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通人和石圳村

文_黄锦萍

 

我的乡村振兴故事从绿皮火车开始。绿皮车是我小时候向往的火车,坐一次可以炫耀好一阵子。如今已经迎来动车、高铁时代,我以为没什么人坐绿皮火车了,没想到上了车旅客满满的,几乎没有空位。这是一列从福州开往闽北各个县城的惠民列车,到政和的车票37.5元,只够在市区叫个网约车。事实是福州到政和的轨道上没有动车,也没有高铁,只有绿皮车,没有选择。整整3个小时,我深刻体验了一回坐绿皮车慢悠悠赏乡村田野风光的滋味。

 

政和政和,政通人和。政和是一个被皇帝赐名的县城。政和茶事兴盛于唐末宋初,宋朝时期即为北苑贡茶的主产区,是世界白茶原产地。宋咸平三年(1000)置县关隶,宋政和五年(1115),茶瘾成性的宋徽宗品尝关隶县进贡的白茶白毫银针后,龙颜大悦,将年号“政和”赐给关隶县,改名政和,沿用至今。一个被皇帝赐名的县城好生了得,千年之后的政和,是不是宋徽宗当年预言过的模样?

 

石圳跨山廊桥

 

石圳村,离梦境很近

 

我要拜访的村庄是政和县石圳村,一座从宋代就已经形成的古村落,青山绿水环绕着村庄,古迹与田园交相辉映,世外桃源般幽静。古老的村庄是一定会寻到历史痕迹的,果然,我在村头发现了一棵千岁古樟树,奇怪的是古树上有着一道道深深的勒痕,一问才知道这里原来是古码头,难怪有一座妈祖庙。明末清初,石圳湾水深流缓,水面宽阔,星溪河一带水运繁忙,石圳湾成为政和境内重要的中转码头。特别是水丰的季节,大批粮食、食盐、茶叶都在这里转运,常年在这里靠泊的竹筏有几十条之众。繁忙的航运促进了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当时码头附近商铺林立,布店、杂货铺、茶庄、药铺、豆腐坊、金银店、粮食庄场等应有尽有。当地村民告诉我,这棵老樟树的勒痕,就是年复一年被拉船和筏的细缆绳勒成的。作为政和历史上一个水陆中转码头,航运业给曾经的石圳带来了数百年的繁荣。如今,石圳的航运业虽早已衰败,曾经的“石圳古码头遗址”也成了现在的游客服务中心,破旧的古屋变成历史遗存,留下古村落曾经的沧桑。

 

石圳村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十分独特,它背靠牛背山,三面为七星溪所环抱。古代时处在古官道桐岭铺和倪屯铺之间,是政和通往省府的交通孔道。走进石圳村时已经跨越了千年,我抚摸着夯土墙的古民居;喝着宋徽宗迷恋的野生白茶;学着古人站在古樟树下冥想;在星溪书院的断垣残壁旁,听千年前传来的朗朗读书声——仿佛这一切就在昨天。

 

让我为你描绘一下今天的石圳村吧:蓝天白云之下,照出村庄的轮廓,如果有雾更好,村在雾中,雾在村中,感觉离梦境很近。山清水秀是最基本的,群山翠竹满眼绿是感受到的,脆脆的鸟叫声是直接听到耳朵里去的,小桥流水是流向诗和远方去的。这些景色,写在石圳村理宗堂内的楹联上了:“山色溪声,曾伴晦庵游此地;天光云影,还登高阁忆斯人。”

 

石圳村有一座连筋桥,桥下河水清澈如镜,把蓝天白云都装进去了。在青山绿水间仰望卧牛岗,一座新建的三层木质仿古廊屋廊桥飞架两山之间,好远就能看得见。这座创下闽北地区高度第一的廊桥,单跨度最长,廊屋规模宏伟,造型古色典雅,廊桥中融入朱子理学文化元素,承载着“政通人和”的美好寓意。

 

近年来,政和县委、县政府加大对石圳古村保护和建设力度,坚持建设与古村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恢复古村落面貌的同时,着力打造村庄美、生态优、百姓富、集休闲与农业观光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2016年,石圳村获评国家AAA级景区,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特色小镇。

 

2017年11月,石圳村新农村建设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

 

2022年12月,石圳村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品鉴政和白茶,感悟朱子文化”成为石圳靓丽名片。

 

廖俊波书记到石圳村与群众共商发展大计,左一为袁云机

 

袁云机,邻家玫瑰也铿锵

 

漫步石圳村庄,美得让人心安。这里空气新鲜,闻到的是花木青草的味道;这里水车轮转,宛如石圳版的云水谣;这里古木参天,护佑着勤劳善良的乡民;这里干干净净,地上没有一点点垃圾。是谁把村庄打理得如此井井有条?是谁让村庄每一天每一刻都保持得如此洁净?是谁让落后贫困的“空巢村”变成今天山清水秀的和美乡村?好多人告诉我,这位领头大姐叫袁云机。

 

