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口村全貌

 

初秋时节,驱车于屏南的山路上,一路畅行,清风徐徐好不快哉。放眼远望,蜿蜒的公路像散落在群山间的白玉带子,串起了一座座古村落。此行的目的地是棠口村,早就听说那里有被誉为“中国最美廊桥”之一的千乘桥,还有古亭、古寺、老洋房和隽永铭刻的红色印记。

 

棠口村位于宁德市屏南县棠口乡,始建于南宋庆元初年(1195年),迄今已有820多年的历史。棠口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不仅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还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并于2021年获评福建省“金牌旅游村”。村里的名胜古迹居全屏南县之首,其中最出名的就属千乘桥。此桥曾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所收入,并于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乘桥

 

一进棠口村就直奔千乘桥而去。顺着溪流,远远看到一座木质廊桥,似展翅的雄鸡横跨在溪流之上,这便是了。千乘桥是一座“编木”式木拱廊桥,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祥峰桥”,始建于南宋理宗年间,其后命运多舛,经多次损毁重建,在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由秀才周大权等人再次募建,留存至今。

 

千乘桥全长62.7米,宽4.9米,桥面距水面高度9.7米。东有石阶40级,西有15级。一墩两孔,墩呈船形,为花岗岩石砌筑,墩尖端雕刻为鸡头形状。桥系瓦面屋顶折线型木拱桥,结构牢固,承载力强,据说桥面上可以容纳上千人通过,故后改名为“千乘桥”。800多年来千乘桥虽命运多舛,但仍旧横跨于棠口溪两岸,守护着这座古老的村落,为村民提供出行方便。桥志铭中“架木凌空,上拟虹横百尺;临渊累石,下同鼎峙千秋”之句是该桥的最好写照。

 

古老的木构拱桥

 

千乘桥周围植被茂密,沿河种了一片竹子,风光旖旎。行走于桥上,观看桥的内部结构,会发现整个桥身全部使用木头,采用榫卯结构,不用片钉寸铁,展现了中国工匠的卓越智慧。桥与庙的结合是中国古代桥梁的一大特色,廊桥还是民间特有的祭祀场所。在千乘桥的中央,设置了神龛,供奉的是五显灵帝菩萨公。摆放位置也有讲究,是正对着的溪水流淌的方向,据村民介绍,这样设置有镇水的作用,可确保廊桥平安。木拱廊桥最怕火,在神龛边上就放着防火灭火装置,守护着古桥,也提醒村民要有防火意识。

 

千乘桥内

 

千乘桥以南北向横跨溪流之上,桥的两岸周边有好几处名胜古迹,可在此细细游览一番。桥的北岸有座祥峰寺,始建于南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重建。寺门高悬的匾额为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题。寺门不大,进去后才发现别有洞天。全寺面积达849平方米,寺边有花圃,寺后有果园。寺内大雄宝殿前建天井与厢房均为宋代建筑风格。1985年棠口信众自愿集资重修,并塑有诸佛金身。尚保存有古代石锣石鼓一对,石碑4块颇有文物价值。祥峰寺的寺门对着深潭绿水,苍松翠竹,又与“双峰”“两涧"“镜湖”“松岛”“钓台”“石印”“八角亭”“千乘桥”等棠溪八景相连,风景十分优美。

 

祥峰寺

 

八角亭就位于千乘桥的南岸,又称“奎光阁”,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亭有三层,尖高2米,系抬梁式八角尖顶木构建筑。亭顶塑有七层小塔,精巧别致。亭子坐东向西,登楼四望,湖光山色,宛如画卷。曾有清进士张正元的“高挹金台俯酒潭,樗坛松岛迭相参,好山好水来奔赴,直把屏南作剑南”的赞句。为棠溪八景之一。

 

八角亭

 

八角亭的边上是林公殿。林公殿建于清末,坐东朝西,系四扇抬梁土木结构建筑。殿前有座亭子,既可纳凉,还可期待外出亲人的归来,当地村民因此称它为“叼福亭”。殿内上厅塑忠平王林公神像,下厅设戏台、天井,中有月台厅。自天井拾级而上,左右边是两骑石马,两个马夫,门口建下马廊。这里曾经是闽屏游击队的作战指挥部。2001年春,棠口群众为了保护古迹,自愿集资重修林公殿,才有现在香火缭绕古朴庄重之景观。

