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太村游客服务中心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在三明山区的层峦叠翠中有一座古村落,拥有“十里古道、百年民居、千亩梯田、万亩竹海”,是中国乡村酒业的璀璨明珠,它便是千年酒寨顶太村。顶太村位于三明市三元区中村乡东北部密林高山深处,自然生态优美,山青水绿,曲径通幽,如同世外桃源。2021年,顶太村被省文旅厅授予省级“金牌旅游村”,2023年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顶太村也是我省唯一的富硒土黄酒酿造产业示范基地。在这一重山水、一方古屋的小小村落里,传承了近千年的传统酿酒工艺,酿造出了远近闻名的“顶太红”黄酒,享有“千年酒村醉顶太”的美誉。春光正好的2月末,我们一行人漫步顶太,体验千年酒文化,领略山寨风情,在酒香美景之中沉醉忘返。
驾车从三明市中心出发,向南开不到40多分钟,经过一段弯弯曲曲3公里盘山公路,大大小小的弯道一共十八个,“顶太十八拐”因此得名。随着一个接一个地拐弯,森林愈发茂密、古老的树木环绕左右,远处是翠绿的竹海、层层的梯田,南方静谧山村的美景接踵而至。在半岭涧边快到村子的位置有一片柳杉风水林。柳杉虽然不是一种很珍惜的树木,但十八株平均树龄超过200年且密集分布在村道边却是比较罕见的,因此又有“十八学士”的美誉。经过百年柳杉林后,“千年酒村顶太村”七个大字便浮现于眼前。
“十八学士”柳杉林
一进村就能看到非常多的“酒坛”装饰,顶太村浓郁的酒文化可见一斑。村子里青瓦白墙的古朴民居和绿树藤蔓交织,散发着城市所没有的宁静与雅致。整个景区均是免费开放,可任意参观,清幽的环境很适合拍照。标志性的酒壶喷泉是最热门的拍照打卡地,清凉的泉水从壶嘴里喷涌而出,好似陈檀佳酿,玉液琼浆源源不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里随处可见的酒坛、酒旗和特色的吊脚楼都给人一种“水泊梁山”之豪气,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干了这碗酒,下一秒就要结义兄弟”的画面。
特色酒道
顶太村的村部位于山顶,观景视线极佳。游客中心处于半山腰,二楼有很多展厅,一一记录着村史沿革、村落文化习俗,映射出村子的发展变迁。在酿酒工艺展示厅我们了解了顶太村古法酿酒工艺。“顶太红”酒是精选优质酿酒糯米、高海拔(1507米)山麓的无污染纯净山泉、红曲等经多年窑藏精心酿制而成,工艺独特,历史悠久。该酒色泽深红,清亮透明,酒味绵长,营养丰富。
游客中心酿酒工艺展示厅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酒也如是。顶太村坐落于海拔1500多米的莲花峰山脚下,村内海拔也有936米。因为山高水冷,村里自古有酿酒御寒取暖的传统。顶太的酿酒文化,最早可追溯到宋朝。在明朝年间,顶太村的先辈们研制出了有口皆碑的“顶太红”农家老酒,曾远销福州等地,逐渐成为闻名八闽的美酒之一。过去,顶太村村民卖酒需用肩挑,途经莲花山高山栈道,取道渡口乘船到城区售卖。
到了今天,顶太人家酿酒,还是遵循祖上传下来的老法子。顶太村的黄酒酿制技艺能成为三明市传统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顶太村气候常年清爽湿润,且严格的水源地保护政策让这里的水质富硒且纯净。也正因为顶太位于三明市水源保护地,不能设厂大规模酿制,所以“顶太红”至今都无法量产只能家酿。每年冬至后,顶太人用山泉酿酒,家家炊蒸,户户飘香,每一瓶可以说都是限量版。村里用来存放“顶太红”的大酒窖也成了游客的“打卡”地。
酒窖
酒窖藏于山体,一走进去就感觉一股宛如空调的清凉之气扑面而来。酒窖长约30多米,年平均温度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非常适合“顶太红”黄酒的保存。据介绍存酒总量有3万多斤!由村民们亲手以古法酿制的“顶太红”整齐摆放在架子上,既有罐装也有瓶装,扫码即可自助购买。买一两瓶“顶太红”带回去自斟自饮,也是极好的伴手礼。
近年来顶太村通过“千年酒村”品牌打造特色酒文化,不止有酒窖还有一条别具特色的酒道。
顶太村的后山至今仍保存该村通往福州等地的石头古驿道,旧时官道从杜水、坑源等村爬上来,经过这里的岭峡再往草洋上去,可通到大洛、尤溪,可以抵沙溪洋口仔码头。这其中有一段由酒坛子妆点的青石板小路就是“顶太酒道”。边走边瞧,会发现每个酒坛子上的“酒”字都是不一样的写法,无一重复。形态各异的“酒”字就像是路标,指引着登山者拾级而上,寻找“酒”字的不同也成为了沿途一大乐趣。不知不觉便来到了“太保庙”。
古建筑 “太保庙”
“太保庙”是村内现存的古建之一,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1年)。面阔三间,埕约两桌,天气晴好时,总能看见老人坐在这聊天,也是登山客歇脚之处。齐天大圣古庙遗址则位于海拔1503米的莲花峰顶,这是登顶成功者才能看到的“彩蛋”。
