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由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主办的“文创推进乡村振兴的屏南经验”座谈会在屏南县熙岭乡四坪村举行。本次座谈会由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省乡村振兴研究会屏南调研基地共同承办。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基层工作者针对“文创推进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分析总结“屏南模式”的成功经验,并对今后的改革发展提出展望与建议。中国艺术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博导郑长铃出席并发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博导郑长铃
郑长铃从非遗传承的视角阐述他对屏南经验的认识。他表示,屏南有这么多积淀存续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遗产,不仅是屏南人勤劳的表现,更是在累积的过程中不断再创造。“这种文化的再创造是福建人独有的,我觉得这是传统文化底蕴在起作用”。
他表示,文化最根本的是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体系的总汇。这种总汇是产生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以才具备这样的创造力。
他强调,我们要认真总结屏南经验,主要是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要做成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振兴的“晋江经验”这是需要去特别关注的一项工作。
郑长铃说,他走过很多乡村,在参观调研的同时也不断思索一个问题:乡村振兴的主体是谁?“比如很多人在做的艺术乡建,把追求幸福生活变成了追求艺术的美,然而做出来的老百姓觉得‘根本就不美’。这就是文化与村民产生的间隔距离。”面对这个问题怎么解决?郑长铃认为靠的是根据文化本质。要特别去注意乡村振兴的主体是村民,真正要唤醒的是村民文化的自觉。因此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找到主体,尊重主体的创造力,善于去引导他,然后才能真正实现它的可持续发展。已荒废的村另当别论。
他认为,村庄引进新村民当然很不容易,但是如果没有老村民,如果他们自己没有真正的发展,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如果被遗弃,那么新村民带来的发展可能持续不了多长时间。
针对现在社会物质化,人空心化的现状,郑长铃认为不能回避,要直面问题,直面人心,才能做出有效的探索。今后的乡村振兴工作,应多一点人文关怀,回到人的本体,抓住最本质的东西去推动乡村振兴,推动村民幸福生活和整个区域文化的发展。
郑长铃的发言围绕文化振兴与乡村主体的关系,从根本意义上点明了乡村振兴的目的与追求,他以人为本,以村民为主体的理念得到与会者一致赞赏。
“文创推进乡村振兴的屏南经验”座谈会 | 系列演讲⑪
-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三)| 系列报道⑨田野上的新飞跃
2025年01月09日
-
向绿 向新 向未来——周宁连续三年获福建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
年终岁末,在周宁县的群山峻岭之间,处处迸发着昂扬向上的奋斗激情。周宁县调后线(Y501)公路工程调羹际至山头段建设工地施工正酣,挖掘机、吊装机忙着疏理通道、运输钢架砖石;福建银海万向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全自动磨刃区生产设备全线开动;周宁抽水蓄能电站四台机组源源不断地输出潺潺绿电……
2025年01月09日
-
赖进益: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样板建设的长汀实践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建设好长汀、宁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字里行间饱含着人民领袖对革命老区人民的深厚情怀,饱含着对发扬革命先辈光荣传统、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殷切希望。而之前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九次重要指示批示,饱含着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谆谆嘱托,既是对革命老区长汀人民的亲切关怀和勉励,也是对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极大鼓励和鼓舞,更是对我们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的奋斗指引。
2025年01月07日
-
《海峡乡村》杂志社调研组赴福安市潭头镇西坑村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精神,12月26日,《海峡乡村》杂志社执行社长兼总编、泉州师范学院兼职副教授吴振宇一行赴福安市潭头镇西坑村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2025年01月03日
-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三)| 系列报道⑧惠屿电影岛
惠屿岛其实是一个建制村,是泉州市唯一的海岛行政村,岛屿面积约2平方公里,全村403户1400多人,曾是全市最贫困村庄,后来竟然从所在泉港区的倒数第一逆袭为第一村,更是入选了全国和美海岛,获评“全国最美渔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号。
2025年01月03日
- 2024-03-19
- 2024-01-18
- 2024-01-18
- 2024-01-17
- 2024-01-16
- 2024-01-16
- 2024-01-08
- 2024-01-05
- 202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