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由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主办的“文创推进乡村振兴的屏南经验”座谈会在屏南县熙岭乡四坪村举行。本次座谈会由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省乡村振兴研究会屏南调研基地共同承办。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基层工作者针对“文创推进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分析总结“屏南模式”的成功经验,并对今后的改革发展提出展望与建议。中国艺术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博导郑长铃出席并发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博导郑长铃
郑长铃从非遗传承的视角阐述他对屏南经验的认识。他表示,屏南有这么多积淀存续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遗产,不仅是屏南人勤劳的表现,更是在累积的过程中不断再创造。“这种文化的再创造是福建人独有的,我觉得这是传统文化底蕴在起作用”。
他表示,文化最根本的是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体系的总汇。这种总汇是产生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以才具备这样的创造力。
他强调,我们要认真总结屏南经验,主要是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要做成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振兴的“晋江经验”这是需要去特别关注的一项工作。
郑长铃说,他走过很多乡村,在参观调研的同时也不断思索一个问题:乡村振兴的主体是谁?“比如很多人在做的艺术乡建,把追求幸福生活变成了追求艺术的美,然而做出来的老百姓觉得‘根本就不美’。这就是文化与村民产生的间隔距离。”面对这个问题怎么解决?郑长铃认为靠的是根据文化本质。要特别去注意乡村振兴的主体是村民,真正要唤醒的是村民文化的自觉。因此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找到主体,尊重主体的创造力,善于去引导他,然后才能真正实现它的可持续发展。已荒废的村另当别论。
他认为,村庄引进新村民当然很不容易,但是如果没有老村民,如果他们自己没有真正的发展,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如果被遗弃,那么新村民带来的发展可能持续不了多长时间。
针对现在社会物质化,人空心化的现状,郑长铃认为不能回避,要直面问题,直面人心,才能做出有效的探索。今后的乡村振兴工作,应多一点人文关怀,回到人的本体,抓住最本质的东西去推动乡村振兴,推动村民幸福生活和整个区域文化的发展。
郑长铃的发言围绕文化振兴与乡村主体的关系,从根本意义上点明了乡村振兴的目的与追求,他以人为本,以村民为主体的理念得到与会者一致赞赏。
“文创推进乡村振兴的屏南经验”座谈会 | 系列演讲⑪
-
福建省旅游协会系统“五级联创党建”座谈会在福州举行
4月2日,福建省旅游协会系统“五级联创党建”座谈会暨签约仪式在福州举行。原省旅游局正厅级巡视员、省旅游协会会长李毅強博士,省文旅厅机关纪委书记、一级调研员苏前松,省旅游协会党支部书记杨基民以及福州市、泉州市、晋江市、连江县旅游协会相关负责人,有关乡镇、村书记等30多人出席座谈会。会议由省旅游协会常务副会长苏永青主持。
2025年04月03日
-
千尺学堂破圈引发热议:解码3亿银发族的“第二人生”
2025年04月02日
-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三)|系列报道⑯姐妹花的舞台
2025年03月31日
-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三)| 系列报道⑮莲池春早
莲池村地处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中东部,北接高朱村,南连北埭村,东临海,西靠岛中心,总面积约1.6平方千米,集体林地面积20多亩。村域东面拥有莲池沙、滩澳口,全村分为上莲池、上李、徐肖、下李、下陈4个片区。2015年获首批国家级乡村品牌“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023年获省级“金牌旅游村”及“最美微景观村落”等30多种荣誉称号,也是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2025年03月31日
-
龙岩:执“千万工程”之笔 绘闽西沃野“丰”景
龙岩这片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红色热土,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赓续红色血脉,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始终秉持“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理念,创新实施“158”乡村建设工作机制,探索推广“六个共富”机制,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龙岩市农业农村局大力实施省委“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带动乡村面貌华丽蜕变,不断绘就乡村振兴美好“丰”景。
2025年03月26日
- 2024-03-19
- 2024-01-18
- 2024-01-18
- 2024-01-17
- 2024-01-16
- 2024-01-16
- 2024-01-08
- 2024-01-05
- 202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