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陈海容

 

丹岩村位于漳州市长泰区西北部,距县城40公里,东邻岩溪镇顶山村,北连安溪县龙涓乡,南与正达村相连,是省级生态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国家级生态优美行政村。近年来,丹岩村借力乡村振兴的东风,充分发挥山水美的生态优势,巧手造美景。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之美、产业之美、人文之美,撬动乡村振兴新引擎,勾绘出一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美丽画卷,用全域生态化的理念开启了一场“今非昔比”的乡村蝶变。

 

百樟林

 

环境整治,穷山村变身“小桂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首诗用来形容丹岩村,最是恰当不过了。踏入丹岩村,这里风光旖旎、景色宜人,一个个浑然天成的景点扑面而来,祖国大江南北的美景逐一呈现,让你一点都看不出这迷人的山光水色是近年丹岩村开展环境整治时打造的丹岩村村景成果:有江南水乡“小桂林”,有瀑布群景观,有大胆创意“喊泉”项目,有山姆碑夜光漫道,还整理提升黄西坑水库、百樟林、古民居等景点,汇聚而成生态观光、文化游览、民俗体验于一体的农村旅游产业新业态。

 

如果你是初来乍到,你肯定想不到丹岩村旧貌的“脏、乱、差”: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房前屋后处处污水横流,颓墙伴着杂草丛生,村中的黄土小道一遇下雨就泥泞不堪,行走都无从下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逢年过节回家都待不了几天,更不用提走亲访友的亲戚朋友,更是连连摇头。如何让贫穷偏远的丹岩村焕发出山乡独有的魅力,如让农民享受改革开放的红利,走上富足生活的道路,成为丹岩村几任班子迫在眉睫的任务。

 

早些年,由于村民上山过度开采砍伐树木,村庄的生态环境体系受到严重的摧残,山村的水土流失极为严重,一下大雨,溪水便泥沙滚滚浑浊不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保住这绿水青山,丹岩村“两委”制定了封山育林的村规民约,与每户村民都签订山林管护合同,严格执行“十不准”的封山育林制度,鼓励民村种植毛竹、松树、杉树等经济林,既有效提高植被覆盖度,减轻了水土流失,又促进了村民增产增收,恢复和保护了这一方青山绿水。

 

建设基础设施要投入大量资金,改造村容村貌也要大量资金。贫穷偏远山村的发展道路要往哪里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要从哪里来?近年来,村“两委”班子铆足干劲寻找着发展的机会。得知实施旧村复垦项目既可以整治村庄面貌,又有上级专项经费,村“两委”班子抢抓机遇,先后3次实施旧村复垦110亩,共筹集项目资金4500万元,统筹用于村庄环境整治及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水系环境整治,做活做强“水”文章。2016年,村集体投入资金600多万元,沿鲤鱼溪修建生态护岸,充分保留河道类型、护岸现状、河岸植被和水流蜿蜒曲折、宽窄不一的自然形态,整合融入田园、古树、古厝、古庙等乡村元素,有效保护鲤鱼溪周围生态环境。2017年,村里再次投入380万元资金对鲤鱼溪进行二期修建,经过综合整治,河道拓宽了,防洪能力提高了,水质和生产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建设安置小区3个,安置群众114户,建设乡村公园1.7万多平方米,亲水漫道2.4公里,硬化农村道路11.5公里,危桥改造3座等,既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又改善了人居环境。

 

古厝

 

如今,丹岩村每家每户的农舍都重新粉刷墙壁,绘上一幅幅充满了生活气息的艺术彩绘。村民们还在房前屋后种满了错落有致的瓜果蔬菜,瓜藤在自家围起来的篱笆上攀爬结果;水泥地上嵌着漂亮的鹅卵石,唤醒游客对家乡的记忆和眷恋,亲身体会乡风乡俗,感受乡味乡情,留住浓浓乡愁。

 

特色农业,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为了助力村民致富,丹岩村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通过进行农业补贴、帮促流通、联系专家技术指导等多种措施,培育壮大蔬菜、育苗、花卉等特色产业,不断引进特色农业种植,鼓励村民发展特色花卉产业和芙蓉李产业,增加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引领农业转型升级,实现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目的。

 

早春时节,漫山的李花洁白如雪,吸引众多的游客前来观赏花季,可谓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初夏时深红硕大的果子挂满枝头,累累的果实压弯了树枝,可口美味的芙蓉李又吸引大批游客采摘品尝。这一片片的李园,源自丹岩村“两委”不遗余力地推动村民种植芙蓉李,并且成为如今丹岩村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

