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葡萄之乡的领航船
文_唐 颐
癸卯年盛夏季节,驱车前往福安市赛江沿岸,不知不觉驶入一道壮丽景观之中:高速路两旁白色大棚逶迤数十公里,万亩葡萄“海”蔚为壮观。登高俯瞰,象环村似乎飘荡在“海”中央,宛如一艘领航船。我对自己的“发现”颇为得意:这30多年以来,象环村不就像“南国葡萄之乡”的领航船吗!
回顾这艘领航船的“下海”历程与乘风破浪之旅,眺望前方征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有一组统计数据让人赞叹:至2022年,福安市葡萄面积8万多亩,产量1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25亿元。葡萄产区遍布全市17个乡镇257个村庄,3万多农户从事葡萄生产,近20万人的经济收入与葡萄产业息息相关。“福安巨峰葡萄”“溪塔刺葡萄”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获得原产地保护。福安市被授予“南国葡萄之乡”称号,被葡萄业界人士称之“北有吐鲁番,南有闽福安”。
但谁能想到,而今的“百里葡萄海,万民致富源”,39年前是从6亩地开始试种的,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是象环村农民陈玉章。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广大农民生产热情高涨,纷纷把聪明才智投向“希望的田野”。象环村民陈玉章,先是买了一辆货车跑运输,经常跑山东烟台一带,喜欢上当地的葡萄,顺便捎回给亲朋好友尝鲜,但因路途迢迢,车辆颠簸,葡萄几天后不新鲜了,他就萌生了一个念头:如果家乡能种葡萄就好了。
1984年冬春之际,陈玉章约上3个村民,从福建省农科院地热所引进巨峰葡萄种苗,种在4家共6亩承包地里。经过一年多精心呵护,翌年结出少量果实,引种获得成功。之后,产量逐年提高,价格每公斤达4元以上,亩产值超过4000元,与种水稻相比,取得从未有过的高效益。
陈玉章等人引种巨峰葡萄取得成功,打破南方不适宜种植葡萄常理,从此改变了本地单一水稻种植的农业生产模式,开启了福安葡萄种植新篇章。
央视“心连心”艺术团小分队走进象环葡萄园
走出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
1988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到福安调研,指出闽东这只“弱鸟”要丰满羽翼,必须在农业上下功夫:“小农经济是富不起来的,小农业也是没有多大前途的。我们要的是抓大农业。”他在《摆脱贫困》的《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一文中指出:“要有比较明确的脱贫手段,无论是种植、养殖还是加工业,都要推广‘一村一品’。福安县后洋村(注:即甘棠镇过洋村)抓巨峰葡萄种植就使全村人均收入达800多元,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地委书记肯定种植巨峰葡萄是脱贫致富的一条好路子,极大鼓舞了象环村民的热情。1987年至1990年,福安形成以象环村为中心向外发展的生产局面,葡萄种植逐步在赛江沿线村庄发展起来,范围不断扩大,每年都有大幅新增面积,至1998年,福安全市葡萄面积达1.6万亩,形成了产业雏形。
标准化种植是产业基础也是关键
那天,我在象环村“南国葡萄博物馆”参加座谈会,与会人员大多是市葡萄协会成员,他们回顾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葡萄产业发展历程,争相发言,如数家珍,如:推广避雨设施栽培、大棚升级改造、果园设施提升、有机肥代替化肥、智能化水肥一体化、疏花疏果、控产提质、果实套袋、组织技术交流与培训工作、培养大批乡土人才与种植能手,等等,桩桩件件,记忆犹新。
还有可圈可点的,如:福安葡萄标准化种植得到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高度肯定。
2000年7月,专题在福安召开了中国南方地区第二次葡萄学术研讨会,并授予福安市“南国葡萄之乡”称号。又如:2004年,“福安葡萄产业化关键配套技术研究”获省科技进步奖,2006年,福建省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了福建省第一个地方行业标准《巨峰葡萄综合标准》,2011年,福安《巨峰葡萄综合标准》获省政府标准贡献奖,等等。
福安市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李以训认为,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提升种植科技水平,是福安葡萄产业形成的基础也是关键。象环村始终是葡萄标准化基地建设的先进典型。特别是该村乡土人才层出不穷,最是难能可贵。象环村原贫困户陈贵龙,19岁因病截肢,2010年在政府的关心下,种了1.8亩葡萄,后又被列入精准扶贫对象。陈贵龙身残志坚,刻苦学习葡萄种植技术,2019年大胆进行品种改良,将0.9亩已经出穗的老葡萄树砍掉,重新种了7个新品种。有些村民替他担心,他笑答:“有政府和葡萄协会的支持与指导,我相信新品种一定会成功。”果然,陈贵龙种植的新品种喜获丰收,2020年收益达10万元。
象环葡萄园
产业发展归根结底靠的是人才,
品牌创建是产业的龙头也是名片。
确实,福安葡萄产业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普到优,直至创建品牌,开拓市场,几十年来,福安市葡萄协会起到的作用难以取代,可谓功不可没。
南国葡萄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封福安市葡萄协会名誉会长林青于2019年4月11日写给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的一封信。写信的时间正值中国葡萄盛会——第25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在云南省建水县召开之际。
