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漫步新圩,满目生机,气象万千。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总要求,排在首位的便是‘产业振兴’。产业是富民兴村的‘源头活水’,村里人气旺不旺、有没有活力,跟是否拥有富民产业紧密关联。”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主要负责人不无自豪地说,近年来,新圩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乡村振兴工作部署的精神,创新推动乡村产业发展,锻造了多个“振兴引擎”,“如今的新圩,产业‘多点开花’, 乡村振兴‘喜结硕果’。”
2022年,新圩全镇税收总收入4.25亿元,同比增长8.5%;规上工业总产值80.46亿元,同比增长27.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1亿元,同比增长67.9%;截至2022年12月,新圩镇有注册企业1972家,个体工商户315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一组组数据,彰显着新圩产业的蓬勃发展之势。
产业高质量,振兴动能强。
亮眼的数据背后,是新圩镇各村推进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银鹭产业链
小山村崛起大产业
1980年,工农业总产值仅为3.5万元、人均收入不足170元;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30万元,村民收入8万元以上,人均每年分红4000元……这巨大的跨越,就发生在新圩镇马塘村。
“当年,连我们自己都想不到,村里可以发展得这么好,乡亲们能这么富有。”抚今追昔,马塘村的老人们无不感慨万千。
老一辈的感慨更加凸显马塘村的发展不易。当年的马塘村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山村,村里耕地多沙质、贫瘠,种不了水稻,路难行、水奇缺,资源匮乏、交通闭塞,人称“瘦马塘”。尽管马塘人生性勤劳,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在那人均不足一亩的耕地上辛勤劳作,却一直解决不了温饱问题,长期过着“地瓜当主粮、鸡鸭换油盐”的生活。
穷则思变。乡村要发展,产业必振兴——不甘落后的马塘人深谙此道,他们认为,既然靠农业没法摆脱贫困,那就通过发展工业脱贫致富。
1985年,村里的陈清水、陈清渊等6名年轻人带领村民,用3万元资金办起当时县里的第一个村办企业——新圩兴华罐头厂,企业突破重重困难,当年产值达32.5万元,实现了马塘工业零的突破。此后,他们又与新加坡、与台商,合资兴办饮料厂、食品厂等多家企业,并在2000年组建创立厦门银鹭集团,凭借巧引外资、创新驱动、科技引领,从当年一个小小的罐头厂,跃升为跨国经营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2000年,作为首批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之一,厦门银鹭高科技园区在马塘村设立,现已发展成为中国知名的食品饮料高科技产业区。在银鹭集团的带动下,马塘村形成了以食品制造业为支柱,运输业、建筑业、包装业、服务业等多元化发展的产业格局。目前,马塘村投资额在1000万元及以上的规模企业就有20家,园区员工总数达2万多人。
村里有了龙头企业后,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壮大集体经济,帮助村民一起致富?
马塘村“两委”负责人介绍,村党委通过实施村企共建,以厂带村,来实现共同富裕。一方面,马塘村通过创新土地赔偿款使用办法,将部分征地款转为村集体发展基金,用于投资餐饮、服务等园区配套的第三产业,以店面出租、经营员工食堂等模式发展集体经济,以保底分红的形式,增加村民收入。
另一方面,马塘村与银鹭集团共同扶持村民能商则商、能工则工、能企则企,通过揽承企业配套产业,引导村民自主创业,通过村企出资培训,引导村民积极就业,带动当地和周边数千名农民就业,并解决了当地、周边村庄乃至全国各原料基地的农产品销路问题。
作为银鹭产品的全品经销商,村民陈和谅目前在广东经营银鹭和吉士汀系列产品,每年的产品销售额达500万元左右。2020年开始,在上述企业负责人的引导下,他又承担广东吉士汀奶酪产品的市场经销,销售额逐月上涨,生活过得红火富足。
村民陈跃堆也是马塘村企协同发展的受益者,作为马塘村银鹭食堂的经营方,陈跃堆早在2014年就成立了餐饮公司,企业把员工餐补打到食堂,把食堂承包给村民经营,还免去水、电、租金,减轻了他们的创业压力,食堂运营多年来,陈跃堆在食材筛选、人员管理、服务细节等方面,形成一整套标准化管理和考核体系,每年收入颇丰。
村强民富后,村庄发展的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
从村庄统一规划到基础设施建设,从村庄生态保护到村民房前屋后,从幼儿园、综合服务中心到幸福院、宗祠,从村庄“大事务”到免费享受合作医疗保险等村民“小事情”,从美丽乡村到文明风尚……马塘村的村容村貌不断提升,各项公共事业也都蒸蒸日上。如今,走进马塘村,家家户户住洋房、别墅,村庄环境优美,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马塘村的“蝶变”充分印证了“乡村要发展,产业须振兴”的道理。2010年,马塘村成为全省首个百亿元村,其新农村建设经验做法被国家有关部门编入《新农村建设典型案例与分析》,成为全国首批收录此书的13个新农村典范之一。
合作社扎根深植,助力兴农富民
新圩有马塘,但不只有马塘。
像马塘这样孕育出“金凤凰”的村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农村还是要依靠农业资源做足产业文章。对于这样的村庄而言,产业先行之路该怎么走?