 

像林公殿这样的红色文化遗址,棠口村还有很多。在千乘桥附近、鉴湖北侧的松岛上坐落着一座“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1938年1月24日,闽东红军独立师各部就是在棠口村集结,改编为“国民革命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北上抗日。

 

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

 

纪念碑采用花岗石材制作,正面为大型浮雕,再现闽东乡亲送别子弟兵北上抗日的动人情景和新四军六团驰骋抗日战场的恢宏场面;背面镌刻着新四军六团芳名录。

 

在棠口村龙辰岗上有一片以淑华女校、“姑娘厝”、潘美顾医院为代表的西洋建筑旧址群,也是“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部旧址”。

 

据当地人介绍,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洋人来屏南县,想在这里传教、办学、行医。经过一番考察最后选中了棠口村落脚,历经十几年,建设了包括教堂、学校、医院、幼稚园在内的几十栋洋房,连成了一大片。给这座古朴的村落画上“西洋景”。1938年,闽东红军的到来为这片西洋建筑群刻上红色烙印。当时的闽东特委和师部领导机关驻在小洋房“姑娘厝”内。“姑娘厝”,也称修女楼。所有房间、窗户均为西式风格,门顶端为合掌形,上置扇形玻璃窗,房门一律安装弹簧自动锁,配上铝质拉手。一楼前设活动室、阅览室,二楼为寝室,每个房间均有壁炉。1986年,叶飞回到闽东故地,还为“姑娘厝”题写了:“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部旧址”。

 

现在这片老洋房紧挨着棠口镇镇政府,红窗灰瓦、青砖白墙,独特的拱门设计,座落在棠口的传统古民居外侧,色调和谐地融入周围环境又独自优雅着。

 

棠口西洋建筑群及淑华女子学校

 

走进淑华女校,叶飞将军当年就是在学校操场上,向全体红军游击队指战员宣布:闽东红军独立师及各县红军游击队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淑华女校是中华圣公会所办的寄宿制教会学校。开始只办高小,后增办初中,为屏南最早的中等学校。

 

边上的潘美顾医院是基督教会在屏南办的第一所西医院,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设内科、外科等多科室,手术室等。院内有宽阔的操场,四周绿树成荫,环境清幽。

 

岁月如梭,经过百年风雨的洗劫,棠口村的西洋建筑保留较完整的除了上述三处还有牧师楼等,这片西洋建筑旧址群被视为文化遗产,妥善保护。

 

棠口村除了有历史悠久的古建筑,铭刻着红色印记的老洋房,还有秀美的自然景观。参观完旧址群,一路缓行来到棠口村祠堂面前的“镜湖”。水平如镜。据说,每逢湖水上涨,就会游来数百条鲤鱼。其中还有两口井,一口水色清澈,另一口水质浑浊,十分神奇。外有一涧称“九曲溪”傍湖而流,下游有一小潭,潭中隐藏着红石一方,被村民称为“石印”,古时相传此印若现,村里有人高中。

 

 

要想登高观赏棠口村全貌,便要登上位于村东面的“林公岗”,海拔虽只900米高,但站在峰顶可望见白溪、里凤林等几十个村庄。设有“忠平王林公”碑座,数百亩之内,松竹常青,茶果花香,东南方靠“炉坪水库”可望上下两湖全景,心旷神怡。

 

棠口乡北面两溪交汇处,有一处“天然游泳湖”,水碧波清,鸟飞鱼游,是人们游泳垂钓,休闲观光的好去处。“犁潭水库”(旺坑电站水库)上游从棠口村水尾“溪东”起至安溪村的“炉坪”,其面积近千亩,沿途山清水秀,山花灿烂,可供游艇观光,水上休闲旅游。

 

(来源:《海峡乡村》杂志2023年10月刊)

网站首页    清新福建    【金牌旅游村】屏南棠口村:廊桥水乡的红色印记

【金牌旅游村】屏南棠口村:廊桥水乡的红色印记

2024年3月7日 10:24
浏览量:0
导 航
热 点 推 荐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