这封信的信息量很大,也可从中读出福安葡萄品牌创建的历程:
2008年福安巨峰葡萄被省农业厅评为“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福安市葡萄协会当选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葡萄分会常务理事单位,福安市葡萄协会林青会长当选副理事长。福安巨峰葡萄荣获“2012年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葡萄类排名第一,列入中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2017年,中央电视台公布“福安巨峰葡萄”品牌价值为71.39亿元,名列全省初级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价第一名。
2018年福安巨峰葡萄入选全国区域公共品牌百强榜。
2019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福安巨峰葡萄在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榜单中排名第85位。
福安市葡萄协会同人们回首往事,颇有成就感,诚可谓“路非自行不知远,事非亲历不知难”。但他们也深知依然任重道远。已是耄耋之年的林青老先生告诉我,全国目前葡萄总产量已达1300万吨以上,人均葡萄占有量约10.5公斤,葡萄生产供销基本平衡。而今,产品销售竞争已呈现白热化状态,我们不进则退,必须更加重视市场流通,促进葡萄产业转型升级。
“一棚两用”果粮双丰收
象环村民陈坛生是葡萄种植能手,自1997年种植巨峰葡萄以来,逐年扩种,而今种植面积达到13亩,年收入近30万元。
陈坛生的葡萄大棚,特别宽敞明亮,我们慕名前往参观。有意思的是,巨峰葡萄丰收在望,但不见“真容”,只见一个个浅黄色的纸套袋,密密匝匝挂满枝头,这即是标准化种植的要求。陈坛生解开几个果实套袋,玛瑙一样漂亮的葡萄展现真容,让人垂涎欲滴。他采摘几粒让大家尝尝,虽然距离完全成熟尚需一周时间,但滋味已是很好,自然得到一片赞誉之声。
陈坛生告诉我,他试种的“阳光玫瑰”品种进展顺利,估计效益更好。今后的葡萄产业,只有追求品质,大胆转型升级,才有前途。
我更感兴趣的是,陈坛生在自家13亩葡萄棚里套种土豆,年生产土豆2万多斤,增收3万多元。赛岐镇2022年大力推广葡萄园“一棚两用”方式,套种土豆,象环村就有520多亩葡萄园套种土豆,做到果粮双丰收。
只有不断拓展思路,改革创新,才能推动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二)| 系列报道㉟南国葡萄之乡的领航船
-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走访百里八闽乡路 擘画乡村振兴蓝图
近日,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协同马克思主义学院、园艺园林学院、相思岭乡村旅游产业学院等共同组建基层服务践行团,紧扣“大思政课”建设要求,聚焦红色文旅,发挥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联合开展为期6天的2024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4年09月10日
-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二)| 系列报道㊺外石村的故事
时光煮雨,岁月缝花。说起乡村振兴的故事,邵武卫闽镇外石村是一个有说道的美丽乡村。它从曾经的富饶落寂到贫困,又从贫困逐渐走向富裕,从没落走向振兴,继而从振兴走向乡村文化复兴,成为福建闽北一个有底蕴的文化之村。
2024年09月06日
-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二)| 系列报道㊹新生活的霞彩
闽东屏南县甘棠乡漈下村是一个有着 500 多年历史的村落,伴随着城镇化浪潮,漈下村一度人口外流,从昔日的一个大村凋敝成空心村。2015年春天,公益奇人林正碌入村考察,发现这个传统村落生态环境优越,人文积淀厚重。在屏南县委宣传部的支持下,他决定在此创办公益画室教村民画油画,推动文创产业发展,用文化改变村民们的生活。
2024年09月05日
-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二)| 系列报道㊸“三治”融合,为乡村振兴赋动能
芗城区石亭镇下高坑村小区门前小公园的凉亭,是村民们茶余饭后最喜欢去的地方。在那里,大家可以聚在一起畅所欲言,聊心事、提建议,从家长里短到村庄建设、小区管理、村级经济发展……很多村级治理的“麻烦事”就在村民们的“你一言、我一语”中迎刃而解。
2024年09月05日
-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二)| 系列报道㊷红绿相融,书写文旅发展新篇章
长汀县濯田镇水口村位于汀江与濯田河及浏坊河的交汇口,形成三江汇流的独特自然景观。村庄东部的汀江岸边,有一个古老的渡口,从南宋端平三年(1236)宋慈开辟汀江航运开始就有文字记载。从宋朝到解放初期的七百多年间,南来北往的船只川流不息,商帮过客络绎不绝。古树林、古驿道、古民居、古街道、古渡口……守护着这座江边的古老村落。在新时期的春光里,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交相辉映,书写着绚丽多彩的华章。
2024年09月05日
- 2024-03-19
- 2024-01-18
- 2024-01-18
- 2024-01-17
- 2024-01-16
- 2024-01-16
- 2024-01-08
- 2024-01-05
- 202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