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好生活的理想照进现实
文_苏水梅
网红芭乐直播进行中
初夏时节,走进诏安县金星乡院前村,清脆的鸟鸣声不绝于耳,蝉一声叠一声地叫着,整个村子生机盎然:水泥道路宽敞整洁,家家户户的楼房各具特色,新建的公厕、清澈的池塘、闽南特色的凉亭以及房前屋后的鲜花和果树,把村庄连缀成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图,向人们诉说着诗和远方的故事。
曾经,院前村内生动力不足,种果蔬、捕鱼虾都不成气候,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求学,或是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村子里年轻人少了,空心化严重。近年来,院前村变化很大,先后有100多位年轻人回到院前村,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九成以上的村民都搬进了新房。村民们凝心聚力,“念好乡村振兴致富经,传好乡村振兴接力棒”,让美好生活的理想一点点照进现实。
虾池成了聚宝盆
手握接力赛第一棒的是陈洪杰,作为诏安县金星乡院前村的村支书,他深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会有越来越多创业青年带着经验、资金、技术返乡创业。30年前,陈洪杰是第一个回到村里创业的年轻人,如今他依然忙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乡亲们致富,激励更多农村实用人才、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陈洪杰早年外出打过工,也经商过。他是第一个回村的年轻人。
回首30年前的往事,陈洪杰依然觉得当初的决定很正确。因为在外面做过海鲜生意,觉得回乡养虾能挣到钱。陈洪杰靠着浅海人工养殖挣到了第一桶金。2003年,村民们一致推选陈洪杰为村支书,他和几个陆续回村的年轻人搭班子,带领村民们共同致富。陈洪杰心里一直有着很朴素的想法,村子靠海,优势产业就是养殖,只有把这个基础打牢了,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很快,村里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大家出主意,最后决定把700多亩的浅海滩涂建成养虾池。好消息传到了不少在外打工的乡亲们那里,一些年轻的力量开始返乡投入养殖行列。他们年富力强、见多识广、懂经营。养殖缺少资金,他们想方设法帮助村民们去贷款,千方百计把养殖基地建起来。有的村民技术欠缺,他们不断地讨论交流提升养殖技术,还组织村民们外出学习养殖。村里连接虾池的路修好了,养殖品种增多了,养殖技术升级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村民们十多年的埋头苦干,虾池成了聚宝盆,村民们摆脱贫困,富了起来,院前村成了诏安县的养虾专业村。
芭乐成了网红品
最近,院前返乡创业青年陈晓冬带着一颗颗金星芭乐在国内各大城市参赛参展;2020年,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专题报道了院前村;2022年,央视《味道》栏目以《看老乡,咱们村的年轻人》为题记录了金星芭乐的鲜活故事。
这颗“有文化的芭乐”的故事还要从2015年说起。当时有村民托陈晓冬帮忙销售芭乐,乡亲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芭乐1斤只能卖0.4元,这让陈晓冬很受触动。为了改变家乡果农的困境,陈晓冬毅然放弃了年薪十多万元的工作,决定与爱人携手回乡创业。
刚开始,陈晓冬夫妇只种了42棵芭乐。为了改良品种,他们和80岁的老外公天天起早摸黑在地里研究,套袋、滴灌、掐枝头、采摘,每一步都拿手机拍照,做好记录。不久后,陈晓冬夫妇请了农业专家来到村里,研究芭乐品种的改良。改良后的芭乐个头是老品种的3倍以上,肉多皮薄,香味非常浓,他们给新品种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作“哈根达斯芭乐”。尝到种植新品种的甜头后,陈晓冬加大了开发力度,先后开发出西瓜味、奶油味、草莓味等30多个口味的新品种芭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刚回乡时,村里的电商几乎是一片空白。陈晓冬就想着要在网上销售芭乐,也帮助村民们卖其他农产品。她的“陈老师芭乐”已经是淘宝网红店,她也成为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的金牌合伙人。热爱抵万难,虽然经历了很多困难,但能够帮助乡亲增加收入比自己挣了钱更开心。
陈晓冬动员村民们跟她一起种新品种的芭乐,成立了芭乐合作社。掌握了技术的陈晓冬夫妇帮扶村民实现标准化种植,改进水肥一体化的滴灌设施,让农产品接轨电商,带动村民共同增收。2018年,陈晓冬被推举为村里的村“两委”班子成员。2019年,经过五代改良的“陈老师芭乐”种植技术趋于成熟,陈晓冬成立了诏安县晓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近几年来,陈晓冬负责参赛参展、对接资源和农户,她的爱人则专注电商运营。二人各司其职,逐渐改变着村民们的种植方式和理念。他们不断将新技术与村民共享,带领大家奔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为将芭乐新品种推向全国市场,陈晓冬参与筹建了“农村之声电商联盟”,号召全国有兴趣的农户参与新品芭乐推广,并借助社交平台、网红直播等传播形式塑造“陈老师芭乐”品牌。近年来,陈晓冬团队帮助金星乡周边22个村的合作农户种植新品芭乐,农户收入也因此增加了不少。越来越多的农户主动参与到新品芭乐项目里,他们创办的诏安县晓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列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基地。他们也先后收获了“全国最美家庭”“福建省巾帼好网民”等殊荣。
培养农村电商销售人才
传好创业接力棒
