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峥嵘岁月,祖国母亲激荡奋进、波澜壮阔;70年沧桑巨变,神州大地山河壮丽、欣欣向荣。

 

从房屋建筑到城市道路,从公共照明到园林绿化,从一张张八闽城市的黑白照片,到今日光鲜亮丽的现代化新城……新中国成立70年,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不断谱写新篇。70年栉风沐雨,70年砥砺奋进,70年蜕蛹化蝶,无不回响着八闽住房和城乡建设人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折射着福建发展的“加速度”。

 

一直以来,福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一张蓝图绘到底,新福建建设交出了一张亮丽的成绩单。

 

 

“五个一”,跑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的福建“加速度”

 

一是始终牢记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一直以来,福建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深入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坚持“留旧”“留文”“留魂”,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福建土楼、厦门市鼓浪屿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全省有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4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全国第二),76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全国第二),492个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第六),已公布城镇历史建筑4090栋(全国第二)。福建省组织福州大学等5所高校用4年时间开展全省所有市县区、乡镇和1.4万个村庄历史建筑全覆盖普查。

 

二是保护名录“一朵云”。福建省利用大数据手段,打破信息孤岛,通过全面普查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历史环境要素,建立全省历史文化保护数据库和网络信息宣传展示平台,构建各类保护对象资源数据模块。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市、县4级保护名录。

 

三是保护措施“一盘棋”。从地方立法、规划引导、技术标准、操作细则等,全省建立多层面保障体系,形成上下“一盘棋”。建立协调机制,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成立城乡建筑风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全省城乡建筑风貌管理的统筹协调和组织推进工作;强化法制保障,2017年福建省人大常委会颁布《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坚持规划先行,省级编制完成《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发展规划》《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保护发展“十三五”规划》,全部历史文化名城、60%的街区、70%的名镇名村、90%的中国传统村落均已完成保护规划编制;加强修缮保护,2014年以来,福建省争取中央传统村落保护资金近6亿元,省级财政每年投入4.1亿元重点扶持75个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全省总计投入430多亿元保护修缮资金。2018年起,老旧街巷(坊)修缮整治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打造了30条示范街巷。福州市三坊七巷、泉州市中山路、漳州市香港路——台湾路保护修复工程、永泰爱荆庄获得“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等。2018年福州市、厦门市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全国第一批10个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

 

四是梳理深挖“一主线”。福建省围绕不断探索福建特色和符号这一主线,深挖历史建筑元素,并培育适合业态;梳理特色建筑语汇,出版《福建村镇建筑地域特色》,编制《福建省地域建筑风貌特色》,将全省13种传统建筑风貌形式提炼为简单易记的“七言短句”;开展学术研究,成立福建传统村落与历史建筑研究中心,研究出版《福建省传统民居类型全集》《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福建卷),对福建传统建筑的特征进行深入解析,提出传承的理念和方法。

 

五是典型引领“一群雁”。全省涌现出不少可供借鉴的案例或样本。如宁德市屏南县通过活化利用老房子,创办、发展了40多间农民画室和50多家青年旅馆、咖啡吧、摄影俱乐部、客栈等,吸引300多名村民返乡就业创业,2万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及爱好者驻留,申领当地居住证的“新村民”近百名;三明市尤溪县半山村党支部书记林上斗通过党建引领传统村落活化利用,推动村民经合社与旅游公司开展合作,修缮利用传统建筑发展文化民宿;连江县丹阳镇引进投资团队,对“三落厝”按星级酒店标准进行修复改造和旅游开发,修复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开发客房40余间。

 

 