新圩镇面前埔村用另一种产业发展模式给出了答案。
面前埔村七彩田园
2022年12月28日,厦门市首届种业博览会在面前埔村七彩田园综合体拉开帷幕。这场以“做大做强种业 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开在田间地头的露天博览会,通过“线下地展+线上云展”双线融合的方式,展示蔬菜品种最新育种动态、创新成果,搭建蔬菜优良品种交流、展示、交易平台,让2548个蔬菜品种同“田”比拼。同期举行的全市种子种苗新品推介会、种子种苗产业大会暨乡村振兴投资论坛,也为新圩镇发展种苗产业和落实农业招商集聚商气。
种业博览会为何落户面前埔村?这与该村的产业不无关系。
“新圩镇其他村管面前埔村叫‘白菜楼’,因为以前整个面前埔村的村民大多是种粗粮,收入刚够温饱,30多年前,村民大量改种蔬菜以后,才慢慢富起来,家家户户盖上楼房。”村民郭先生介绍道。
面前埔村地处三条溪的交汇之处,依山傍水,风景秀美,地形平坦坐拥良田,盛产大棚茄子、青椒,村内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村民都种植茄子、青椒,种植面积达800亩,全村年生产总值超4000万元,可同时满足十多个城市供给需求。
庄家宝合作社一角
以庄家宝合作社为龙头成立的9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大棚种植和无公害蔬菜等特色农业种植技术。通过合作社统一收购,面前埔村种植的有机无公害蔬菜,不仅走进元初食品等大型商超,也登上了厦门金砖会晤的大舞台。
“我是村里的困难户,现在村子发展起来,不仅在合作社有了工作,每年还能领到相应的补助。”村里的郭奶奶感慨道。在面前埔村,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一些因年龄、残疾、语言等问题难以就业的困难户,现在都在家门口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农”与“旅”的邂逅
勇于创新的面前埔村民不满足于仅靠卖蔬菜发展,他们将农业做出了新花样——充分发挥高优蔬菜优势,规划用活百亩集体农田资源,以“蔬乡果镇田园综合体”为定位,打造面前埔百亩生态创意农旅休闲体验项目,将发展休闲农旅作为产业特色。
如何将规划图转变为施工图?