袁云机在自己创办的民宿里等我们,袁云机走出来迎接我们的样子很亲切,一看就是能做事的邻家大姐。我们坐定,喝袁云机自己制作的白茶。这种白茶带梗条的,连梗带叶地泡,我还是第一次喝这样的白茶。袁云机开讲了。10年前,也就是2013年,时任村党支部委员兼妇代会主任的袁云机到周边村庄参观,发现别人的村庄都打理得漂漂亮亮,已经成为美丽乡村,而自己的村庄还是那么臭、那么脏,连自己都不想待。袁云机的脸挂不住了,在外打拼的生意不做了,她要回石圳村来一场革命,彻底改变村庄“房前屋后脏乱差,垃圾满路堆成山”的现状。亲朋好友都劝她别做吃力不讨好的事,被人笑话。但袁云机却铆足了劲,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当年9月,她呼朋唤友,号召村里的姐妹和她一起干,这一喊,60多岁的余金枝、郑学玉来了,50多岁的赵美容、丁章英也来了,9个姐妹齐刷刷地向她报到,从此,一个石圳十姐妹“巾帼美丽家园”建设理事会就这样成立了!

 

万事开头难。做卫生首先要有垃圾桶,可是到哪里去弄垃圾桶呢?袁云机想到了向镇里要。10个垃圾桶的故事说了两泡茶的功夫还没有说完。原来袁云机独自跑到镇里要垃圾桶,镇领导觉得就靠几个村妇把村里的卫生做好才怪呐,显然不相信,照样忙自己的事。等事忙完,月亮都升起来了,袁云机还在那里等着,镇长被袁云机的“一根筋”所感动,终于答应给她10个垃圾桶。袁云机如获至宝,把垃圾桶摆到石圳的村头巷尾。她带头拿出4万元,号召理事会成员你3000我5000,凑了7万多元作为卫生保洁的启动资金。就这样,她说干就干,带领9个姐妹顶烈日、搞卫生、挖沟渠、运垃圾;晚上又集中在一起商讨解决遇到的困难。此时,时任县委书记廖俊波得知袁云机等石圳十几位妇女的事,他来到石圳调研,肯定她们的主人翁精神,鼓励进一步拓宽思路,不仅要让石圳干净起来,也要让石圳群众富起来。此后,廖俊波常与石圳村民同坐一条板凳,共商石圳发展,他贴心地说,不赚钱的事政府来做,赚钱的事村民来做,让石圳绿起来、游起来、活起来。

 

建设美丽乡村,做卫生仅仅只是开始。有村民不理解,乡村就是乡村,祖祖辈辈都这么生活过来的,不干不净照样过日子,何必多此一举?好在她们认准了一个理,无论怎样都要让村庄干净起来!风雨彩虹,铿锵玫瑰,十姐妹真有点侠女气派。袁云机说,顶着压力带头拆除17座违章建筑时,她被人辱骂过;制止河道乱采沙石时,她与人争吵过;把自家腾出来办农家乐,父母无处居住、弟媳好几天不能洗澡时,她愧疚过;对方无理取闹,到处上访时,她委屈过……但这些丝毫没有动摇她建设美丽家乡的决心。袁云机总是说:“我是党员,要做领头羊,再苦再累都必须自己扛着,石圳一天天美丽起来,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石圳中华紫薇园

 

从头越,巾帼盛开紫薇花

 

美丽乡村姐妹共建。看看她们的劳动成果吧!袁云机带领9个姐妹及村民运垃圾、掏水沟、捡石头、铺巷道、拆违建、通古渠、筑篱笆、兴绿化、清空地、改旱厕,仅1个月时间就搬走了堆积30多年的垃圾山,挖通1500米的古水渠、砌成5000平米的护堤,清淤800多米的污水沟,还恢复了4口古井,村庄渐渐漂亮了起来。在袁云机的带领下,石圳村走出一条“组织引领、党员带头、妇女主导、全村参与”的建设新路子,一个清清爽爽的古村落成为别人的样板。这还不够,袁云机带领理事会租了130亩地,用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联合5个农户投资75万元建成30亩葡萄采摘园;号召理事会成员种植30亩向日葵,鼓励村民种植30亩樱桃园摘园;同时还种植10亩茉莉花园,发展手工制茶作坊,朝休闲观光农业迈进。村庄因袁云机及姐妹们的努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省市领导对她建设家乡的热情和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可看、可学、可复制、可推广”,石圳村被省妇联列为“巾帼美丽家园”创建示范点。

 

山色溪声传承朱子文化,“最美风景”廖俊波书记留名。从头越,巾帼盛开紫薇花;好风景,开启和美新生活。陪同我采风的政和干部陈夏告诉我,石圳村通过深入挖掘白茶文化、朱子文化和廖俊波先进事迹,形成“品白茶、寻朱子、学俊波”的石圳旅游文化特色,走出一条“组织引领,党员带头,妇女主导,全村参与”的富民强村特色发展之路。

 

好一座政通人和的石圳村!

 

网站首页    乡村振兴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二)| 系列报道⑦政通人和石圳村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二)| 系列报道⑦政通人和石圳村

2024年4月15日 16:27
浏览量:0
导 航
热 点 推 荐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