多措并举让百姓梦圆安居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福建省始终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从省政府颁布房地产精准片区调控政策,到推广总结泉州经验;从各地出台细则,到实施地价、房价联动调控;从组织专业机构开展福州市、厦门市住房发展研究,到加快建立房价长期可控、供求平衡、健康有序的长效机制,全省房地产市场和热点城市房价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一直以来,全省始终坚持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构建以公租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群众居住条件显著改善。截至今年6月,完成棚户区改造65.8万户,全省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提高到43.1平方米,保障性安居工程连续10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福建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住房保障工作。一是进一步严把棚改范围和标准,用好、用足棚改专项债券,2019年棚改计划新开工6.3万套(户)。二是进一步完善公租房分配方式,不断扩大定向分配范围,加大对重点群体、重点产业困难职工的精准保障力度。三是积极推进公租房货币补贴,满足多样化居住需求。四是大力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人口净流入城市加大租赁住房建设,并引导新市民通过长期租赁满足居住需求。五是进一步推进福州、厦门共有产权住房和租赁住房建设,支持厦门、福州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六是发挥住房公积金在支持职工购买、租赁住房方面的积极作用。

 

“住有所居”既是承诺,也是责任。住房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保障。一直以来,福建住房和城乡建设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奋勇前进、逐梦前行,在八闽大地看到百姓“梦圆安居”的一张张笑脸,看到他们正在从“新”出发,用辛勤的劳动创造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

 

 

精细改造留住城市乡愁

 

老旧小区承载城市乡愁。一直以来,福建省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关切,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让城市建筑既满足百姓生活需求,打造功能设施完善、管理精细的小区,又完整地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特别是近几年来,全省累计投入超过100亿元,改造7600栋、35万户,并在政府主导推动、发动群众参与、成片街区改造以及创新物业管理模式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改造重点由前几年立面景观提升转到小区功能性提升。

 

2017年、201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在厦门举办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作现场会和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培训班,总结推广“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厦门经验。2019年6月,经省政府同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印发了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意见,明确整治重点、原则以及具体工作。今年福建省实施200个老旧小区改造,投资10亿元,已启动实施160多个小区,完成投资4.4亿元。

 

 

宜居建设提升城乡环境质量

 

2001年、2002年福建省出台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和垃圾处理产业化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产业化发展进程。目前福建的污水垃圾市场化程度接近80%。一直以来,福建省始终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打造宜居生态环境。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以创建园林城市(县城)为抓手,积极推进全省宜居环境建设行动、城乡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等,指导各地按照“间绿透绿、显山露水”的园林绿化建管理念,在城市建设中持续增绿添园,建设和改造提升了一大批综合性公园、郊野公园、绿道等。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建成8.5万公顷园林绿地、2.56万公顷公园绿地、1075个公园、5800公里绿道,建成区绿地率达40.17%、绿化覆盖率43.8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63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有国家园林城市(县城)19个、省级园林城市(县城)45个,实现园林城市(县城)全覆盖。福州市“福道”项目(左海公园——金牛山城市森林步道)荣获2017年度“国际建筑大奖”。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87条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福州、漳州成功申报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持续推进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从“一把扫帚”抓起,抓好“一革命四行动”,即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行动、农村污水治理行动、农房整治行动、村容村貌提升行动。目前,全省929个乡镇和1.4万多个行政村中,累计建成约1.9万座农村公厕;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已实现全覆盖,行政村生活垃圾常态化治理机制全覆盖,超过90%的乡镇和50%的行政村覆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省超过90%的县已推出以县域为单位的农村污水垃圾治理市场化项目,投资额约140亿元;累计6700多个村庄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创建600多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推进180多条美丽乡村特色景观带建设,总结推广了“基础整治型、生态旅游型、活化利用型、产业引领型、扶贫搬迁型”5种乡村建设模式。

 

现如今漫步八闽大地,步道宽敞平坦,清澈的湖水倒映着枝头怒放的花朵;成片的草坪,点缀着特色的景观小品;间隔其中的座椅,可以随时供走累的人们片刻小憩。

 

 

“关键小事”提升百姓幸福厚度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一直以来,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进一步推进“厕所革命”行动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要求,扎实推进“厕所革命”。

 

按照《行动计划》要求,全省需3年新建改造城市公厕2100座,乡镇公厕1200座,农村公厕3000座,旅游厕所1865座,普通公路、水运、运管公厕300座。从2018年起分3年组织实施,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以来,全省共完成新建改造城市公厕1782座、乡镇公厕982座、农村公厕3322座,分别完成3年目标任务的84.6%、81.8%、110.7%。目前,全省共有城市公厕7068座、乡镇公厕3900多座、农村公厕1.9万多座。

