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生水起先进村

文_高云

 

先进村村貌

 

骄阳似火的盛夏时节,走进这座背靠碧翠山峰、面向辽阔大海的村落。车子沿着草木葱茏、花团锦簇的环岛公路驶入村庄,村口矗立着引人注目的“革命老区基点村”的独特地理坐标。

 

沿着蜿蜒的村路而上,我们在一座坐北朝南的祠堂门前下车。宗祠经过重新修建,现为土木结构的合院式双层挑高建筑,这座依山的楼宇汲山水精华、聚风土灵气,十分吉祥。宗祠正上方的五角星和麦穗、镰刀呈现出激情燃烧岁月里的红色印记,祠内,金碧辉煌、文气弥漫、格调不凡。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20世纪40年代,村民们浴血奋战,顽强抗击日本侵略者,一举歼灭日寇,大获全胜。民主革命时期,先进村是平潭人民游击队从事革命武装斗争的中心地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确定为“老区革命基点村”,高志俊、高细妹等多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59人被认定为革命“五老”。这些都在默默告诉人们,战火纷飞的岁月,这家家户户的悲欢离合故事,这村庄波澜壮阔的峥嵘往事,抒写着一部沧桑而又凝重的血泪书与斗争史。

 

疾风知劲草。走进先进村每一条小巷的深处,仿佛遇见无数风雨兼程的历史片段;叩开一户户宁静而又古旧的门扉,多少沧桑而又踔厉奋发的步履映入眼帘。1971年6月,高仁书出生于先进村一个普通人家,二十出头就开始走出海岛,历尽艰辛,矢志不移。1996年成立了陕西恒通盛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经营项目涵盖了隧道工程、公路桥梁工程、土石方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市政工程和园林绿化工程,以及建筑工程劳务分包、建筑机械安装工程施工等。随着公司步入正轨,他先后组建了十余支具有专业化施工管理水平的隧道工程建设施工管理团队,带领团队坚持技术研发战略,致力于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与运用,其中带动本村村民200多人一同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近年来,他热心和支持乡村振兴事业,为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建设的无偿捐赠就达到了2000多万元。而1963年9月出生的高扬江家境贫寒,8个兄妹仅依靠善良勤劳的父母以养殖海蛎、花蛤、紫菜维持生计,他长大后毅然选择参军入伍,锻造出刚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韧性。退伍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上海,捕捉到大都市货运代理行业蕴藏的无限商机。第二年,他带着借来的1000元现金与家人的期待,再次踏上上海这块充满活力的土地,一干就是30多年。如今,他旗下公司集合了国内货物海运及其他货物运输代理业务,生意遍布全国各地。2005年,他再次抓住我国海运业日趋繁荣的历史机遇,购置了2艘5000吨的集装箱船和3艘1000~2000吨的散货船。后来,又购置了13艘不同吨位的运输船舶,解决了一批不同等级的船长、大副、轮机、水手等就业问题,他还热心家乡教育、公益建设,为家乡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叮嘱,为新时代答卷起笔。我们站在村前波澜不惊的辽阔海边,壮美的落日、起伏的波涛、无垠的滩涂,展现出一片绚烂而得天独厚的海上田园景象。放眼望去,上阮澳、南江坪沿堤木麻黄丛林,千层万叠,蓊蓊郁郁,随风簌簌。

 

先进村是苏平镇第一大村,位于苏南区域,有1051户4848人,以高姓、康姓、林姓为主。全村土地面积1230亩,其中耕地面积998亩,种植花生、地瓜、萝卜、马铃薯等经济作物,年收入达60万元。林地面积241.6亩,构筑起密不透风的防风屏障。滩涂近1.3万亩、浅海5000亩,村民大多从事浅海牡蛎、生蚝、贻贝等养殖产业,海上养殖牡蛎1200亩、淡菜苗700亩、花蛤苗500亩,拥有内海养殖船42艘,年收入达15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9万元,无精准扶贫对象。先进村牡蛎养殖传统产业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海上特产丰富多样,而且质量上乘,“土库海蛎”自古美名远扬。现已规划建立村级特色海蛎养殖场,进行筏式养殖有16户,共计2390亩,除筏式养殖外,从事挂养和“讨小海”的21户。山海是先进村世代族民赖以生存的衣食之本,也是族人繁衍发祥的独特空间,因此可谓人昌物阜、资源优渥的鱼米之乡。