面前埔村首创“国企+民企”合作运营模式,种植牛奶玉米、草莓、藜麦等,打造可实现四季采摘的七彩果蔬带,就地吸纳农民创业就业,同时利用天然东溪风景及其两岸资源,建设沿溪慢行步道、木栈道、种植樱花特色景观等项目,打造一处以东溪为主题的游乐、休闲运动为主要功能的湿地休闲区。
目前,面前埔村已先后推出三五丘研学基地、七彩田园农事体验园区、庄家宝蔬果研学基地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可供游客开展绿色采摘、乡村旅游、亲子研学、户外拓展等特色休闲游,至今已累计接待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带来经济收益近千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该村的“三五丘七彩田园”还入选为2022年度厦门市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典型案例。
无独有偶,围绕田园综合体,新圩镇大帽山社区也闯出了一条新路。
大帽山境格桑花田 魏克丰/摄
大帽山农场位于厦门市翔安区北部山区,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远离城市喧嚣,享有“厦门后花园”“天然氧吧”“森林公园”等美誉。
大帽山社区在全市首创“市级国企+区级国企+国有农场”联合开发休闲农业的“三国演绎”新模式,孵化出“大帽山境”田园综合体这一休闲农业高端项目——同时也是厦门首个田园综合体,导入“休闲农业+文旅+居住”的产业模型,推动厦门北部旅游圈联动发展,并在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帮助原村民转岗就业。
与此同时,该社区极力推动油茶种植、花卉培育、果园观光采摘等产业,实现三产融合升级,其中,猪小惠、火龙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已初具规模。
大帽山境 魏克丰/摄
“近年来,新圩镇在突出区域特色的基础上,充分依托本地农业特色产业优势,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以传播农耕文化、展示田园风光为着力点,打造‘田园+产业’相得益的现代化美丽田园。”新圩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圩镇不仅农业优质高效,旅游业的发展也齐头并进,今年,该镇又多了一块金字招牌——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不仅如此,面前埔村、大帽山社区双双高分获评省级金牌旅游村,面前埔村还入围了“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名单。
“农”与“旅”的邂逅,碰撞出美丽的产业火花。
据介绍,新圩镇正积极培育特色旅游新业态,以产业为导向,结合沿线文化、景观融合发展、环境整治,连点成线,精心打造两条旅游动线,分别是“乐野山踪:‘马塘山-大帽山’动线”“蔬香古韵:‘面前埔-古宅’动线”,串联马塘精神主题馆、初心馆、七彩田园、大帽山农文旅综合体等点位。依托精品旅游动线,2022年,新圩镇累计接待游客30万余人次,旅游创收3200余万元,同比均实现正增长。
一村一品,全域发展
“新进直播间的朋友先点点关注,这里是新圩融文旅驿站八月‘圩日’活动的现场,我手里拿着的是新圩后亭村的麻油鹧鸪……”
在8月举行的“圩日”乡村振兴带货直播活动中,翔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新圩镇食品企业等有关负责人变身主播“带货”,现场直播介绍金柄面线、后亭鹧鸪、十二夏天燕窝粥等新圩农特产品,助力打开“云端”市场。
后亭鹧鸪
据了解,鹧鸪养殖是新圩镇后亭村的富民产业,该村积极培育首批乡村产业带头人,稳步打造“孵化、养殖、生鲜、预制菜、餐饮”这条鹧鸪全生态特色产业链。
近年来,随着销路的不断扩大,后亭鹧鸪的名气越来越响。位于后亭村的紫云溪口鹧鸪养殖场,是目前厦门市唯一一个规模化鹧鸪养殖场,年均养殖量30万羽,去年产值达800万元。作为厦门市2023年扶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试点,该养殖场正在进一步改造提升相关设施,打造新型种养结合的示范点,带动更多周边群众就业。
马塘村的食品制造,面前埔村和大帽山社区的农旅融合,后亭村的鹧鸪养殖……在新圩镇,特色产业呈现多元发展的喜人态势,凭借着绿色发展的金钥匙,更多村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我们坚持‘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发展每个村居的特色产业,因村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乡村振兴产业支撑。比如,古宅大蒜是厦门市出口创汇蔬菜品种之一,也是全区唯一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乌山青葱,成为厦门市最主要的青葱种植基地和全国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上宅村发挥龙眼产业特色,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凤路村以特色种苗养殖培育、花卉种殖培育为特色,年生产超2000万株。”新圩镇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新圩镇将探索农业仓储、冷链供应、预制菜加工、销售等农业全产业链,做好高优农业文章。
