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岭村:厦门现代农业的典型

 

文_郑其岳

 

双岭村俯瞰图

 

厦门市集美区灌口镇西北部,有一座风景秀丽的越尾山,清峻峭拔,云雾缭绕,山腰上隆起两条山岭——龙公岭和龙母岭,构成“虎卧越尾,龙藏双岭”的地貌特征,形成山脚下“双岭村”名字的由来。全村面积约7.5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民小组,324国道穿村而过,总人口6719人。

 

近年来,双岭村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乡村休闲养生旅游业为辅的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滨海城市“后花园”、交通干道沿线等区位优势,依托丰富的田园山林资源和知青文化资源,形成了一批优质的现代农业品牌,如禾祥西生态新农业基地、古樾山庄、龙谷山庄、中泉源山庄和金玲珑葡萄园等,并着力打造集生鲜烧烤、果蔬采摘、农耕体验、亲子研学、户外拓展为一体的多样化田园乡村旅游,整合串联全村资源,以点带面形成资源互补,打响乡村旅游品牌。

 

阳春季节,万物萌发,正是春耕采收的好时节。位于厦门市双岭村的禾祥西生态新农业基地的大棚小番茄迎来丰收,每天采收达一万多斤。

 

走进“禾祥西”的现代温室大棚,一串串红彤彤、金灿灿的果实累累而挂,让人喉头生津。采摘、清洗、分拣、装盒、打包,数十名工人各司其职、有条不紊、争分夺秒地工作着。基地创始人方照告诉笔者:园区内主要种植小番茄,还有少量的草莓和蓝莓等,小番茄主要分为玉女番茄和金黄色番茄两种,产品除了在厦门“元初”等高端超市销售,还销往广东、浙江、江苏等地。

 

据了解,小番茄为无土栽培,通过智能化设备每天定时定量给作物输送“营养液”。与土壤栽种比较,这种方式更显便捷高效,还能避免一些植物病害的发生与蔓延,提高了番茄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和方照交谈得知,2015年他从厦门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身为90后的方照毅然决然卖掉父亲留给他的房子,和厦门大学药学系毕业的徐飞一起联袂结伴,筹集1000多万元的资金,来到集美灌口双岭村租地,创立了禾祥西生态新农业基地。

 

当笔者问到为何选择农业这个项目,他说基于五方面的原因:一是不安分守己的秉性所致,在大学就读期间,他就利用电商经营大学生所需物品,赚了一些钱。二是自己出生于农村对土地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三是认为农业生产现状仍趋传统,有待提升,蕴藏较大的商机。四是父亲在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任职,对农业技术有所研究,能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五是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对农业有关的政策扶持。

 

厦门市思明区有一个颇具名声的“禾祥西”商圈,之所以选用“禾祥西”作为商标名称,他们有一番考虑:“这个地方商业气息浓厚,比较小资,与自己追求的现代农业相吻合。”企业坚持走新型农业发展道路,专注于番茄垂直线细分领域,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摈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简单思维和发展模式,积极利用高科技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进生产科技化、标准化、智慧化,将技术切实转化为现代农业的有利竞争优势。

 

企业先后整合100余户农民出租的闲置土地300多亩,推动农民每户每年增收1万多元。企业优先录用双岭村村民,吸收上百名农村劳动力,并为农户传授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技术和互联网营销手段。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方照和徐飞的创业过程,曲折坎坷,可谓一波三折。

 

2016年9月15日的中秋节,正是他创业的第二年。超强台风“莫兰蒂”在厦门登陆,狂风暴雨,造成极严重的危害。刚刚投资1000多万元的大棚等设施损毁殆尽。方照和伙伴欲哭无泪,痛心疾首,还是咬紧牙关,东借西挪,又筹集一笔资金投入,重整旗鼓再出发。俗话说,漏船偏遭连夜雨。2017年,又遭遇极端低温天气,种下的小番茄和草莓等冻死冻伤大半,产量几近腰斩。好在技术方面并未出现较大的问题,经过不断实践调整,2018年以后,他们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小番茄和草莓接连喜获丰收,特别是小番茄,一般在八九月种植,11月挂果到翌年的五六月,采收期达到六七个月,比传统种植仅有3个月的采收期延长了一倍。进入2020年,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产品销售,他们加大了线上销售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三年疫情造成的危机和损失。

 

如今“禾祥西”企业一切都已步入正轨,旅游采摘、亲子体验蔚然成风。平均每周售出上百张采摘体验门票,最高峰日客流量达到1500人次,带动周边餐饮、旅游、农业等产业发展。

 