顶太村还有一条通往景点蓬仙岩的古道,对于登山爱好者来说,这条古道太适合探索了,沿途风景如画,每一步都有惊喜。一路走在修整牢固的青绿石板古道上,穿行于参天古树与秀丽挺拔的竹子间,披着绿苔衣缀着绿藤蔓形状各异的巨石散落周边,如纱的薄雾环绕其中,偶见一两只披着雪白羽衣的白鹇翩然飞过,如入仙境!古道的末端只见一座庄严古寺。这座蓬仙岩庙始建于北宋(公元960年)年间,为千年古寺,现存有前后屋,后屋处在一个石头群里。登上蓬仙岩后将可眺望整个顶太村。
“中和堂”门楼
顶太村不仅有千年酿酒文化,人文底蕴也颇为深厚,现存古建、遗址除了“太保庙”、齐天大圣古庙遗址、蓬仙岩千年古寺庙外还有一座古民居“中和堂”。顶太村的民居沿习清末的建筑风格,以庭、院、厢为房屋结构,多依岭梯级而建,悬空时则吊脚而立,任由一旁的石径拾阶而上。“中和堂”建于清末,门楼残存,条石为框、方砖砌墙,额书“余庆”,暗含“此乃积善人家”之意。整体布局是一个环形,还蛮大的。穿过门楼,可看到里面是一个堡式建筑,墙边建护厝、上下堂、两边厢房。天井四边及地面,全是条石铺砌;正厅雕梁画栋,尤其窗雕相当精美。虽然现在只有两位老人居住在此,并没有很好地整理修缮,但仍可窥见昔日的大户气派。
顶太村距离三明市区不远,大部分人不会选在村里过夜。不过顶太村也有“竹林乡舍”和“山田原野”两家可供住宿的农家乐,环境简约古朴,可品尝村民自种自养、土法烹饪的美味佳肴。这里的山泉酿出美酒,酒做出了美食:以酒当水蒸糯米饭,以酒当水加糠煮蛋,香甜滋补。佐以千年古法酿制的“顶太红”黄酒,回味绵长。微醺之时,抬头仰望,山上的星空特别明亮清晰,仿佛伸手可摘……清晨醒来,爬上莲花峰去看日出,运气好还能观云海。回程时,车里满载着“顶太红”黄酒和红菇、笋干、蜂蜜、富硒大米等村里的土特产,顺道去附近的九叠瀑布游览一番,收获一场超值的山野2日游。
来源:《海峡乡村》杂志2024年2月刊
【金牌旅游村】三元区顶太村:醉美千年酒寨
-
福建省旅游协会系统“五级联创党建”座谈会在福州举行
4月2日,福建省旅游协会系统“五级联创党建”座谈会暨签约仪式在福州举行。原省旅游局正厅级巡视员、省旅游协会会长李毅強博士,省文旅厅机关纪委书记、一级调研员苏前松,省旅游协会党支部书记杨基民以及福州市、泉州市、晋江市、连江县旅游协会相关负责人,有关乡镇、村书记等30多人出席座谈会。会议由省旅游协会常务副会长苏永青主持。
2025年04月03日
-
千尺学堂破圈引发热议:解码3亿银发族的“第二人生”
2025年04月02日
-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三)|系列报道⑯姐妹花的舞台
2025年03月31日
-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三)| 系列报道⑮莲池春早
莲池村地处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中东部,北接高朱村,南连北埭村,东临海,西靠岛中心,总面积约1.6平方千米,集体林地面积20多亩。村域东面拥有莲池沙、滩澳口,全村分为上莲池、上李、徐肖、下李、下陈4个片区。2015年获首批国家级乡村品牌“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023年获省级“金牌旅游村”及“最美微景观村落”等30多种荣誉称号,也是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2025年03月31日
-
龙岩:执“千万工程”之笔 绘闽西沃野“丰”景
龙岩这片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红色热土,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赓续红色血脉,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始终秉持“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理念,创新实施“158”乡村建设工作机制,探索推广“六个共富”机制,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龙岩市农业农村局大力实施省委“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带动乡村面貌华丽蜕变,不断绘就乡村振兴美好“丰”景。
2025年03月26日
- 2024-03-19
- 2024-01-18
- 2024-01-18
- 2024-01-17
- 2024-01-16
- 2024-01-16
- 2024-01-08
- 2024-01-05
- 2024-01-04