 

垃圾分类是一项“关键民生小事”。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有力指导下,福建省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建章立制、逐步启动,成效初显。尤其是厦门,起步较早,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连续5个季度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46个重点城市考评中,位列全国第一。福州市从2019年5月1日起,在主城区范围内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排名从第25名上升到第14名。同时,为深化城区垃圾分类,福州全面落实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和处置“四定”方案。其他设区市也加快推动步伐。如2016年以来,莆田市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垃圾处理模式,建成全省单体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投用全省首座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在全省率先实现转运系统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近年来,全省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作了努力:一是抓立法。今年7月,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福建省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地方层面,福州、厦门已颁布法规,莆田、漳州正在开展立法。二是抓机制。全省“九市一区”均结合实际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并建立了协调机制。三是抓引导。在全省主流媒体、各类新媒体滚动刊播垃圾分类公益广告、宣传片等。加强“家校社”联动,推动垃圾分类知识进教材、进课堂。目前,厦门市、福州市垃圾分类教材已全部进幼、小、中课堂,宣传手册已全部进家庭、进社区,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四是抓设施。全链条推进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在源头管控上,配合有关部门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过度包装;在中端收运上,新建改造一批中转设施,更新一批老旧垃圾运输车辆,开展大件垃圾、园林垃圾收集和再生利用工作;在终端设施上,加快建设福州、厦门、莆田、龙岩等垃圾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目前,有8个设区市基本建成餐厨垃圾处理厂,厦门、泉州、福州建成大件垃圾处理厂,龙岩正在安装设备。五是抓示范。在6个先行示范区基础上,不断深化试点示范,全力推进示范片区建设;所有省直单位和各地党政机关、学校等公共机构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厦门经验”

 

在福建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省各地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涌现出了一些典型和样板。2018年6月4日,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在厦门召开,“厦门经验”获高度肯定。

 

“厦门经验”主要做法是:一是优化审批流程。将工程建设项目进一步细分为8大类(财政投融资房屋建筑项目、财政投融资线性项目、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带方案出让土地项目、交通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做到“精准精细”。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由原来5个阶段简化为4个阶段。在国家要求审批时限压缩到120个工作日的基础上,把项目按8个类别系统梳理,大部分90天可以完成,甚至有部分70天、50天可以完成。比如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只要70天、50天可以完成,实现了精准细分。二是深化“减、放、并、转、调”。取消工程建设项目开工报告备案等21个事项及履约保函等115项审批前置条件;将16个行政审批事项及10项公共服务事项下放区级办理;全面推行区域评估、多图联审、多测合一、联合验收,先对重点区开展环境影响评估。以后其他的项目只要符合区域环境影响评估就适当简化程序,能并的并、能减的减、能压的压,全力提高服务时效。三是完善“五个一”审批管理体系。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程申请材料由373项精简至76项。同时,针对过去政府的规章,涉及对一些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已对200多份文件进行梳理,进一步研究出台80多份配套文件,相当于对审批制度进行了重新设计。四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审批环节简化、优化,事中事后监管要进一步加强。厦门推动中介服务上服务大厅,出台43项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全面施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这些制度体系都有效地促进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的改革。

 

70年岁月峥嵘,波澜壮阔。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以实现高质量的生活水平为准则,人们充分享受到党的惠民政策带来的利好。福建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在为百姓谋福祉、各项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将正视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抢抓机遇、砥砺奋进。展望未来,清新福建美不胜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八闽住房和城乡建设人将牢记使命、勇于创新,为奋力谱写福建高素质、高颜值发展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海峡乡村》杂志投稿邮箱:hxxczzs@163.com

网站首页    规划设计    福建:匠人潮涌最强音 匠心巧筑展新颜

福建:匠人潮涌最强音 匠心巧筑展新颜

2019年10月22日 10:42
浏览量:0
导 航
热 点 推 荐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