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高校专业优势和研究理论优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9月3日,省乡村振兴研究会在福州举办《从空间形态到景观基因: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规划浅议》乡村振兴论坛。论坛由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缪远主持。

     

会上,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郑昌荣以《在地化、精准化助力乡村振兴》为题发言,他说,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政策,目前各大企事业单位、各大院校和设计机构正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如火如荼。结合自己对省内的乡村振兴试点案例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给大家做一个分享:

 

1、目前接触到较多的有县域、片区或单个村不同层面的乡村振兴规划,但成果深度参差不齐,亟需成果深度要求出台,规范引导乡村振兴规划进入良性轨道;伴随着机构改革的推进、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有些地方同一空间载体已经编制多轮相关规划,在不同语境下生成的规划成果之间或“左”或“右”,对这些规划成果该怎么用?“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应从村民主体出发,做到多规合一、有序传承。

 

2、乡村振兴不是要一时之兴,应该是能对地方发展提供持久动力的良方妙策。规划策略不是凭空设想出来的,如果提供的策略是拿来主义,势必造成所指导的村镇地区出现“千村一面”,因此策略的制定应结合外围环境的变化做到动态修正。而对乡村地区来说,在地的才是持续的、才更具有生命力。乡村振兴从业人员应多向当地的“新乡贤”和能人巧匠多学习,应加强与那些愿意驻足乡村、思考乡村、引领乡村、改变乡村的“明星人物”形成良性互动,做接地气的乡村振兴规划。

 

3、目前有些的规划成果更多去关注广度,而非着力于深度,造成成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可通过在地化的调研和互动,结合乡村地区的地域特色,对一些特色要素采用“靶向”策略,做到精准规划,避免大而全。在有限的规划目标下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通过全域全要素的优势资源的整合和策略制定,对规划内容进行差异化引导,通过“村规民约”等治理体系约束规划实施与建设行为,以促进村庄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郑昌荣

网站首页    学术交流    郑昌荣:在地化、精准化助力乡村振兴

郑昌荣:在地化、精准化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9月13日 08:48
浏览量:0
导 航
热 点 推 荐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