除了优质高效的农业,近年来,新圩镇党委、政府还聚焦“宜居”“宜业”“和美”,在更多产业上精耕细作、多点发力,以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村和谐进步、农民增收致富,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新圩的产业布局是以镇区为中心的产城融合组团,顺位分布着(西部)轻工食品产业组团、(北部)生态文旅组团、(东部)循环经济组团、(南部)专精特新组团。”据介绍,为保障重大项目提速增效,在过去一年,新圩镇有力推动了14个征拆项目,完成征地1035亩、拆除房屋30505平方米,100%完成年度任务。而随着同翔高新城东扩和基础配套设施的持续完善,新圩镇愈加成为新时期宜业热土,越来越多的高等级项目落户新圩,助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2022年,新圩镇全面完成云头、凤路等试点村及“面前埔-古宅”动线项目建设,全区首个镇级乡村振兴馆建成投用;全市首批省级集镇整治样板工程完成建设;9个村(居)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大关,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今年,新圩镇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大帽山、后埔、后亭、金柄、村尾等市级精品村、试点示范村建设,加快推动大帽山三角梅园节点整治改造工程、大帽山路(山岬路-凤路村)两侧建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等13个项目建设,提升乡村振兴实效。
收获的喜悦 魏克丰/摄
在今春以“三争开新局,益企创未来”为主题举行的政企座谈会上,来自区、镇及相关单位领导与新圩辖内的企业家代表围绕产业发展、营商环境等谈感受、提建议、话发展。这场座谈会不仅打通服务企业绿色通道,为新圩经济发展蓄势赋能,也充分展现了新圩镇服务企业、奋力发展的坚强决心和信心。
产业兴旺之路越走越宽阔,新圩镇未来可期。
展望未来的高质量发展蓝图,新圩镇主要负责人信心满满:“我们将聚焦‘宜居’,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刷亮‘七彩田园’‘大帽山旅居’等名片,建优全域生态旅游小镇;聚焦‘宜业’,全力保障同翔高新城新圩片区项目建设,巩固壮大银鹭、白云飞等‘五个产业组团’,构建产城融合新格局;聚焦‘和美’,全速推进新圩学校、新圩卫生院、儿童公园等项目建设,坚定不移补齐短板、强化治理、普惠民生,以优异成绩献礼翔安建区20周年。”
(来源:海峡乡村杂志社)
厦门新圩镇: 产业高质量 振兴动能强
-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走访百里八闽乡路 擘画乡村振兴蓝图
近日,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协同马克思主义学院、园艺园林学院、相思岭乡村旅游产业学院等共同组建基层服务践行团,紧扣“大思政课”建设要求,聚焦红色文旅,发挥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联合开展为期6天的2024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4年09月10日
-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二)| 系列报道㊺外石村的故事
时光煮雨,岁月缝花。说起乡村振兴的故事,邵武卫闽镇外石村是一个有说道的美丽乡村。它从曾经的富饶落寂到贫困,又从贫困逐渐走向富裕,从没落走向振兴,继而从振兴走向乡村文化复兴,成为福建闽北一个有底蕴的文化之村。
2024年09月06日
-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二)| 系列报道㊹新生活的霞彩
闽东屏南县甘棠乡漈下村是一个有着 500 多年历史的村落,伴随着城镇化浪潮,漈下村一度人口外流,从昔日的一个大村凋敝成空心村。2015年春天,公益奇人林正碌入村考察,发现这个传统村落生态环境优越,人文积淀厚重。在屏南县委宣传部的支持下,他决定在此创办公益画室教村民画油画,推动文创产业发展,用文化改变村民们的生活。
2024年09月05日
-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二)| 系列报道㊸“三治”融合,为乡村振兴赋动能
芗城区石亭镇下高坑村小区门前小公园的凉亭,是村民们茶余饭后最喜欢去的地方。在那里,大家可以聚在一起畅所欲言,聊心事、提建议,从家长里短到村庄建设、小区管理、村级经济发展……很多村级治理的“麻烦事”就在村民们的“你一言、我一语”中迎刃而解。
2024年09月05日
-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二)| 系列报道㊷红绿相融,书写文旅发展新篇章
长汀县濯田镇水口村位于汀江与濯田河及浏坊河的交汇口,形成三江汇流的独特自然景观。村庄东部的汀江岸边,有一个古老的渡口,从南宋端平三年(1236)宋慈开辟汀江航运开始就有文字记载。从宋朝到解放初期的七百多年间,南来北往的船只川流不息,商帮过客络绎不绝。古树林、古驿道、古民居、古街道、古渡口……守护着这座江边的古老村落。在新时期的春光里,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交相辉映,书写着绚丽多彩的华章。
2024年09月05日
- 2024-03-19
- 2024-01-18
- 2024-01-18
- 2024-01-17
- 2024-01-16
- 2024-01-16
- 2024-01-08
- 2024-01-05
- 202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