌,门廊石雕内容丰富,人物和山水等多重组合,线条优美,令人惊叹。厝内、花窗、浮雕饰物等雕刻工艺运用纯熟,许多石构件、木构件都实属难得一见。凡是海里游的,山上跑的,龙风鱼虾,花草虫鸟,这里都能找到,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刻工精细,刀法流畅。整座民居雕饰精美,富丽堂皇,蔚为壮观。
成器厝,又名“产境头新厝”“池塘湖新厝”,是李功藏长子李成器故居,建筑坐北向南,为五开间带双护厝布局,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燕尾脊,为闽南传统“皇宫起”大厝。整座建筑唯梁画栋,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博古等图案。门前墙砖石浮雕,立体感强,大门浮雕对联及名人题刻,装饰巧妙华丽。
作为南安第一侨乡,观山村的历史与华侨密不可分。村中侨胞多旅居印尼、菲律宾等地,衣锦还乡后不仅兴建宅邸,更致力于公益事业。
因屋后形如大印的石头而得名的石印厝,是闽南少见的仿造前苏联风格的建筑。古厝为印尼华侨李成象为解决族人拥挤的住房所建,外观虽为印尼设计师所设计,但建筑材料与内部装修皆按照族人在农村的生活习俗所造。大厝最高点挑高八米,花岗岩外墙上镶嵌着不少精美的石雕,房前屋侧都留有菜地,自给自足的同时,也为房屋增色不少。
站在山的这头,向山的那头眺望,一脉相承的顶新厝、中新厝、下新厝错落有致地矗立在半山腰上,在山水掩映间自成风情。一幢幢风格迥异的古建筑见证了观山风风雨雨的百年岁月。
眉山家风记忆馆
村内还设有眉山乡家风记忆馆,用于展示红色党建、华侨轶事与祖训家规。西金大厝则被改造为观山艺术馆和农耕文化馆,陈列旧物、老照片,成为乡土文化教育基地。此外,古厝内保存有泉州末代状元吴鲁的石刻,彰显文脉传承。
除了丰富的古建筑资源,大自然赋予的秀美山水是观山乡村旅游规划的另一个底气来源。行走在观山村,脚下的泥土夹杂着青草香,散发着大自然独有的气息;鸡鸣狗吠之声、潺潺流水声与深涧中的鸟鸣声合奏成美妙的田园韵律,声声入耳;木瓜树、柿子树、葫芦藤蔓……抬头可见的瓜果让人忘了四季变换。若遇茶叶采摘时期,阵阵清香飘逸在山头,沁人心脾。皇旗尖生态茶园始于民国时期的眉峰茶场,现发展为千亩铁观音种植基地。秋茶采摘时节,茶香弥漫山间,搭配农家餐馆与旅馆,成为集生产、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园区。铁观音和茶油是观山村的支柱产业,千亩铁观音茶园和近200亩油茶树地为村民带来丰厚的收入。观山村的自然景观与农业资源相辅相成,形成“茶魂仙境,古韵乡村”的旅游主题。
观山村的美食文化融合了闽南传统风味与侨乡特色,既有乡土气息浓郁的农家菜肴,也有受华侨文化影响的创意菜品。茶油鸡作为眉山乡的特色美食,茶油鸡以本地山茶油烹制,鸡肉鲜嫩多汁,茶油香气独特。茶油不仅赋予菜肴清香的底味,还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而具有健康属性。观山村所在的皇旗尖生态茶园周边,常将茶油与土鸡结合,形成独具风味的山野佳肴。
观山村以侨为桥,以厝为魂,将历史沉淀转化为发展动能。其建筑之美、人文之厚、生态之灵,不仅诠释了闽南文化的多元包容,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活态保护”的范本。未来,这座深山古村将继续书写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崭新篇章,让乡愁在绿水青山间永续流淌。
来源:《海峡乡村》杂志
【金牌旅游村】南安观山村:古厝藏幽 侨韵绵延
-
福建省文旅厅和福建省旅游协会联合举办2025“福建礼物”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征集活动
2025年07月16日
-
“2025首届福建村歌大赛”征集评选启事
2025年07月15日
-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三)| 系列报道㉚自小孩子王,而今领头人
苏文达生在1971年,13岁下地干农活,26岁闯进上海滩,经历一段曲折的创业历程,2009年当上苏家山村的村民主任,2021年度被授予“福建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等荣誉称号。他的故事写满苏家山的变迁史。
2025年07月14日
-
【兴·原创】大学生ETF修炼手册 | 风险篇(五)
2025年07月14日
-
【兴·原创】非法荐股典型违法违规案例(九)
2025年07月14日
- 2025-06-11
- 2025-06-10
- 2025-04-07
- 2024-03-19
- 2024-01-18
- 2024-01-18
- 2024-01-17
- 2024-01-16
- 202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