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葡萄之乡的领航船

文_唐 颐

 

癸卯年盛夏季节,驱车前往福安市赛江沿岸,不知不觉驶入一道壮丽景观之中:高速路两旁白色大棚逶迤数十公里,万亩葡萄“海”蔚为壮观。登高俯瞰,象环村似乎飘荡在“海”中央,宛如一艘领航船。我对自己的“发现”颇为得意:这30多年以来,象环村不就像“南国葡萄之乡”的领航船吗!

 

回顾这艘领航船的“下海”历程与乘风破浪之旅,眺望前方征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有一组统计数据让人赞叹:至2022年,福安市葡萄面积8万多亩,产量1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25亿元。葡萄产区遍布全市17个乡镇257个村庄,3万多农户从事葡萄生产,近20万人的经济收入与葡萄产业息息相关。“福安巨峰葡萄”“溪塔刺葡萄”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获得原产地保护。福安市被授予“南国葡萄之乡”称号,被葡萄业界人士称之“北有吐鲁番,南有闽福安”。

 

但谁能想到,而今的“百里葡萄海,万民致富源”,39年前是从6亩地开始试种的,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是象环村农民陈玉章。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广大农民生产热情高涨,纷纷把聪明才智投向“希望的田野”。象环村民陈玉章,先是买了一辆货车跑运输,经常跑山东烟台一带,喜欢上当地的葡萄,顺便捎回给亲朋好友尝鲜,但因路途迢迢,车辆颠簸,葡萄几天后不新鲜了,他就萌生了一个念头:如果家乡能种葡萄就好了。

 

1984年冬春之际,陈玉章约上3个村民,从福建省农科院地热所引进巨峰葡萄种苗,种在4家共6亩承包地里。经过一年多精心呵护,翌年结出少量果实,引种获得成功。之后,产量逐年提高,价格每公斤达4元以上,亩产值超过4000元,与种水稻相比,取得从未有过的高效益。

 

陈玉章等人引种巨峰葡萄取得成功,打破南方不适宜种植葡萄常理,从此改变了本地单一水稻种植的农业生产模式,开启了福安葡萄种植新篇章。

 

央视“心连心”艺术团小分队走进象环葡萄园

 

走出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

 

1988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到福安调研,指出闽东这只“弱鸟”要丰满羽翼,必须在农业上下功夫:“小农经济是富不起来的,小农业也是没有多大前途的。我们要的是抓大农业。”他在《摆脱贫困》的《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一文中指出:“要有比较明确的脱贫手段,无论是种植、养殖还是加工业,都要推广‘一村一品’。福安县后洋村(注:即甘棠镇过洋村)抓巨峰葡萄种植就使全村人均收入达800多元,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地委书记肯定种植巨峰葡萄是脱贫致富的一条好路子,极大鼓舞了象环村民的热情。1987年至1990年,福安形成以象环村为中心向外发展的生产局面,葡萄种植逐步在赛江沿线村庄发展起来,范围不断扩大,每年都有大幅新增面积,至1998年,福安全市葡萄面积达1.6万亩,形成了产业雏形。

 

标准化种植是产业基础也是关键

 

那天,我在象环村“南国葡萄博物馆”参加座谈会,与会人员大多是市葡萄协会成员,他们回顾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葡萄产业发展历程,争相发言,如数家珍,如:推广避雨设施栽培、大棚升级改造、果园设施提升、有机肥代替化肥、智能化水肥一体化、疏花疏果、控产提质、果实套袋、组织技术交流与培训工作、培养大批乡土人才与种植能手,等等,桩桩件件,记忆犹新。

 

还有可圈可点的,如:福安葡萄标准化种植得到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高度肯定。

 

2000年7月,专题在福安召开了中国南方地区第二次葡萄学术研讨会,并授予福安市“南国葡萄之乡”称号。又如:2004年,“福安葡萄产业化关键配套技术研究”获省科技进步奖,2006年,福建省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了福建省第一个地方行业标准《巨峰葡萄综合标准》,2011年,福安《巨峰葡萄综合标准》获省政府标准贡献奖,等等。

