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帽山社区 黄嵘/摄
大帽山坐落在新圩北部,山体“广袤十余里,形若大帽”,故得名“大帽山”。大帽山社区下辖山后桥、尾厝、下厝、山仔头、加塘、中心、山边、刘厝8个自然村,周边青山环绕,生态资源丰富,拥有库容370万立方的小一型溪美水库。
大帽山是历史悠久的古村。据史料记载,唐贞元年间,罗姓的先祖已在大帽山的罗田村开垦荒山,随后黄姓、洪姓、郑姓、陈姓、林姓、张姓等族人陆续落户大帽山,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千年古村落,旧貌换新颜。变迁的是千年的历史,不变的是绿水青山,积淀下来是浓郁的地方文化。
大帽山是风光秀丽的村庄。大帽山远离城市喧嚣,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被誉为“厦门后花园”“天然氧吧”“森林公园”。境内群峰巍峨壮丽连绵起伏,无边林海,绿盖叠翠。尤其是后炉自然村数百亩天然的古樟树林,四季景色瑰丽,走进其中,仿佛迈入如梦如幻的童话世界。水库、水塘、水坝宛若明珠点缀田野山坳。
大帽山境 陈孟哲/摄
大帽山是休闲旅游的胜地。目前,境内已有国企开发项目大帽山境和民营家庭农场猪小惠、火龙谷等休闲农业基地,让游客体验到乡村民宿、农耕劳作、果蔬采摘、品尝生态绿色食品等乡村休闲农旅;溪美、红坝、新生水库、振兴湖及十多个大小水塘、水坝和生态水系,让游客体验垂钓、戏水乐趣;大帽山三角梅园四季繁花盛开,漫山遍野的龙眼、桃子、桔子、芒果、百香果等水果成熟季节,犹如各种彩灯悬挂在绿色海洋中光芒四射,行走于绿树下、花丛中,采摘百果,其乐无穷;村庄至今仍留存许多传统的老宅、老宗祠、老宫庙以及山野间的古道、古墓、古碑刻,还有众多的红色遗址、防匪抗倭山寨和神奇的故事传说,蕴藏着闽南先民的地域文化、血性气节和敢想敢拼敢担当的精神,是市民文化之旅的理想场所。
大帽山是游学研学的基地。大帽山,集革命人文景观与旖旎的自然风光于一身,革命胜迹与壮丽山川交相辉映。大帽山,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学术交流及避暑养生回归自然的理想之地。随着大帽山境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建设、村民生态农场的完善、村史馆的打造、红色旧址的修旧如旧,农、文、旅产业将得到更充分、更全面的融合与发展,形式多样的生态基地将吸引学生、家长前来开展游学活动,体验乡村生产生活风情,感受绿色文化和红色文化。
振兴湖畔
大帽山是创业兴家的沃土。大帽山世世代代流传这样一句闽南语的励志名言:“身居大山区,出门不认输。”大帽山社区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以来,返乡青年黄永修、黄车轮分别在大帽山上创建了“猪小惠”和“火龙谷”生态家庭农场,在乡村民黄献明、黄水笔、黄青山、黄龙松、黄奕派、黄坝、黄桶、黄秋菊等立足脚下的土地,发展养殖、种植、手工业,开设农民培训班,不仅带动农民就业,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还培养了许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他们开辟游学研学基地,促进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大帽山人,几十年如一日,栉风沐雨,备尝艰辛,走出一条“干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的创业之路,用自己的实践行动告诉人们,农村也是干大事创大业实现人生梦想的大舞台。
大帽山,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山上游,水边住,山水文章一起做。近年来大帽山社区先后获得“厦门市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翔安区第八届(2017-2018年度)文明社区”“低碳社区”“2022年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福建省气候康养福地”等荣誉。在2023年公布的福建省第三批高级版“绿盈乡村”名单中,大帽山社区亦榜上有名。相信这片美丽神奇的地方,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翔安北部一颗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
(来源:海峡乡村杂志社)
厦门新圩镇:和美乡村 大帽新颜
-
福建省旅游协会系统“五级联创党建”座谈会在福州举行
4月2日,福建省旅游协会系统“五级联创党建”座谈会暨签约仪式在福州举行。原省旅游局正厅级巡视员、省旅游协会会长李毅強博士,省文旅厅机关纪委书记、一级调研员苏前松,省旅游协会党支部书记杨基民以及福州市、泉州市、晋江市、连江县旅游协会相关负责人,有关乡镇、村书记等30多人出席座谈会。会议由省旅游协会常务副会长苏永青主持。
2025年04月03日
-
千尺学堂破圈引发热议:解码3亿银发族的“第二人生”
2025年04月02日
-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三)|系列报道⑯姐妹花的舞台
2025年03月31日
-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三)| 系列报道⑮莲池春早
莲池村地处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中东部,北接高朱村,南连北埭村,东临海,西靠岛中心,总面积约1.6平方千米,集体林地面积20多亩。村域东面拥有莲池沙、滩澳口,全村分为上莲池、上李、徐肖、下李、下陈4个片区。2015年获首批国家级乡村品牌“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023年获省级“金牌旅游村”及“最美微景观村落”等30多种荣誉称号,也是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2025年03月31日
-
龙岩:执“千万工程”之笔 绘闽西沃野“丰”景
龙岩这片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红色热土,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赓续红色血脉,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始终秉持“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理念,创新实施“158”乡村建设工作机制,探索推广“六个共富”机制,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龙岩市农业农村局大力实施省委“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带动乡村面貌华丽蜕变,不断绘就乡村振兴美好“丰”景。
2025年03月26日
- 2024-03-19
- 2024-01-18
- 2024-01-18
- 2024-01-17
- 2024-01-16
- 2024-01-16
- 2024-01-08
- 2024-01-05
- 202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