 

人类时刻在与过往的自己告别。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全村共有外出人口3985人,占全村人口82.1%,主要流向全国各地,从事海运、码头、隧道工程和商贸等向外拓展的龙头产业,不仅树立行业标杆,甚至引领行业发展方向,仅运输业,国内外运输轮船就达18艘,运力近70万吨;隧道业,从业100多人……这些都为先进村打造出一张张闪亮的品牌,也缔造出一大批优秀的商界娇子,不断谱写激荡人心的传奇人生和功业,犹如一源永远流长的活水,浩浩荡荡,永不枯竭。

 

先进村勇立时代潮头的奋斗姿态,需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品,直到我们的精神也融汇其中。当下,先进村“两委”班子针对基础设施落后、村庄发展规划不明晰、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以努力建设红色美丽家园作为主线贯穿其中。先进村现有共产党员107人。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28万元。村干部高严、高吓云深情地说,近年来,村里实施选好一批带头人、建强一个党组织、用活一种红色资源、壮大一批集体经济、健全一个村级治理机制、建设一个整洁美丽村庄的“六个一”工程,村“两委”坚持党建推动、文化带动、旅游拉动,着力建设党旗红、生态优、产业强、农民富、乡风好的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红色美丽村庄,一方面突出红色特质,另一方面推进乡村长效治理。先进村主动融入平潭综合实验区“一岛两窗三区”建设,发掘红色资源,建设了党群便民服务中心、红色文化长廊、星火燎原文化广场、老年幸福院、文化活动中心、乡村振兴百姓大舞台和环岛路连接线的村间“红色路线”,让红色文化焕发生机,形成恢宏激越的历史回响。为提高村庄的“颜值”,投入300多万元建设2座冲水式公共厕所和2座移动公厕,清理河道水渠1200多米,新建3条村道,修建太阳能路灯130盏,实施健身工程,打井3口,解决群众饮用水困难。开展人居环境整治,2018年和2020年两度评为“平安村居”,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流连忘返于村口,红色标识鲜明醒目,红色主题定位准确,如今红色资源成为先进村的丰富内涵,成为平潭红色文化标志、网红打卡地和旅游胜地。先进村的村民弘扬祖德、克勤克俭,全力守护世代繁衍生息的家园故土,使得这个地处东海之滨的海岛渔村嬗变成有颜值、有生机、有支撑、有灵魂的红色美丽乡村。

 

千帆竞发向未来。过去的红色故事,现在的旧貌焕新。今天再次遇见先进村革命前辈睿智、激情、乐观、素朴、沉稳、大气与英雄壮举,再次遇见先进村的文化底色与坚韧性格,年年岁岁,无惧风雨,泰然处之,这是拥有最为芳香的日子,也将不断激励先进村的后代们保持奋斗的姿态,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进行充满荣光和梦想的远征。

 


 

专家点评: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福建省文史馆馆员陈元邦点评:

 

《风生水起先进村》一文讲述了先进村乡村振兴中的若干个小故事。这篇故事对乡村振兴的启示:一是乡村振兴必须挖掘乡村资源,把握乡村特色。先进村最大的资源就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和滨海村落,该村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好这两个优势,做好两篇文章,尤其中着重念好“海经”发展浅海养殖,靠海“吃”海,不断丰富海上物产,发展海洋运输。二是要发挥能人的带头作用,文章讲述了企业家高仁书带领本村村民200多人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故事,通过能人搭建平台,为村民创业就业提供舞台。三是党建引领,建强班子,壮大集体经济,提出了党建推动、文化带动、旅游拉动的发展路径,乡村发展的思路清晰。四是着力美丽乡村建设,为老百姓办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提高乡村颜值,让老百姓有获得感和对家乡的亲切感。

 

网站首页    乡村振兴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三)| 系列报道⑲风生水起先进村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三)| 系列报道⑲风生水起先进村

2025年4月23日 11:55
浏览量:230
导 航
热 点 推 荐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