站在古樾山庄的山门望向越尾山,发现山体像一尊弥勒佛一样,仿佛庇护着山脚下一方热土与子民。庄主蔡福圳是一位80后的年轻人,属于土生土长的双岭村人,跟父辈一样与泥土结下了不解之缘。长大后他凭借聪明才智,进入厦门市区上班,收入不菲,但他始终放不下对土地的眷恋之情,崇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理念。2008年开始,28岁的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回到家乡搞农庄。

 

他主打节假日经济,集种植加工、餐饮、研学、旅游为一体,经营模式以庄园经济的形式为主,营造休闲农庄的循环经济,做一、二、三产融合,盘活闲置土地200多亩。庄园尤如一只小麻雀,五脏俱全:农耕种植文化区、瓜果蔬菜采摘区、生火煮饭区、驾驶区、手工坊、科普教育、农乐园钓鱼台等。

 

通过采访蔡福圳和一组组照片的还原,笔者可以看到,在绿意盎然的采摘区,蔬菜水灵,瓜果飘香。父母手把手地教幼小的孩子采摘蔬菜瓜果,亲情浓烈。在农耕种植文化区,许多中小学生们不停地忙碌着:有的挖地松土,尽管动作有些笨拙;有的弯腰插秧,泥水溅了满脸;有的收割金黄稻穗,稻穗衬托着稚嫩的脸庞;还有那些挑担比赛、推车比赛,野营射击比赛,更是高潮迭起,喝彩声不断。

 

至于手工制作区,有绸布制成的鲜花,有泥土塑成的瓜果;在生火煮饭区,灶台新垒,烟囱冒烟,灶火或旺或弱,学生们有的洗菜,有的切肉,有的掌勺,现场略显手忙脚乱,却菜肉飘香。至于农庄经营的偌大砂锅,几十个陶钵冒着热气,有鸡鸭牛羊肉熬得汩汩作响,也有菌菇酸菜混杂其间的窃窃私语。挂在空中的众多椭圆形灯笼上,标有猪杂汤、红菇番鸭汤、松茸土鸡汤、原味鹅、封鸭、灵芝炖水鸭母、猪肚鸡汤等等菜名,品类繁多,成为乡村美味佳肴的集大成者。

 

古樾山庄的特色罐煲美食

 

“莫兰蒂”台风的突如其来,同样重创古樾山庄,房屋坍塌,河水暴涨,摧毁了大半个山庄,经济损失达数十万元。同时,三年新冠疫情的影响,造成企业年年亏损。但蔡福圳不仅有“钢筋铁骨”的意志,还有“三头六臂”的能量,他在岛内市区的经营测量、餐饮、外卖等企业所赚的钱弥补了山庄的亏损。创业已磨砺出他的多面手,善于应对许多不利局面,如今企业已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企业同时为村民设立了“农夫集市”,村民可将家中的农产品带到山庄,由山庄统一收购,进行售卖,帮助大家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每年可卖出农副产品500多万元。

 

值得一提的还有位于越尾山上的龙谷山庄。这个创办了20年的山庄,40名成员大多是“娘子军”,那里有昔日“妇女耕山队”的血脉,也有女知青文化的基因,一群巾帼女子成为“绿林好汉”。山庄依山傍水,绿树掩映,野花盛开,环境优美,是具有原始风貌的旅游资源。目前,龙谷山庄拥有休闲娱乐设施5500多平方米,其中有三个会议室、一个山泉泡池、一条健身步道、一个农家饭庄、一个烧烤场等,还有用知青楼改造而成的有24间标准房的农家客栈。特别是农家餐厅利用生态食材,开发出的“阿嬷鸭汤”“猪脚煲仙景芋头”“爆炒野山羊肉丝”“鲜烤五谷杂粮”已成为特色菜肴,让游客趋之若鹜,年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

 

企业先后被厦门市妇联授予“巾帼农家乐示范点”称号,被福建省农办授予的“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称号。双岭村能成为乡村振兴的典型,归纳起来有三点经验值得借鉴:

 

一是抓党建,促引领。积极引导青年,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回乡创办企业,改变传统农业的模式;二是创办现代农业,提升附加值。双岭村创办的现代农业,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能够打入高端市场,具有较高的商品附加值;三是结合现代的旅游特点,开展多种体验活动。

 

在振兴乡村建设中,融入农耕、研学、亲子采摘等时尚旅游,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和谐发展。

 

网站首页    乡村振兴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二)|系列报道㉗双岭村:厦门现代农业的典型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二)|系列报道㉗双岭村:厦门现代农业的典型

2024年7月24日 08:41
浏览量:0
导 航
热 点 推 荐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