 

福安市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李以训认为,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提升种植科技水平,是福安葡萄产业形成的基础也是关键。象环村始终是葡萄标准化基地建设的先进典型。特别是该村乡土人才层出不穷,最是难能可贵。象环村原贫困户陈贵龙,19岁因病截肢,2010年在政府的关心下,种了1.8亩葡萄,后又被列入精准扶贫对象。陈贵龙身残志坚,刻苦学习葡萄种植技术,2019年大胆进行品种改良,将0.9亩已经出穗的老葡萄树砍掉,重新种了7个新品种。有些村民替他担心,他笑答:“有政府和葡萄协会的支持与指导,我相信新品种一定会成功。”果然,陈贵龙种植的新品种喜获丰收,2020年收益达10万元。

 

象环葡萄园

 

产业发展归根结底靠的是人才,

品牌创建是产业的龙头也是名片。

 

确实,福安葡萄产业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普到优,直至创建品牌,开拓市场,几十年来,福安市葡萄协会起到的作用难以取代,可谓功不可没。

 

南国葡萄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封福安市葡萄协会名誉会长林青于2019年4月11日写给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的一封信。写信的时间正值中国葡萄盛会——第25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在云南省建水县召开之际。

 

这封信的信息量很大,也可从中读出福安葡萄品牌创建的历程:

 

2008年福安巨峰葡萄被省农业厅评为“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福安市葡萄协会当选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葡萄分会常务理事单位,福安市葡萄协会林青会长当选副理事长。福安巨峰葡萄荣获“2012年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葡萄类排名第一,列入中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2017年,中央电视台公布“福安巨峰葡萄”品牌价值为71.39亿元,名列全省初级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价第一名。

 

2018年福安巨峰葡萄入选全国区域公共品牌百强榜。

 

2019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福安巨峰葡萄在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榜单中排名第85位。

 

福安市葡萄协会同人们回首往事,颇有成就感,诚可谓“路非自行不知远,事非亲历不知难”。但他们也深知依然任重道远。已是耄耋之年的林青老先生告诉我,全国目前葡萄总产量已达1300万吨以上,人均葡萄占有量约10.5公斤,葡萄生产供销基本平衡。而今,产品销售竞争已呈现白热化状态,我们不进则退,必须更加重视市场流通,促进葡萄产业转型升级。

 

“一棚两用”果粮双丰收

 

象环村民陈坛生是葡萄种植能手,自1997年种植巨峰葡萄以来,逐年扩种,而今种植面积达到13亩,年收入近30万元。

 

陈坛生的葡萄大棚,特别宽敞明亮,我们慕名前往参观。有意思的是,巨峰葡萄丰收在望,但不见“真容”,只见一个个浅黄色的纸套袋,密密匝匝挂满枝头,这即是标准化种植的要求。陈坛生解开几个果实套袋,玛瑙一样漂亮的葡萄展现真容,让人垂涎欲滴。他采摘几粒让大家尝尝,虽然距离完全成熟尚需一周时间,但滋味已是很好,自然得到一片赞誉之声。

 

陈坛生告诉我,他试种的“阳光玫瑰”品种进展顺利,估计效益更好。今后的葡萄产业,只有追求品质,大胆转型升级,才有前途。

 

我更感兴趣的是,陈坛生在自家13亩葡萄棚里套种土豆,年生产土豆2万多斤,增收3万多元。赛岐镇2022年大力推广葡萄园“一棚两用”方式,套种土豆,象环村就有520多亩葡萄园套种土豆,做到果粮双丰收。

 

只有不断拓展思路,改革创新,才能推动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

 

网站首页    乡村振兴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二)| 系列报道㉟南国葡萄之乡的领航船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二)| 系列报道㉟南国葡萄之乡的领航船

2024年8月9日 09:11
浏览量:0
导 航
热 点 推 荐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