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间,有许多像陈晓冬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怀揣梦想,在田间地头挥洒青春汗水,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院前村的陈培勇就是其中一个。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养虾,后来上大学学的也是水产专业。大学毕业后,他也曾经在外打工,做过业务员,经过深思熟虑,他还是决定回家乡发展。陈培勇回到家乡,和家人承包了村里两口养虾池。陈培勇总结出经验,养虾主要是调好水质,父辈养虾,有时水质没调好,天气变化水变了,虾就不吃料,慢慢地死掉。因为受过专业的学校教育,又善于学习,他学会了用菌群调节水质。
年轻人习惯于有问题找网络,打开搜索引擎和社交平台,马上就能和全国的养虾人对话,技术几乎是免费获取,饲料和设备都网购,快递送到家里,这就比老辈人大大降低了成本。在网上了解到养虾池可以混养鱼苗,陈培勇走出去学习了一年,学习鱼苗孵化的技术。学成归来后,他开始孵化鱼苗,放在自家的虾池里混养,一年下来,一亩虾池可以多赚一万多块钱,这项技术很快就在村里推广。
陈晓冬的微信签名这样写道:“一个乡村逆行者,带着一群60后‘青年’创业,种一棵有文化的芭乐。”她的朋友圈还有这样的分享:“开上小火车来巡山,在芭乐园里穿梭,林下芳草萋萋……”“奶油芭乐皮薄如纸,采摘的阿姨像对待婴儿一般,轻拿轻放,多重保护……”陈晓冬是个爱学习、善思考的人,她深知她和她的团队之所以能“少走很多弯路”,除了在田间地头做研究,还得到了科研院所、农业专家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她心中始终充满了感恩之情。
“我们这代人成长在春风里,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股暖流,温暖乡村振兴路上的乡亲们。”在接受央视采访时,陈晓冬深情地说。返乡创业以来,陈晓冬团队带动3000多名留守妇女就业,还时常组织农户参加电商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培养了越来越多农村电商销售人才。同时,陈晓冬与其他返乡创业者组建起诏安县青年创业协会,还担任福建省人社厅创业导师,助力乡村振兴。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返乡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在乡村的广阔天地里一展才华,书写属于自己的创业故事。
院前村民的腰包鼓了,村里小伙子在外面娶的媳妇愿意回村生活了。李美文是江西人,在深圳打工时和院前村的许德坤相爱结婚。2015年,两人回家乡生活投资办了一个农场。几年工夫,辛勤劳动有了丰厚回报。2018年,李美文家花了几十万,盖起了小洋楼。院前村民的视野更开阔了,村里的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村里的作坊里,做手工玩偶,每天也能挣了几十元钱。她们老有所为,靠辛勤的劳动获取妥帖的日常,把勤劳致富的民风代代相传。农村天地宽,创业正当时,新一代年轻人扎在院前村,为产业振兴注入了活力。人们有理由相信:院前村将越变越美,越来越有希望……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二)| 系列报道㉞让美好生活的理想照进现实
-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三)| 系列报道⑨田野上的新飞跃
2025年01月09日
-
向绿 向新 向未来——周宁连续三年获福建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
年终岁末,在周宁县的群山峻岭之间,处处迸发着昂扬向上的奋斗激情。周宁县调后线(Y501)公路工程调羹际至山头段建设工地施工正酣,挖掘机、吊装机忙着疏理通道、运输钢架砖石;福建银海万向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全自动磨刃区生产设备全线开动;周宁抽水蓄能电站四台机组源源不断地输出潺潺绿电……
2025年01月09日
-
赖进益: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样板建设的长汀实践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建设好长汀、宁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字里行间饱含着人民领袖对革命老区人民的深厚情怀,饱含着对发扬革命先辈光荣传统、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殷切希望。而之前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九次重要指示批示,饱含着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谆谆嘱托,既是对革命老区长汀人民的亲切关怀和勉励,也是对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极大鼓励和鼓舞,更是对我们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的奋斗指引。
2025年01月07日
-
《海峡乡村》杂志社调研组赴福安市潭头镇西坑村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精神,12月26日,《海峡乡村》杂志社执行社长兼总编、泉州师范学院兼职副教授吴振宇一行赴福安市潭头镇西坑村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2025年01月03日
-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三)| 系列报道⑧惠屿电影岛
惠屿岛其实是一个建制村,是泉州市唯一的海岛行政村,岛屿面积约2平方公里,全村403户1400多人,曾是全市最贫困村庄,后来竟然从所在泉港区的倒数第一逆袭为第一村,更是入选了全国和美海岛,获评“全国最美渔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号。
2025年01月03日
- 2024-03-19
- 2024-01-18
- 2024-01-18
- 2024-01-17
- 2024-01-16
- 2024-01-16
- 2024-01-08
- 2024-01-05
- 202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