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尾村,在新圩镇东南部,辖村内、村尾2个自然村,背靠大帽山,面对曾溪水库,被称为“山水桃源”,是一座与世无争,恬淡怡然的村落。
据传,宋代后期有位长者,在村东南部建了军粮粮仓,村内自然村被称为“仓内”,谐音写作村内,而村尾自然村在粮仓末尾,故名“仓尾”,谐音写作村尾,后因变故,以致田园荒芜,故又名“误田园”,写作吴田园。
关于“误田园”的名字,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在离村尾村不远的大帽山有一个岩洞,住着一位名叫杨昭应的法师,人们叫他“呼雨仙”。法师前去安溪桂窑修道,后来得道成仙。但他走后常常干旱,老百姓思念起他从前施法唤雨的好处,于是就派村里一位老大(老人)到安溪请昭应大师回来解救旱情,法师听说后甚为同情,表示愿意做法求雨,但由于自己不能离开仙洞,就给了“老大”三个竹篮,告诉“老大”千万记住到了村里后才能打开,但老大心痒难耐,走到田洋社(今同安田洋村)时打开了三个篮子,前两个分别装着草木灰和牛粪,第三个装着雷公,雷公飞出来后乌云密布,下起大雨,法师的良苦用心被“老大”的好奇心浪费了,自此后田洋社常年风调雨顺,而村尾则失去了良机,法师深感痛心,“老大”耽误了田园,此后,村尾村就被称为“误田园”。
村尾村较为人熟知的,是环村铺开的曾溪水库。曾溪水库是厦门市最大的小Ⅰ型水库,整个村落面向水库,背靠大帽山,让村尾村有着背山面水的地理优势,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派田园诗人笔下的恬淡桃源景象。
上世纪五十年代,曾溪水库在大兴水利的背景下兴建,1958年水库竣工,为促进本地发展产生了很大作用。村尾村因水库修建而整村上移,水库库区留下了村民们永恒的记忆,也成为他们的骄傲,至今库区仍保留着用于榨甘蔗的巨大石磨,为游客们津津乐道。
进入村庄,沿着山路前行,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通往泉州的古驿道,相传此驿道是村尾村属古泉州府所辖时,官员们往返泉州府的官道,如今村民们在先辈们走过的驿道上往返劳作,令人感慨,又令人奋发。
沿着水库边道路继续前行,走过观景平台,来到榕树公园和乡村公益图书馆,两百多年的大榕树既是村民们的心头宝,也是外来游客必到的打卡点。村民们在这里休闲纳凉,游客们在这里小憩片刻,感受浓郁的闽南文化。旁边,就是农村文化大戏台和公益图书馆,每到重大节日,村民们总是会组织起各色民俗活动,外来游客也能够参与进来,感受风土人情。
村尾村的村民们善良淳朴,在祖辈生活的地方世代繁衍生息,为国家农田水利大局而迁徙,兴建了曾溪水库,为保护水库生态和山林生态,村民们主动放弃了一些有污染的产业,努力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村尾村作为2023年厦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已经完成初期环境整治项目立项,相信随着环境整治项目的深度开展,村面貌将焕然一新。下一步,村尾村将以碳中和新乡村为发展目标,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发展碳中和主题的文旅研学产业,为整个村庄带来发展,也为外来游客们提供一个既有文旅价值,又有研学价值的热土。
(来源:海峡乡村杂志社)
厦门新圩镇:和美乡村 怡然村尾
-
千尺学堂破圈引发热议:解码3亿银发族的“第二人生”
2025年04月02日
-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三)|系列报道⑯姐妹花的舞台
2025年03月31日
-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三)| 系列报道⑮莲池春早
莲池村地处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中东部,北接高朱村,南连北埭村,东临海,西靠岛中心,总面积约1.6平方千米,集体林地面积20多亩。村域东面拥有莲池沙、滩澳口,全村分为上莲池、上李、徐肖、下李、下陈4个片区。2015年获首批国家级乡村品牌“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023年获省级“金牌旅游村”及“最美微景观村落”等30多种荣誉称号,也是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2025年03月31日
-
龙岩:执“千万工程”之笔 绘闽西沃野“丰”景
龙岩这片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红色热土,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赓续红色血脉,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始终秉持“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理念,创新实施“158”乡村建设工作机制,探索推广“六个共富”机制,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龙岩市农业农村局大力实施省委“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带动乡村面貌华丽蜕变,不断绘就乡村振兴美好“丰”景。
2025年03月26日
-
福建龙岩市:红土地上农村改革出良方
2025年03月21日
- 2024-03-19
- 2024-01-18
- 2024-01-18
- 2024-01-17
- 2024-01-16
- 2024-01-16
- 2024-01-08
- 2024-01-05
- 202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