 

丹岩村村景

 

同时,芙蓉李种植成本低,管理简单,价格又稳定,是低投入高产出的水果。丹岩村6组有一户村民由于缺乏发展技能,发展动力不足,再加上家人患病,家庭一贫如洗。种植5亩多的芙蓉李后,年产量达到2万多斤,增收达2万多元,走进丹岩村,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芙蓉李树格外引人注目,果林间,忙于采收的农户喜笑颜开。丹岩村的芙蓉李还上了2020年度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名单,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丹岩村拥有森林覆盖率85%的资源禀赋,依托这一优势大力发展“花、果、苗、药”等林下经济。打造了本地最大的多肉王国“万众花卉基地”,培育绿宝、冰城等多肉植物300多种,各种盆栽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珍珠芦荟、十二果、玉露、楼兰等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多肉植物更像是奇珍异宝,让人目不暇接,赞不绝口;旧村复垦30亩土地推广紫米种植技艺,试点多肉与朱顶红的组合盆栽模式,提升产业效益。走进丹岩村大森林花卉的盆栽种植温室大棚,仿佛走进了浓缩的大自然。试点推广药食同源种植基地七指毛桃400亩、试点引进金线莲种植80亩,并适度开展土鸡、土鸭、鹌鹑等林下养殖。同时,在果蔬种植户中大力推行和实施农业生态修复工程,注重科学管理,增加有机肥的使用,减少农产品的污染,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让蔬菜水果回归绿色本源,让乡村增加绿色魅力。

 

丹岩村还通过扶持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设,发展采摘园、参观基地,加快推进黄西坑万众花卉果蔬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和长泰区鲤鱼溪家庭农场建设,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村有主导产品、户有增收项目。仅2020年,全村就发展芙蓉李产业1000多亩,帮助群众增收150多万元;发展多肉、樱花等特色花卉410亩,帮助群众增收190万元;发展黄金百香果等传统农业85亩,帮助群众增收40万元。

 

“乡村旅游+”,让风景变出“钱景”

 

一个个看似随意拈来的景点,那么恰到好处地镶嵌在山村间:清澈的鲤鱼溪水环绕丹岩村,依托清澈的溪流,在从青山间积聚出一泓清潭,在青山古树间悠悠流过,小桥流水、凉亭水车,一派闽南的“桂林山水”;雨水充足时,下游的溪水漫过水坝一跃而下,形成几十米长的月牙形瀑布,阳光下水雾氤氲,颇为壮观;沿着鲤鱼溪蜿蜒而上,老榕树依然挺拔,像撑开一把伞护着小村庄;更深处的群山里,100多株老樟树形成独特的“百樟林”,犹如置身奇幻森林;溪流潺潺,涓涓细流汇聚在黄西坑水库,碧水连天中倒映出水边的座座青峰,天地间只此青绿,恰可洗去一身的凡尘。

 

丹岩村村景

 

良好的生态环境,旖旎的田园风光为丹岩村带来人气的同时,也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商机。为发展乡村旅游,丹岩村提出了建设“醉美坂里,清新丹岩”的口号,融合本地特有的红酒文化、农耕文化等元素,依托丹岩古民居及原生态山水资源,开发“闽南古厝”“星空、望野”主题等特色民宿;打造了“小桂林”、黄西坑水库、百樟林、古民居等多个景点,开发集自然风光、人文体验、主题游乐、农学研训、运动拓展、养生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并串联成“一日游”精品路线,让游客感受不同乡村风俗,唤醒浓浓的乡愁。2021年,

 

丹岩村推出“喊泉”项目,让游客肆意呐喊放飞心情;投资160万打造山姆碑夜光漫道,将一条偏僻的村间小路打造成夜光漫道,吸引众多游客来此小憩漫步。

 

通过这些年的努力,丹岩村不遗余力地推行“两山”理念,提出“让乡村治理有价值”的口号,探索美丽乡村的旅游发展规划,结合“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深度融合的一体化发展思路,在美化乡村的同时,也让百姓的腰包鼓起来,绘就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网站首页    乡村振兴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二)| 系列报道⑰丹岩村“乡村蝶变”绘新景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二)| 系列报道⑰丹岩村“乡村蝶变”绘新景

2024年6月13日 10:42
浏览量:0
导 航
热 点 推 荐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