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森林法。该法将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新森林法将为我国林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哪些影响?如何保障林业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调动他们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积极性?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2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副主任王翔、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法案室副主任王观芳、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二级巡视员李淑新等进行深入解读。
从生产性森林向生态性森林转变
当前我国林业发展已经由生产木材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由主要提供物质产品向主要为全社会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满足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元需求转变。“本次森林法的修改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就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促进森林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王观芳表示。
新森林法专门增加植树节的规定,明确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植树节。王翔介绍说,在1979年2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植树节的决议,将每年的3月12日确定为植树节,以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加速绿化祖国。40多年来,我国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分别增长1倍左右,对全球植被增量的贡献比例居世界首位。
“将植树节的规定写入法律,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爱林护林意识,推动形成各行各业、全国上下共同参与植树造林,建设美丽家园的良好氛围。”他说,这次森林法修订,进一步强化了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有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城乡居民的造林绿化责任,明确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造林绿化,应当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优化林种、树种结构,鼓励使用乡土树种和林木良种、营造混交林,提高造林绿化质量。
新森林法也充分体现出“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在“森林保护”这一章节,加大了对天然林、公益林、珍贵树木、古树名木和林地的保护力度,完善了森林火灾科学预防、扑救以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制度。针对现实中一些企业、单位采挖移植林木破坏森林资源的情况比较突出,新森林法明确采挖移植林木按照采伐林木管理。
从计划性管理向市场化管理转变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管理,保护好各类林业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实现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是此次修订森林法的重要亮点。
王观芳说,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将森林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公益林实行严格保护,商品林则由林业经营者依法自主经营。让两类林各自发挥其主导功能,利于在整体上实现和发挥好森林的多种功能。
“林业经营者既具有保护森林资源的义务,也有从森林资源的经营中获得经济收益的权利。必须把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把公共利益和经营者的经济利益处理好。”李淑新说。
此次森林法新增“森林权属”章节,明确森林权属,加强产权保护。她说,新修订的森林法明确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森林资源的所有权主体、使用权或者承包经营权主体,理清了这些权利主体的权利边界、权利实现方式和条件。
国家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加大公益林保护支持力度。在符合公益林生态区位保护要求和不影响公益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经科学论证,可以合理利用公益林林地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适度开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对于商品林,则明确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可以采取集约化经营措施,合理利用森林、林木、林地,提高商品林经济效益。
林木还让不让砍?怎么砍?
在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基础上修订森林法,是否意味着全民进入“告别斧头”时代?怎样的条件下允许合理砍伐林木?新森林法取消了木材运输许可制度,完善了林木采伐制度,既坚持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管理,又充分保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按照新森林法,国家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公益林只能进行抚育、更新和低质低效林改造性质的采伐,商品林则应当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采伐方式,严格控制皆伐面积,伐育同步规划实施。
采伐林地上的林木应当申请采伐许可证,并按照采伐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采伐自然保护区以外的竹林,不需要申请采伐许可证,但应当符合林木采伐技术规程。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不需要申请采伐许可证。
此外,采伐林木的组织和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完成更新造林。更新造林的面积不得少于采伐的面积,更新造林应当达到相关技术规程规定的标准。
李淑新说,针对实践中林业经营者反映的林木采伐申请“办证繁、办证慢、办证难”“来回跑、不方便”等问题,国家林草局已经采取措施,积极予以解决。近期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林木采伐“放管服”改革工作的通知》,为方便林农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按照“最多跑一次”的要求,提供高效便民的服务。如对于林农个人申请采伐人工林蓄积不超过15立方米的,精简或取消伐前查验等程序,实行林木采伐告知承诺制。
“这是一个重大变化,能够切实提高办证效率,创新林木采伐管理机制,强化便民服务举措。”她说。
(来源:新华社)
《海峡乡村》杂志投稿邮箱:hxxczzs@163.com
解读新修订的森林法:让更多绿色更好装点美好生活
-
福建省省长赵龙赴省乡村振兴研究会调研指导工作
2月18日,福建省省长赵龙带领省直相关部门负责人赴省乡村振兴研究会调研,指导工作。
2022年02月21日
-
第五届中国・闽台休闲渔业论坛在福州举行
2023年6月2日,第五届中国・闽台休闲渔业论坛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以“休闲渔业+海洋牧场为主题,邀请了台湾及省内外专家学者、省内海洋与渔业行业相关部门的领导、院校师生、休闲渔业企业代表等150多人出席论坛,共同就两岸融合发展休闲渔业产业等方面进行研讨,共商休闲渔业管理、开发、经营、推广等方面问题,助力我省渔业渔村振兴发展。
2023年06月03日
-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26) | 平潭68小镇·乡村振兴
2010年,两岸通航,海峡号从平潭观音澳再度起航;丽娜号由台北翩然而至。澳前港华丽转型。渔人码头,灯火辉煌。沿海大道建成,沿路绿化,村居立面改造,灯光布置,民宿改造,雨后春笋。小渔村旧貌变新颜,景观观景,为老渔村披上盛装。猴研岛景区升级,设施完善、旅行规划进一步深化,游客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诗和远方”的看海福地。肩负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两岸共同家园建设,方兴未艾。一个崭新的地名,赫然诞生:68小镇。
2023年05月29日
-
第五届中国・闽台休闲渔业论坛即将在福州举行
近日,记者从2023海峡(福州)渔业周·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获悉,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中国休闲垂钓协会、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省海洋与渔业局、集美大学指导,省渔业行业协会、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集美大学水产学院、中华海峡两岸交流协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闽台休闲渔业论坛将于6月2日在福州举行。
2023年05月26日
-
【金牌旅游村】德化潘祠村:富美乡村 田园仙境
近年来,雷峰镇潘祠村充分利用区位、生态、人文等优势,着力打造一条以“浪漫家园”为主题的具有德化特色的乡村游精品线路。先后获得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金牌旅游村、高级版绿盈乡村等称号。
2023年05月26日
- 2023-02-14
- 2022-12-30
- 2022-09-27
- 2022-08-11
- 2022-02-22
- 2021-11-17
- 2021-09-29
- 2021-09-25
- 2021-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